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厚玲 《现代护理》1998,4(10):75-76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律的加快,其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而脑血管意外后所致言语障碍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言语康复训练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也采取一些康复训练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8月,我们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脉血管意外所致言语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训练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65岁,平均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中风(脑梗死急性期)言语障碍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中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语言功能改善情况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人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中风病人实施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其语言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史长青 《现代康复》1998,2(12):1329-1330
目的:重点探讨脑卒中言语障碍.包括完全性失语症、言语失用症、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高索荣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口语功能。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听理解训练,构音器官的训练.言语失用症的语言活动重建,失语症系统治疗。结果:经2检验,治疗组的10项功能恢复均大于对照组(P<0.01)。对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见效快,适合于临床住院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生玉  刘哨兵 《中国康复》2014,29(5):336-336
2009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72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分为2组,①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62.4±1.4)岁;病程(78.0±8.6)d。②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7.6±1.6)岁;病程(85.0±9.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治疗:取舌下神经刺激点、喉返神经刺激点、金津、玉液穴。舌下神经刺激点向舌根方向直刺2~3cm ;喉返神经刺激点向内刺入1.5~2cm ;金津在舌下系带左侧、右侧的静脉处点刺出血。先点刺金津、玉液出血不留针,然后常规消毒针刺后在舌下神经刺激点和喉返神经刺激点上分别接上电针,选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肌肉颤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min ,每日1次。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的临床分析:附2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少琴  王淑民 《中国康复》1989,4(3):100-103
250例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在发病初期和人院时言语障碍分别为141人(56.4%)和93人(37.2%).真正失语症绝大多数发生在左半球病变,CT定位主要在内囊、外囊、底节诸核区.语音障碍在两侧半球病变均可发生。言语障碍有自然恢复的趋势.脑出血与脑缺血发生的言语障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意外后失语症语言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8.
精神创伤引起的言语障碍影响着病人的心身健康。我院自 1999年 2月~ 2000年 5月对 15例习惯性言语障碍病人在康复护理中进行了言语矫正指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 15例,均为男性。年龄 16~ 25岁,均有急性精神创 伤或慢性 迁延性精神创伤史引起言语复读吃力障碍,矫治疗程 6~ 17个月。 言语矫正指导方法 第 1阶段:呼吸训练。本组患者均为复读障碍呼吸绝大多数是胸式呼吸,即在说话时腹部收紧靠胸的扩张和收缩进行呼吸,呼吸不能深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少,使说话时缺少气息的支持,甚至在说话前由于紧张而…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在脑血管疾病中,中风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最大,为预防和遏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笔者自1986年9月-2004年5月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我所离休干部和家属47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者进行了预防中风的远期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以来对收治的脑中风功能障碍者180例,进行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的积极处理,以及控制血压、降颅压、预防合并症;注意患肢的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及保持关节功能位。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抗凝、解聚。尽早采用针灸、理疗、体疗、按摩、患肢功能锻炼,积极有效地预防“二次损伤”、防止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体位护理及预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体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入院后第1天开始进行体位护理,病情稳定后配合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46例,没有进行体位护理,只作功能康复锻炼。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e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患者恢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体位护理在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论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92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n=96)和常规护理组(n=96),循证护理组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有效地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3%,常规护理组为7.29%,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指导护理过程,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ADL能力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5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ADL的评定结果显示14项日常活动中有7项活动的非自理率为20.7%~31.7%,洗澡和洗衣活动受损最重,而吃饭和吃药活动受损最轻。缺血脑卒中(ICA)患者ADL能力的损害明显重于出血性脑卒中(HCA),在HCA和ICA患者均是智力因素相关的ADL能力的损害明显重于与体力因素玎关的ADL能力损害,作者强调对脑卒患者ADL的评定要统一量表和评定时间,要加强HCA患者  相似文献   

14.
许小玲  夏萍萍  陈映琳 《护理研究》2004,18(24):2170-2171
[目的 ]探讨舒氧康治疗脑卒中低氧血症疗效。 [方法 ]将 9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舒氧康组 5 0例和吸氧组 48例。舒氧康组采用舒氧康 5 0 0mL、2 5 0mL静脉输氧每日 1次 ;吸氧组采用单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 ,氧流量1L/min~ 2L/min。发病 1周内持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 ,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后即可停氧 ,停氧后 2d、5d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氧疗期间两组SaO2 与氧分压(PaO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停氧后第 2天和第 5天 ,低氧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基本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舒氧康能有效地治疗脑卒中低氧血症 ,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41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无感觉障碍、无肩痛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肢体摆放.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最大正常活动范围时有无疼痛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个月时,肩痛发生率对照组为65.0%,观察组为19.0%,χ2=8.91,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的肢体摆放对脑卒中后患者肩痛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将12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腔护理组、咳嗽反射刺激组、及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分别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四组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结果: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高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护理组与咳嗽反射刺激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护理咳嗽反射刺激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人数低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我们除了加强口腔护理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咳嗽反射敏感性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47例脑卒中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其中观察组第1、3、7天时分别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脑卒中急性期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的变化均较明显,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进行凝血机制方面的规律监测,对于提高疗效,为治疗提供依据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9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使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和传统法置胃管。记录2组置胃管成功的次数、置管操作所需时间、并发症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胃管时间和心率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气末置胃管法具有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的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提高患者康复水平的有效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积极的人文关怀照护措施。入院后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定和Fugl-Meyer得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干预组的FMA评分和Ba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加以实施关照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服务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将社区脑卒中患者4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26)和对照组(n=20),由社区医生、预防保健医生、护士组成的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机体功能训练及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ADL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ADL提高较对照组显著,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可提高患者ADL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