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影响.方法:11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加氨氯地平,观察组加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血压和血脂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27%)明显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能调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和血脂,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0例,在常规检查治疗的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比较两组入院24h内及治疗12周后血脂水平及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及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HDL水平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C、TG、LDL及hs-CRP水平比低剂量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水平与低剂量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80mg/d的给药剂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20mg/d,可能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效果及降压疗效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及血压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停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吕丽娜 《北方药学》2016,(12):99-10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血脂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脂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89.09%)明显优于对照组(78.18%)(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有效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象,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绞痛、心电图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虽低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医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和血脂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压和血脂降低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天1次,睡前服用。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血小板(PLT)水平均降低,肌酸激酶(CK)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C、LDL-C、TG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CK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血脂清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组予血脂清1包,3次/d;联合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1包,3次/d;疗程均为8周。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IMT的变化,并计算IMT与颈总动脉管腔内径的比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TC、LDL-C、IMT均降低,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TG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之间两两比较,TG、LDL-C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降低,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血脂清组;IMT降低,联合治疗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血脂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肝功能轻度升高3例,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血脂清可以有效调脂,与西药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疗效更佳,并可以显著降低IMT,是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效果确切,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9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毛讯 《中国药房》2010,(28):2654-2655
目的:观察四味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四味降脂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连续服药8周。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清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降幅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不明显。结论:四味降脂胶囊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当。  相似文献   

12.
钱玲妃  倪淑红 《中国药房》2011,(48):4568-456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志龙 《中国药房》2010,(12):1128-112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压、脉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氨氯地平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降低血压和脉压效果更为明显,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5mg/d+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5mg/d。观察患者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周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更明显,更健康。  相似文献   

15.
赵旭  郑英姿  朱虹 《中国药业》2013,22(12):30-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与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佐治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23/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TC降低及HDL-C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魏简汇  李学斌  张晓萌 《中国药房》2010,(32):3045-304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片,起始剂量6.25mg,bid,po,如果可耐受,维持该剂量7~14d,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时增至12.5mg或25mg,bid;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6.25mg,bid,po,若能耐受,1周后加倍服用,最高剂量为50mg。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观察比较2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管内皮舒张与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NO和ET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且能显著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