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杰  李芳英  孙婷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86-168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择期胸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A)和单纯全麻(B)两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HR,MAP变化。A组明显较B组平稳。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量少,病人清醒快,拔管早,术后躁动少。  相似文献   

2.
刘秀珍  魏昌伟  王卓强 《重庆医药》2009,38(15):1879-188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2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t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n=2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2)。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完全清醒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T4、T5与T1比较,MAP和HR均升高;GA组患者MAP和HR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GEA组患者(P〈0.05);G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GEA组(P〈0.01);GEA组术毕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栋  王永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81-79,81
目的:评价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全麻术后烦躁预防的有效性。方法: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人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组(Ⅱ组,n=50)和全麻对照组(Ⅰ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0.1mg/kg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七氟醚吸入维持。Ⅱ组术中给予硬膜外阻滞。结果:Ⅱ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8%)显著低于Ⅰ组(28%)(P=0.009)。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有效的预防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CO2气腹后(T4)及气管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13例)远高于B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忠虎  马从学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15-3416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肌缺血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术前心电图检查示:有心肌缺血的40例胸科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术中及术后心电图变化(ST-T变化)及SBP、DBP、HR、CVP、SpO2,记录麻醉前、插管后5分钟、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小时及拔管后的SBP、DBP、HR及RPP。结果:A组病人术中及术后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较麻醉前明显改善(P〈0.01),ST段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明显恢复,T波低平或倒置明显恢复。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gt;0.05)。A组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B组插管后、术中SBP低于麻醉前(P〈0.05),拔管后SBP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1)。A组的HR呈减慢趋势,且明显慢于B组(P〈0.01)。A组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RPP均明显小于麻醉前(P〈0.01)。B组插管后及术中RPP小于麻醉前(P〈0.05),但拔管后RPP明显大于麻醉前(P〈0.01),且B组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RPP明显大于A组(P〈0.01)。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血压、心率、全麻用药量、术毕至苏醒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麻醉用药量、术毕至苏醒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有效、安全地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与全麻(B组)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 I级或I级择期老年人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记录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B组中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心率也快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均大于A组.结论:与B组比较,A组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恢复时间缩短,腹肌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B)、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组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A组T2时间点MAP、HR稳定于基础水平,而B组T2时间点MAP、HR仍呈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清醒躁动发生率为12.5%(5/40),低于B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部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减轻各种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例择其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鲁晓梅  吴雅娟  王文军 《河北医药》2013,35(15):2283-228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4例。检测患者插管前、手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HR、MAP插管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和拔管时A组HR和MAP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中HR和MAP均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或<0.01),拔管时又显著高于手术中(P<0.01),而B组HR和MAP在手术中和拔管时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而且B组术后的躁动和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三明  蒋民霞  鲁小民 《江西医药》2013,(11):1072-107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术中)、T4(术毕拔管时)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计算两组全麻药用量,记录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MAP基础值变化平缓,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手术过程中实验组T1、T2和T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采用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何义文  徐晓科  陈如伟  蒋斌  罗宁 《江西医药》2010,45(10):1025-102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安全性,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选择相对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全麻为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变化,维持用药量和术毕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 A组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明显大于B组,B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而且完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与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1 h(T3)和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3)和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的Glu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MAP均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HR减慢(P〈0.05),T3时B组患者MAP、HR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且B组于T3时MAP显著高于A组(P〈0.01)。手术开始后1 h(T3)及术毕拔管后5 min(T4)时B组Glu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T0)时(P〈0.05),且显著高于A组(P〈0.05)。术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苏醒期嗜睡、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结论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能很好地抑制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且于术后也能维持一定深度的镇静,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的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和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探讨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并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方法,B组(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插管后、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毕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比较,复合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相对平稳,对照组均出现MAP升高、HR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的血流动力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毕清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连续监测SBP、DBP、MAP、HR、ECG、SpO2、BIS、PetCO2,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后(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和放气后10min(T5)的SBP、DBP、MAP、HR、PetCO2,以及全麻用药量和拔管时间.结果:在T2、T3、T4、T5时,A组SBP、DBP、MAP值明显升高,B组较基础值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气腹期间A组心率明显升高(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20min后PetCO2值两组都较术前升高,以A组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毕拔管时间B组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LC时,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使循环、呼吸更稳定,清醒质量高;术中需加强PetCO2的检测,尤其是气腹解除后.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在高龄患者腹上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A组: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B组:全麻.观察两组异丙酚、瑞芬、维库溴铵用量及手术时间,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未CO2、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B组在全麻插管时、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无创动脉压(MAP)、HR明显高于A组,也高于术前(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在术毕苏醒期有躁动和精神障碍发生,而A组无.结论: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比全麻更适合高龄患者腹上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秦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71-337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肝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HH组(A组),全麻AHH组(B组),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在切皮前实施AHH,经静脉将血定安以25ml/min,15ml/kg,输注完毕。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分别在麻醉前(T0)、AHH毕切皮前(T1),肿瘤切除后(T2)及术毕(T4)记录上述数据。术后记录拔管时间、出血量。结果:A组患者的MAP,CVP,HR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出血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可提高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行AHH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