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38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癌切除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标本切缘满意率。结果:与Pringle法肝癌切除组比较,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标本切缘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而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打击小,肿瘤切缘满意率高,术后渗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传统的常温无血切肝术进行改良,利用微波切肝技术将全肝血流阻断步骤分解成三步,分步阻断全肝血流行肝切除术.临床应用于第Ⅷ肝段肝癌切除5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8.2cm.结果平均总切肝时间27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时间13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期死亡.本文介绍了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该术式选择性缩短全肝血流的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3.
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手术切除巨大肝癌36例,总结手术经验,分析手术疗效和肿瘤复发相关因素。方法:肝门血流阻断16例,半肝血流阻断20例(右半肝阻断14例、左半肝阻断6例)。结果①无手术死亡者;②肝癌复发率为69.44%;③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4.44%、33.33%。结论巨大肝癌若肿瘤边缘清楚而且患者肝功能正常仍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半乳治疗,半肝阻断法提高了巨大肝癌的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长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术后经化疗泵化对防治肝癌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传统的常温无血切肝术进行改良,利用微波切肝技术将全肝血流阻断步骤断步骤分解分三步,分步阻断全肝血流行肝切除术,临床应用于第Ⅷ肝段肝癌切除5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8.2cm。结果平均总切肝时间27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时间13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期死亡,本文介绍了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该术式选择性缩短全肝血流的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可手术小肝癌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法与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法(Pringle法)对患者中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肝血流阻断不同方式,将我院腹部外科222例小肝癌手术患者分为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法3组,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生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与无肝门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之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4)。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93.3%和76.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90.8%和50.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小肝癌可手术患者中应用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法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5例第Ⅷ肝段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段肝癌进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肝段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肝段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 min,平均(17.3±5.2)min,切肝时间(阻断肝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 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 使用PMOD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肝段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10例巨大肝癌行肝三叶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A级。肿瘤直径12~27cm,平均13.7cm。行右三叶切除为5例,左三叶切除为3例,中叶为2例,肝血流阻断下成功修复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各1例,结果:10例患者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为21分钟(13~27分钟),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因肝切除术后而致肝功能衰竭发生,术中平均失血为350ml(100~900ml),术后输  相似文献   

8.
手术中采取常温下肝血流阻断法切除肝癌 ,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总结 5 0例常温下门静脉或腔静脉肝血流阻断广泛肝切除术的配合体会 ,报告如下 :1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5 0例 ,男性 46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小 3 0岁 ,最大 65岁 ,平均 4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 3 5例 ,继发性肝癌 7例 ,肝海绵体血管瘤 5例 ,肝囊肿 3例。术前 2 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硬化。术中 3 9例行广泛肝肿瘤切除术加肝动脉结扎置泵术 ,8例行肝部分切除术 ,3例仅做肝动脉结扎术。手术时间 2~ 4小时 ,5 0例病人中除肝囊肿外 ,阻断时间为 :3 0例无肝硬化者 2 0分钟 ;14例轻…  相似文献   

9.
69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主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东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5-737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对69例肝切除手术患者,分别施行肝段、叶、半肝及肝三叶切除.其中半肝切除18例.肝三叶切除5例。分析术后肝功能失代偿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7例出现术后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24.64%,其中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率5.79%。术前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AST、ALT、GGT、TBIL、CHE及术后首日腹腔引流(FDAD)、CHE与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与血清白蛋白、肝切除量、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评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性需结合肝功能化验指标综合分析,肝硬化程度和胆碱酯酶(CHE)是主要的、较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2年手术切除的25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行肝左外叶切除,2例行左半肝切除,3例行肝中叶切除,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10例行肝叶不规则切除术.手术切除率100%.其中,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化疗泵植入5例,胆总管切开取栓、胆总管T管引流1例.术中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性阻断肝脏血流.平均手术时间280±125min,术中出血720±260ml,无手术死亡.术后21例有不同程度腹水,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4例,乳糜漏1例,肝功能衰竭1例.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59.6%,3年生存率29.8%,5年生存率19.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及断肝方法,保证余肝体积,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胃肠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治疗;而对照组32例,则采用常规肝血流阻断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 除手术时间外,研究组其余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分组,对照组行Pringle法(n=46),观察组行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例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共获得52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样本,其中行沿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7 d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占比、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IgA、IgG、IgM和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IgG、CD8+T细胞水平高于常规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免疫功能损害和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联合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中出血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6 月至2014年12月60例肝叶/ 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肝血流阻断组(Ⅰ组)和肝血流阻断联合CLCVP 组(Ⅱ组)。 Ⅰ组在肝切除过程中只应用肝血流阻断技术,采用常规液体管理,维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为6~12cmH2O;Ⅱ组在肝切除过程中联合应用肝血流阻断和CLCVP 技术。CLCVP 包括:限制液体输入和输注硝酸甘油,即从手术开始到肝实质分离完成时,液体输注速度控制在1~3 mL/(kg · h)左右,并以输注晶体液为主,必要时输注硝酸甘油,维持CVP ≤ 5 cmH2O;在肝切除后,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130/ 0.4 氯化钠注射液,恢复正常 CVP 。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和手术信息,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 5 min、肝切除开始、肝切除 20min、肝切除后 5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心率(heartrate ,HR)、CVP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 < 0.05),两组尿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术中不同时点,两组患者MAP 、HR也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与Ⅰ组相比,Ⅱ组CVP 在肝切除开始及肝切除20min时显著下降(P < 0.05),BIS值在肝切除开始、肝切除20min及肝切除后5 min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肝血流阻断联合应用CLCVP 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肝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和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联合微波固化针所施行的6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组,A组),与肝切除数据库中同样行不规则肝切除患者进行配对(单纯不规则切除组,B组),并对两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微波固化在不规则肝脏切除术中无需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出血量、补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纯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P<0.05).而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波固化针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在掌握传统方法阻断肝门切肝的基础上,使用微波固化针沿预切除线行微波固化带,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肝门部阻断及总体时间,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胃间质瘤对患者胃功能恢复速度和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693±1572)ml比(1779±3211)ml,手术时间为(8251±3625)min比(10314±3514)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60±176)d比(523±162)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154±029)d比(308±0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复发率600%与对照组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胃间质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治疗的肝癌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各73例,分别采用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法进行手术。以患者麻醉前(T0)、手术后(T3)、手术后1 d(T4)、手术后3 d(T5)的CRP,麻醉前(T0)、腹腔探查(T1)、切除完毕(T2)、手术结束(T3)的血糖、乳酸和麻醉前(T0)、腹腔探查(T1)、手术结束(T3)的皮质醇为评价指标。结果与T0时间比,全麻组和复合组患者术后、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T2、T3时点2组的血糖均升高(P<0.05);T1时点2组的乳酸均降低(P>0.05);T1时间点2组的皮质醇均降低(P<0.05),复合组T3时点的皮质醇升高(P<0.05)。2组间比较,复合组术后、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T2和T3时点的血糖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轻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肝癌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恢复,是较适合肝切除术联合术中RFA肝癌患者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莉  梁冰  杨慧 《癌症进展》2021,19(2):207-210,214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集束化干预方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将11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循证的ERAS集束化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靶向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脊柱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间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4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靶向椎体成形术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建效果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