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体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合腕踝针和体针疗法;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膀胱功能、泌尿系感染情况、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尿量、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膀胱功能、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尿量、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泌尿系感染情况改善明显,患者自主排尿时间也较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体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明显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生物反馈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在常规膀胱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结合单纯针刺疗法、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及二者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LUTS评分、因排尿障碍而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及排尿记录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星期后,3组患者LUT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残余尿量、平均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较针刺组及生物反馈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3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并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疗效较针刺组及生物反馈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各类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接受训练指导、间歇导尿以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同时予电针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歇导尿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建立反射性排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残尿量、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有利于恢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康复护理用于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康复护理给予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残余尿量、平均排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临床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可获得明显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间歇导尿法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用中药敷脐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和单次排尿量均明显提升,而残余尿量则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容量和单次排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10):1469-147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坠胀积分、排尿困难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针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于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75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排尿日记、膀胱压力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膀胱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6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表现,促进其受损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63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刺激疗法。记录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失禁次数、24h排尿次数、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充盈期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漏尿点压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后,两组QOL评分、每次排尿量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失禁次数、24h排尿次数、充盈期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漏尿点压均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排尿、贮尿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保持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予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计划饮水,配合下腹部中药局部热敷及点穴疗法。比较2组平均排尿频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泌尿感染情况、导尿持续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结果:2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时,平均排尿频数、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月时,2组此3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感染观察组4例(9.52%),对照组17例(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0,P=0.001)。观察组导尿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促进不完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药物及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用针刺联合神经电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排尿量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3.
Luo W  Cheng JZ 《中国针灸》2010,30(11):918-920
[摘要] 目的:通过对针灸推拿与恩经复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探求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被试因素和对照物,其中20例患儿肌注恩经复,另20例患儿行中医针灸推拿综合康复治疗。2个疗程为一个时间段(其中恩经复肌注28天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针灸推拿28天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对他们的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上肢下垂、肌力较弱、皮肤感觉异常、手指活动差、外界浅表刺激肌肉无自主收缩、不能曲肘、垂腕貌、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以及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5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肌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0%,大大的超过了对照组的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而得出针灸推拿疗法是提高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结论: 中医针灸推拿综合康复治疗是运用中医经络腧穴跟神经系统理论相结合,依据中医“治萎独取阳明”原则,在上臂经络及神经反射区域使用特定的推拿手法,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采用一定的补泻针法,动、静留针相结合,从而达到舒经活络、活血化淤、强经壮骨、改善肌力,促使受损的神经及上肢功能的恢复的功效,从此次研究来看,疗效明显优于肌注恩经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建立  张波  李贞杰  史彦芳  方川  崔增学 《河北中医》2010,32(6):816-817,836
目的观察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清醒例数及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5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浅昏迷患者苏醒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患者苏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转醒例数、转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促进尿潴留病人排尿的疗效。方法:将216例骨科术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后6h的疗效。结果:6h排尿通畅,观察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石门、中极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骨科术后病人的排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且通过13C-辛酸胃的固体排空呼气试验证实为胃排空延迟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胃肠健治疗,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健具有很好的促进胃排空作用,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6例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住院(或门诊输液留观)时间较对照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78.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52.2%、总有效率为69.6%,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兼治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7d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疼痛、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内外兼治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加味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并从胃排空试验、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等方面揭示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9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多潘立酮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给予加味四逆散治疗,30 d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胃动素及促胃液素,并做胃排空试验。疗程结束后评价总体疗效。 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P < 0.05);②治疗组在胃动素、促胃液素及胃排空试验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加味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生活质量、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