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采自供型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采自供型血站的血液报废原因。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3年解放军成都某血站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 0 0 2~ 2 0 0 3年期间该血站共完成献血 5 715人次 ,报废血液 4 2 8人次。血液偏型过期在该血站血液报废中占较大比例。其它如ALT单项值升高、HBsAg阳性 ,抗 HCV阳性及脂血、破袋造成的血液报废相对较少。结论 自采自供型血站可通过加强血液库存管理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我院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库存血报废主要原因,找出血液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按国家相关标准,对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7月库存血非检验性不合格的186袋报废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01年12月~2007年7月我院确认的报废血共计186袋,主要原因为中重度乳糜血、破袋、絮状物、过期、献血员问题等.结论 在血液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及取发血时共同检查血袋情况非常重要,减少血液浪费,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曾平  胡娟  古宇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6):604-606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m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mSlAg阳性率为34.6%(256/739),HmAg阳性率为觚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l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l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l〉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mAg阴性血清PreSlAg(25.2%)阳性率(x^2=36.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l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lAg检出率1&4%(56/304)(P〈0.01);PreSl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e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l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oA)、417(69.7%)。结论:PreSl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最为可靠,而PmSl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He-Ne激光照射HBsAg阳性血清阴转效果,本实验用反向血凝法检测HBsAg滴度的变化,探讨了He-Ne激光不同剂量与不同能量密度对滴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滴度变化与激光剂量及能量密度有明显关系。证明:(1)10mW的低功率激光照HBsAg阳性血清,仅一次5~10分钟后的抗原阴转率最高达57.9%,抗原滴度下降率为39.5%,故总的显效率高达97.4%;(2)20mW的低功率激光照射或延长激光照射时间后,抗原阴转率下降仅有6.2%。说明低功率激光能改变抗原存在血内的环境和抑制乙肝病毒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尿巨细胞病毒(CMV)在婴儿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怀疑CMV感染婴儿血、尿CMV,分析阳性检出率、病毒含餐及治疗后的病毒含量变化。同时与ELISA法检测CMV—IgM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96例婴儿中,FQ—PCR法血、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1%、61.87%,尿阳性高于血(P〈0.01);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31.06%,FQ—PCR法尿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治疗前后尿CMV拷贝数均高于血(P〈0.01),治疗后血、尿CMV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FQ—PCR法检测尿CMV在婴儿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动态监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检方法与试剂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检方法与试剂的筛检价值。方法: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标本40份及随机抽取西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阴性血清100份为评价标本。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厦门新创梅毒抗体ELISA1诊断试剂盒(ELISA1)及北京金豪梅毒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ELISA2)对评价标本作盲法筛检,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梅毒抗体已知阳性和阴性作为金标准。用四格表法评价真实性与可靠性指标,并对二种ELISA试剂盒的Cut-off值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TRUST法、ELISA1及ELISA2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68.2%,95.5%,100.0%,特异度分别为77.8%,94.4%,94.4%,约登指数分别为0.46,0.900.94,重复试验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二种ELISA试剂盒的Cut-off值较合理。结论: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试验符合率要远高于TRUST法。尽管TRUST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低,在无偿献血者的粗筛快检中可降低血液报废率,因而在无偿献血中的仍有很高价值,如果将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加以提高,将会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脂颗粒对蛋黄乳高脂血模型小鼠药诱实验。方法雌雄各半的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脂颗粒3个受试剂量组[18.4g/(kg·d)]、[9.2g/(kg·d)]、[4.6g/(kg·d)],每组各10只,给药7d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80%蛋黄乳液0.1mL/10g,禁食10h后,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方法,观察小鼠缺氧存活时间,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用药后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延长,蛋黄乳高脂模型小鼠血清中MDA、NO有明显升高。给药组血清中MDA、NO中明显低于蛋黄乳高脂模型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脂颗粒具有明显提高蛋黄乳高脂血模型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用血退回报废血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95-1496
对2007~2009年毕节地区临床用血单位因血液外观不合格而被退回的报废血情况作调差分析,以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正确管理使用血液,为今后血液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并提出相关对策。对每份报废血液进行鉴定,了解临床血液运输、储存、输血前处理等情况;对报废血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时间段库存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途径,进而采取措施,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2014年12月2个时间段的血液入库与出库进行逐袋逐项检查,统计血液报废情况。结果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血液报废原因中排第1位为临床申领未用而报废。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报废原因中排第1位为献血员原因。2个时间段血液报废排第2位均为血袋破裂,第3位均为乳糜血。结论针对第1个时间段排第1位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经过5年再次进行统计,发现临床申领血液未用情况得到很好的控制,减少了血液浪费,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8例样本中,阳性数为781例,其中Uu阳性572例,占56.o%,Mh阳性40例,占4.0%,Uu+Mh阳性169例,占16.7%。对9种抗生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和原始霉素的药物敏感率,Uu分别为89.3‰、95.1%、17.5%、64.3‰、84.1%、14.8%、77.8%、90.8%和96.5%,Mh分别为86.0%、78.9%、23.2%、0.0%、73.2%、57.1%、0.0%、7.7‰和83.9‰。