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9月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0例7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病变相关动脉为前降支35处,右冠状动脉19处,回旋支10处。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6例;PCI成功率98%;术后随访6~40个月,7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3例患者行PCI术,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结论:高龄老年患者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35.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47.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10.6%)、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1例(6.9%)。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60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总成功率为98.0%(157/160),治疗病变成功率为95.0%(152/160)。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155/1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假性动脉瘤1例,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0):879-880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进行PCI治疗的5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8.1%,治疗病变成功率95.4%,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88.7%.完全闭塞病变血管168支,成功率达67.9%.严重并发症2.5%.结论 PTCA和CASI的成功率均达95%以上,因此PTCA及CASI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植入支架151枚,其中药物支架45枚。其中2例完全闭塞病变,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1例因钙化病变严重,球囊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改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成功率97.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进行PCI治疗的26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8.1%,治疗病变成功率95.4%,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88.7%.完全闭塞病变血管84支,成功率达67.9%.严重并发症2.3%.结论 PTCA和CASI的成功率均达95%以上,因此PTCA及CASI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置入不同类型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然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术后充分抗凝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88%。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09±10.7)%降至0。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术可成为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周俊  申强  包忠武 《中外医疗》2011,30(35):43+45-43,45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例高龄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为高龄组,60例年轻冠心病患者为年轻组,40例非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为药物组,观察比较高龄组与年轻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差异、手术成功率、支架植入率及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病情较年轻组患者病情复杂,支架植入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与药物组近期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对症患者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总结观察要点及护理经验。方法:4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冠状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进一步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Stent)植入术,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果:4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手术成功率为95.8%,并发症发病率为6.7%,均无不良后果,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及冠状急性闭塞,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通过对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证明了正确的专科护理技术及方法,对确保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冠心病超长病变(≥50 mm)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超长病变患者置入Cypher支架、Firebird支架及Taxus支架,记录患者的治疗、在院期间和随访等情况.结果 68例患者PCI治疗均获成功,共置入Cypher支架84枚、Firebird支架42枚、Taxus支架69枚.1例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2例发生非Q波型心肌梗死,其他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6例患者术后6~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行外科搭桥术.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超长病变PCI治疗中安全、有效,但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16例,其中有42例行PCI,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6.7%。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将16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诊冠心病120例,诊断符合率为73.2%。其中除冠脉痉挛或溶栓成功或自溶8例,X综合征5例。尚有44例误诊,占26.8%,主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结论:严格掌握心胶痛标准是冠心病诊断正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rug-elating stents (DES) implant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VD) compar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April 2005, 150 consecutiv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VD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84 b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1) with DES and 66 by CABG. The study end 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 during hospital interval after procedure and follow-up. Results Most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in two groups, but left main disease (30% vs 4%, P = 0. 001 ) and three-vessel disease ( 70% vs 54%, P = 0. 045 ) were more prevalent in CABG group.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was achieved in more patients in CABG group than that in PC1 group (82% vs 67%, P =0. 037).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MACEs in hospital was similar between two groups (2.4% PC1 vs 9. 1% CABG , P =0. 069) despite the higher early morbidity (6. 1% vs 0%, P =0. 022) associated with CABG.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linically for a mean of 18 - 8 months ( range 13- 36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MACEs remained higher after PC1 with multiple DES (21.4% vs 9. 1%, P =0. 041 ) mainly driven by a more require for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 13. 1% vs 3. 0%, P = 0. 030 ). Conclusion PC1 with DE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tight glycemic control, aggressiv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odification and antiplatelet treatment, may be a safe and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CABG for selecte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血管病变符合B2/C型病变的130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在住院期间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8%vs7.7%;RR=0.480;P=0.341)。两组远期疗效相比其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0.3%vs28.6%;RR=1.085;P=0.840)。随访结束时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33.3%vS34.6%;RR=0.944;P=0.880)。结论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由于PCI的优势,在部分病人、部分病变PCI有取代CABG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5例冠心病病人92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0例左室射血分数 ( EF)≤ 45 % ,其中 4例 <30 %。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 ,CCS ~ 级。 1 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余为低温体外循环 ( CPB)下手术。 1 4例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 ,余均为大隐静脉桥 ,人均搭桥 3.0 8支。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TMLR) 3例。结果 :2 5例 CABG临床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术后 96%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CABG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46例.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9%.46例患者53处靶病变成功植入53枚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43枚,普通支架10枚),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8%.靶病变类型:A型病变4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25处.术后无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行,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无需卧床制动,痛苦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PCI术治疗冠心痛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经PCI治疗的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 368例患者中,9.2%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5.7%出现心绞痛,4.9%出现血管并发症,经积极对症处理与护理病情均得到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对行PCI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21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HD^+)组(151例)和冠状动脉正常(CHD^-)组(61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CHD。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71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ON-1活性;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17.25,P〈0.0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F=9.53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腺苷超声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腺苷超声负荷试验.以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wall motion abnormality)为阳性;试验后1周内行冠脉造影,以3支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或主要初发支管径狭窄≥50%为阳性;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腺苷超声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6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20例腺苷超声负荷试验阳性,6例阴性;32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5例腺苷超声负荷试验阳性,27例阴性。冠脉造影见病变血管42支,正常132支;腺苷超声负荷试验推断病变血管34支,23例与冠脉造影符合,正常140支。腺苷超声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84.4%;判断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为54.7%,特异性为8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4%,症状轻微,患者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腺苷超声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提高了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