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杨  秦文  廉凯 《脊柱外科杂志》2013,11(5):292-29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半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后凸Cobb角平均63.5°,侧凸角度平均45.2°.所有病例均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结果本组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2个月.后凸Cobb角矫正率60.2%,侧凸Cobb角矫正率58.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矫形无丢失,无感染,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对于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者,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6例幼儿和12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钉棒固定融合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obb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幼儿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5 ml,平均输血量450 ml;固定节段平均5.1个椎体。青少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5 ml,平均输血量850 ml;固定节段平均8个椎体。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8.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幼儿组平均为12°,平均矫正率68.4%;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17°,丢失5°,平均矫正率55.3%。青少年组侧凸Cobb角平均47°,平均矫正率13.0%;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48°,丢失2°。幼儿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青少年组伤口愈合不良2例,神经损害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后路钉棒固定在幼儿组可获得良好的矫形。青少年组患者由于脊柱侧凸僵硬,矫形不佳,并且术后患者神经损害并发症较高。因此,对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幼儿期即行手术矫形,可以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并探讨手术固定融合节段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5例由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岁,平均13.5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及情骨融合手术。结果随访15~68个月,平均40.5个月。术后矫形效果满意,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5.3°改善至11.4°(矫正率达68.7%);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35.5°,矫正至11.4°(矫形率达67.9%),远期矫形丢失率低,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可以有效矫正青少年脊柱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经后路矫形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8年8月,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11.6岁。术前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左右Bending位X线片、CT及全脊柱MRI;其中,先天性半椎体11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3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侧凸Cobb’s角平均78°(35°~156°),后凸平均25°(15°~38°)。对于先天性半椎体引起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患者9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美国,史赛克)固定术,2例行后路长节段矫形卢氏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的3例及神经纤维瘤病1例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h(3.5~7.5h);平均术中出血850ml(300~2100ml);平均随访43个月(10~82个月),术后侧凸平均28°(11°~38°),矫正率64%;术后后凸平均16°(7°~33°),矫正率36%,均骨性融合;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经大量输血后,病情平稳。长期随访发现内固定断裂3例,曲轴现象2例,但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是复杂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对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骨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6~7岁,平均3.8岁.完全分节半椎体24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障碍4例.术后定期复查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术中发生胸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各1例,分别经胸腔和伤口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抗炎和换药处理治愈;无神经系统损伤.随访23~48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35.2°±2.2°,术后为5.2°±1.2°,末次随访为7.4°±1.1°,丢失2.2°;后凸角平均为26.2°±3.1°,术后为4.2°±0.8°,末次随访为4.8°±1.0°,丢失0.6°;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能安全有效地矫正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能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部分半椎体保留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8例先天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纳入随访研究,平均年龄16.17岁(14~21岁),术前测量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的节段性主弯Cobb角45.39°±6.81°,头侧代偿弯Cobb角27.5°±2.71°,尾侧代偿弯Cobb角为26.44°±6.85°,顶椎偏距为4.28±0.58cm,节段性后/前凸角度为14.11°±18.07°。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一期经半椎体椎弓根截骨,双侧固定矫正侧凸畸形。随访时间为14.17±6.56个月。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82±0.74h,术中失血量317.22±65.15ml。术后节段性主弯Cobb角为11.33°±4.68°,矫正34.06°±7.88°,末次随访14.61°±4.96°;头侧代偿弯Cobb角为8.72°±1.44°,矫正18.78°±3.17°,末次随访18.78°±3.17°;尾侧代偿弯Cobb角为7.98°±1.82°,矫正18.47°±5.83°,末次随访18.47°±5.83°;节段性后/前凸角为-1.94°±12.35°,矫正14.94°±10.18°,末次随访-1.5°±12.67°。顶椎偏距的矫正为2.31±0.52cm,末次随访2.1±0.24cm。术中没有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没有发生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代偿。结论后路半椎体经椎弓根截骨矫形能有效矫正轻、中度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减少术中失血量,矫形效果满意,所选病例骨骼发育相对成熟者,避免矫形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脊柱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间采用脊柱截骨手术治疗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的病历资料,29例获得随访.男11例,女18例;年龄6~26岁,平均13岁.其中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7例.术前冠状位Cobb角25°~120°,平均66.5°±21.5°;冠状位顶椎偏距0~100 mm,平均(52.1±21.3)mm;冠状位躯干偏距0~40 mm,平均(12.2±13.2) mm.采用半椎体切除7例、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6例.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即刻冠状位Cobb角15°~40°,平均24.4°±18.6°,平均矫正率63.3%.术后即刻冠状位顶椎偏距0~50 mm,平均(21.1±19.2) mm,平均矫正率59.5%.术后即刻冠状位躯干偏移0~28 mm,平均(5.5±10.5) mm,平均矫正率55.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7例患者中3例下肢肌力恢复1~2级,1例小便控制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恶化现象.随访期间4例患者各发生1枚螺钉断裂,均为应力集中部位.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骨性纵裂近端脊柱截骨矫形可获满意疗效,对部分有脊髓栓系神经症状者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前路切除半椎体、后路切除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矫形固定;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结果19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角度35.4°,矫正率63%,经6~24个月随访,2例出现交界区“附加”现象,其余病例半椎体切除区骨愈合良好,无断棒、脱钩等并发症,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嵌顿型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39~76)个月。术后即刻主侧凸Cobb角、上代偿性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较术后即刻出现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胸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能直接去除致畸因素,获得牢靠的固定、良好的畸形矫正及脊柱平衡,而且手术时机越早,矫形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