与2000-2003年药敏结果比较,2004年阿齐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对uu的敏感性较好,而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阿齐霉素对Mh高度耐药。临床用药应根据支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颖 《航空航天医药》1998,9(2):122-12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输血技术及血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在输血过程中,除要予防经血液传播疾病外,还应尽可能减少其它输血反应,如脂血可使胆固醇增高,乳糜颗粒显著增多,常能引起皮疹、发热等反应并增加病人心、肝、肾的负荷[1],因而从1994年以来我站对脂血严格控制,一但发现,一律回输,从而增加了输血安全度。1临床资料为控制脂血发生,要求献血员献血前两餐禁酒禁食油腻和牛奶豆制品等油脂性食物。但个别献血员仍违反要求,造成脂血时有发生。自1994年至1997年共回输脂血14例,以男性居多,占78.6%,无一例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对照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0%(3/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56.5%、70.0%和82.4%。三者比较,r=6.0.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Grp-94的阳性表达增高。无淋巴结和有淋巴结转移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0%和86.7%,统计学检验显示,χ^2=24.0,P〈0.05,Grp-94的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临床分期T Ⅰ~Ⅱ和TⅢ~Ⅳ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64.3%,两者比较,χ^2=0.4,P〉0.05,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rp-94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与临床分期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单-抗HBc阳性的飞行员血清HBV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首先用ELISA法对189份血清检测了HBSAg、抗HBs和抗HBc。HBsAg阳性率为4.76%(9/189),抗HBs17.99%(34/189),抗HBc24.87%(47/189),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抗HBc阳性血19份,抗HBs阳性/抗HBc阳性血20份。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1.58%(6/19)和5%(1/20),结果提示单-抗HBC阳性飞行员中存在低水平的HBV携带者;在招飞体检仅检测血清HBSAg,不能除外低水平的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文献报告,检查癌胚抗原(CEA)可捡出75%有传染性的血液,并认为CEA阳性血能帮助早期肝炎的诊断;CEA阳性血通常可传播肝炎,以非甲非乙型肝炎居多。我们对559名随机献血员血清CEA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输了CEA阳性血的23例患者进行肝功能的检测、以期探索CEA与输血性肝炎的相关性。 实验将559份血标本,经SGPT,TTT、HBsAg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方法取临床免疫实验室检测的30000例各类病毒标本,主要包括结核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梅毒确诊试剂,针对其阳性率展开统计分析。结果4002例阳性标本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肝炎患者例数共计3420例,检测阳性率为12.8%;梅毒患者234例,阳性率为1.5%;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24例,阳性率为0.1%;丙型肝炎患者252例,阳性率为1.6%;结核患者32例,阳性率为3.4%;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20例,阳性率分别为4.1%、3.8%。其中阳性标本中绝大部分为乙型肝炎、梅毒以及丙型肝炎。本次阳性标本在院内广泛分布。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全面了解并分析检验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传染源有利于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开展,为实验室人员健康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总IgE检测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130例进行SPT,其中同时行血清总IgE检测68例。结果:130例中,SPT阳性92例(70.8%),其中尘螨阳性占90.2%;花粉阳性中,藜草47.8%,豚草38.0%,蒿属33.7%,悬铃木29.3%;真菌属以铰链孢菌属阳性率38.0%;动物羽毛37.0%,狗上皮30.4%。同一患儿一种变应原阳性11例(11.9%),两种以上81例(88.0%)。年龄〈5岁多为单一尘螨阳性,≥5岁尘螨及花粉阳性率较高。检测血清总IgE68例中,增高47例(69.1%);总IgE增高组中SPT阳性41例(87.2%),总IgE正常组中SPT阳性9例(42.8%),增高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SPT是检测特异性IgE的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方法。SPT联合血清总IgE检测,更有助于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库存血感染HCV、HIV的危险度,正确评估西宁地区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 TMAHIV-1/HCV检测方法对10086份库存血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NAT检测HCV RNA和EIISA检测抗-HCV均阳性的标本,未发现NAT检测阳性.但EIA检测抗-HCV、抗-HIV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西宁地区目前HCV、HIV的感染危险度小于1:10000,说明本地区目前血液检测质量是可信的,临床使用血液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MRI表现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搜集首次放疗前行MR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04例,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分析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MRI表现与p53的关系。结果影像学表现:104例中,经MRI分析T1、T2期各32例,T3、T4期各2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34例。鼻咽癌中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2.7%(86/104)。T3+T4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2.5%(37/40),T1+T2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6%(49/64),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37)。T1、T2、T3、T4期高表达率分别为81.3%(26/32)、59.4%(19/32)、95.0%(19/20)、85.0%(17/20),p53蛋白表达强度随着MRI的T分期升高而有增加趋势(x^2=10.57,P=0.014)。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38/49)、76.5%(26/34),淋巴结的转移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无关联(x^2值分别为0.591、0.795,P值均〉0.05);颈部淋巴结直径≥4cm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1.8%(9/11),〈4cm组阳性表达率76.3%(29/38),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944)。结论鼻咽癌中有较高的p53表达,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p53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着MRIT分期升高有增强的趋势;淋巴结的肿大与否及大小与p53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应用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皮肤镜对36例49块皮损进行分析诊断,同时对比分析术前临床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为93.88%,明显高于术前的临床诊断(79.5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在皮肤镜下主要分为斑块型、扁平血疹型和疣状增生型,并与相应的病理分型基本吻合。结论:皮肤镜能提高对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及扁平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光斑直径2mm,能量密度3.8~6.0J/cm^2 532nm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638例,扁平疣275例。 结果 一次治疗痊愈率达93.5%(854/913),二次治疗痊愈率100.0%。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264例(28.9%),均无瘢痕形成。 结论 Nd:YAG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症、扁平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