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刘沁  陈建伟  武露凌  李祥 《中国药房》2011,(19):1788-1789
目的:分析斑蝥炮制前后脂肪酸组成。方法:石油醚提取斑蝥脂肪油,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炮制前后的斑蝥脂肪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成分,脂肪酸组成以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为主。结论:炮制对斑蝥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本试验可为斑蝥炮制前后的成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果壳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文冠果的果壳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确定21种脂肪酸的结构和含量.结论其中有8种脂肪酸在该植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孙东东  李祥  陈建伟  何立巍  董巍巍 《中国药房》2008,19(30):2354-2356
目的:分析、鉴定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位共鉴定出42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36.72%(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7%、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28.05%);有35种成分在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结论:板蓝根脂溶性成分可为其综合利用以及开发抗氧化方面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莱菔子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莱菔子油,KOH甲醇溶液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莱菔子中脂溶性成分。结果从莱菔子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7中脂溶性成分,15种脂肪酸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50.47%;另有12种成分未见文献报道。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莱菔子脂溶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  王雪娜  刘萍 《中国药业》2009,18(4):26-27
目的研究中药莱菔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莱菔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80%。结论分离鉴定出的7种脂肪酸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油酸(34.84%)、亚麻酸(26.16%)、芥酸(20.33%)、棕榈酸(11.23%)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茱萸脂溶性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收集山茱萸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24个化合物,占检出物的93.63%,主要成分是豆甾醇(21.30%),alpha-香树精(14.69%),谷甾醇(11.87%),6-乙基-2,5二羟基-1,4萘醌(8.61%),维生素E(7.55%)。结论首次通过GC-MS法从山茱萸中发现了齐墩果13(18)-烯,8、24二烯-3乙酸酯-羊毛甾及乌苏-12烯-28-醛。  相似文献   

8.
程松  潘英妮  孙琦  刘晓秋 《中国药房》2014,(27):2556-2558
目的:研究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琥珀挥发油中49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38%,主要成分有(-)-斯巴醇(16.635%)、氧化石竹烯(12.927%)、α-咕巴烯(7.858%)、马兜铃烯环氧化物(5.819%)、β-榄香烯(5.710%)、l-石柱烯(4.203%)、氧化蛇麻烯Ⅱ(3.792%)等。结论:该试验首次分析了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琥珀的进一步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互花米草成分研究Ⅰ.GC-MS法研究叶片中脂肪酸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互花米草叶中的脂肪酸。方法经提取、甲酯化 ,运用GC MS法测定互花米草叶中脂肪酸的成分。结果共检出互花米草叶片中含 13种脂肪酸。结论该结果有助于对互花米草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姬志强  石磊  李永丽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2,(43):4098-4100
目的:分析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0m×250μ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为1.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电离方式为EI源,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50℃,四极杆温度为150℃,质量扫描范围为30~440amu。结果:从大羽鳞毛蕨根中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7.06%;从其叶中鉴定出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8.46%。根和叶有20个共有成分。结论:壬醛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mbelia laeta. The 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cluding silica gel, ODS gel, MCI gel, Sephadex LH-20,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ans. A total of 13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E. laeta and identified as (6R,9R)-1-Oxo-α-ionol-9-O-β-D-goucopyranoside (1), (+)-Pinoresinol (2), Leptolepisol D (3), Kaempferol (4), Kaempferol-3-α-L-Ramnopyranoside (5), 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 glucopyranoside (6), Bis(2-ethylhexyl) phthalate (7), 2-Benzenedicarboxylic diisobutyl ester (8), 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 (9), Paldehyde (10), Coniferaldehyde (11), Caffeic acid (12) and 5-Hydroxymethyl furfural (13), respectively. All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E. laeta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龟板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采用GC-MS法对乌龟板和黄喉拟水龟板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方法:分别对2种龟板提取的甲酯化学样品进行GC-MS分析,质谱图用NBS谱库检索,鉴定各种脂肪酸,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乌龟板中含有3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49%。黄喉拟水龟板中有28种脂肪酸,其中不饷脂肪酸相对含量占66%。10-十八碳烯酸是二者中所含的相对含量最高的脂肪酸。结论:该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用水溶助长剂从酸藤果中提取摁贝素的方法。方法酸藤果经干燥,粉碎,加入异丙苯磺酸钠(Na CS)水溶液,搅拌,滤过。滤液加酸水稀释到最小助溶浓度(MHC)以下,静置60 min使摁贝素沉淀,悬液离心分离富含摁贝素提取物。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提取温度:2530℃,药材粉粒度:100目,水溶助长剂浓度:2.0 mol/L,搅拌提取时间:60 min。本法提取率>90%,摁贝素纯度>85%。结论采用本方法从酸藤果制备富含摁贝素提取物,方法简单,提取率高,Na CS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海桐果壳和种子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08,19(21):1634-1635
目的:分析并比较海桐果壳和种子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海桐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用KOH-NaOH溶液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确认二者的化学成分。结果:从2种样品中共鉴定出了13种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和油酸。结论:海桐果壳和种子均可作为保健型食用油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北沙参的脂肪酸特征及产地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沙参的脂肪酸特征,比较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等三个主产地的北沙参脂肪酸差异。方法 Bligh and Dyer法提取总脂;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通过与脂肪酸标准品及NIST 11.0质谱数据库比对鉴定脂肪酸种类,采用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分别从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和内蒙古赤峰的北沙参药材中鉴定了17、17和18种脂肪酸;三个产地药材的优势脂肪酸种类一致,依次为C18:2 n-6c(亚油酸,49.22~63.96%)、C16:0(棕榈酸,17.43~25.33%)和C18:1 n-9c(油酸,13.85~19.44%),均未检测到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山东莱阳药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UFA)低于河北安国及内蒙古赤峰,但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三者比值最接近1:1:1。结论 不同产地北沙参的脂肪酸种类相近。亚油酸是北沙参含量优势脂肪酸,提示可以作为北沙参防治胆固醇代谢相关疾病的质量标志物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羚羊角中脂肪酸类成分。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羚羊角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类成分,占总脂的85.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17.92%。结论:羚羊角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占80.31%。  相似文献   

17.
聚山梨酯80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精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聚山梨酯80的色泽与脂肪酸组成作为考察指标。探求可提高其品质的有效途径。方法:参考《欧洲药典》建立聚山梨酯80脂肪酸组成的检测方法并对市售样品进行测定。后围绕浊点萃取法、三相分离法以及基于其制备原料(油酸)纯度控制这3种方法展开聚山梨酯80的精制工艺研究。结果:当选用高纯度油酸作为聚山梨酯80制备的起始原料时.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可达到《欧洲药典》要求,并且聚山梨酯80经浊点萃取法和三相分离法两种方法精制后,尤其经三相分离法精制后,产品的色泽可接近无色。结论:应当选用高品质起始原料进行聚山梨酯80的制备,并配合三相分离法的使用。可实现聚山梨酯80产品外观与内在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革叶耳蕨、黑鳞耳蕨和三叉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种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对3种蕨类根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3种耳蕨根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一致,有显著差异的成分是甾醇类化合物。结论3种耳蕨根均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了假苍耳种子油的萃取工艺。考察了压力、温度、粒度、CO_2流量对假苍耳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0℃、粒度150~180μm和CO_2流量12kg/h。利用GC-MS分析了假苍耳种子油组成成分,从分离出的8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7%。主要脂肪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62.481%、23.112%、9.046%和1.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