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瑞典457名儿童接种破伤风菌苗后血清抗毒素水平及其保护作用。作者将457名儿童分为四组:5,6,10,16岁年龄组。其中,1963~1979年出生的儿童接种非吸附白-百-破三联菌苗,每毫升含20×10~9灭活的百日咳杆菌、30Lf白喉类毒素和5Lf破伤风类毒素。1979年及其后出生的儿童接种0.5毫升磷酸铝吸附白喉-破伤风二联菌苗(DT),含7.5Lf/ml破伤风类毒素和1.0Lf/ml白喉类毒素。于生后第2或第3个月进行首次基础免疫,间隔4~6周进行第2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百日咳类毒素菌苗对家庭接触百日咳的儿童的效果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3450名健康儿童于3、5和12月龄随机接种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或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类毒素(DTP)。每种菌苗剂量0.5ml,含25Lf白喉类毒素、7Lf破伤风类毒  相似文献   

3.
从1984年以来,瑞典曾多次发生小规模白喉爆发,大多数病人及所有病死者都是成人。对成人复种的间隔时间或疫苗剂量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对改进剂量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加强注射效果进行了评价。作者对36名平均年龄为30岁(23~43岁)的健康成人志愿者(男28人,女8人),接种DT(含白喉类毒素25Lf/mL,破伤风类毒素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273名18~25岁的新兵进行白喉类毒素(D)和破伤风类毒素(T)联合制剂(DT)再接种。将受试者随机分成A、B和C3组,分别接种6个絮状反应单位(Lf)T、6LfT+2LfD和6LfT+5LfD。每ml制剂中含1mg Al(OH)_3作为佐剂。接种后1周观察副反应。接种前后4周采集静脉血,用ELISA测定破伤风抗体浓度,用Vero细胞组织培养中和法测定白喉抗体浓度。抗体浓度达0.01IU/ml为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高纯度与一般纯度的白喉类毒素的免疫原性和副作用进行比较。作者把97名3~4月龄瑞典婴儿分成两组,分别接种含常规制备的白喉类毒素(纯度为2270Lf/mgPN)和高纯度白喉类毒素(纯度为2740Lf/mgPN)的白喉和破伤风二联制剂(DT)两针,间隔1个月,第1针免疫后1年加强免疫1针。基础免疫后所有儿  相似文献   

6.
235名10~12岁健康的学龄儿童,随机加强免疫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或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所有儿童均于3、4、5和24月龄接种过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wP)。加强免疫的菌苗是专为学龄儿童和成人设计的,每0.5mlDTaP含1.5Lf白喉类毒素(DT)、5Lf破伤风类毒素(TT)、8μg百日咳毒素(PT)、8μg丝状血凝素(FHA)和2.5μg 69kDa蛋白(PRN);每0.5ml dT含2Lf DT和5Lf TT。分别用酶免疫吸附法(EIA)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增殖试验检测抗PT、FHA、PRN、DT和TT IgG抗体和细胞介导免疫(CMI)应答。  相似文献   

7.
作者比较了用吸附DTP、DT和普通DTP初次免疫后的症状。使用的菌苗,每0.5ml含有200亿个百日咳菌,效力不低于4个国际单位、不低于25Lf的白喉类毒素和5Lf的破伤风类毒素。吸附菌苗用氢氧化铝作佐剂。注射3针,第1针在3月龄时注射,6~8周后注射第2针,其后4~6个月注射第3针。用DTP和DT分别接种了6,024和4,024名婴儿,每次接种后进行随访。局部反应:普通DTP第1针后中度反应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DTP常量对照组和减量试验组对儿童作反应原性比较观察。两组百日咳菌苗含量相同(20×10~3/ml);对照组白喉类毒素含量为30Lf/ml、试验组为20Lf/ml、对照组破伤风类毒素含量为10EC(结合力单位)/ml,试验组为5EC/ml。结果表明,对照组(第18批菌苗)第1次接种202名,无反应者为169名(83.64%±2.6),有反应者为33名(16.3%±2.6);第2次接种  相似文献   

9.
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传统方法是注射白百破混合制剂,共注三针,每次间隔一或两个月。本文报导在菲律宾用浓缩白百破两针法免疫,同时用常规白百破及吸附白喉类毒素作对照,比较免疫效果及反应性。观察分成三组,即A组(174人)注射吸附白类,每人份含15絮状反应单位(Lf)、磷酸铝1.35mg,由马尼拉Alabang研究所制造;B组(177人)注射浓缩白百破,每人份分别含白喉类毒素15Lf,破伤风类毒素10Lf,百日咳10个国际比浊单位(IOU),磷酸铝3mg,由荷兰Rijks研究所生产;C组(171人)注射常规白百破,每人份分别含白喉类毒素15Lf、破伤风类毒素7.5Lf、百日咳10IOU、磷酸铝1.35mg,由马尼拉Alabang研究所生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随机双盲法比较一种新的百日咳无细胞组份的DTP(DTaP)与全细胞的DTP(DTwP)加强注射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DTaP含25μg丝状血凝素(FHA),25μg百日咳毒素(PT),17絮状反应单位(Lf)白喉类毒素和10Lf破伤风类毒素。DTwP效力为12IU/总人免疫剂量(1.5ml),含6.7Lf白喉类毒素和5Lf破伤风类毒素。观察对象为15~18月龄及4~6岁健康儿童各50名,将低龄组和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351名30~69岁的丹麦人进行了研究,了解其白喉类毒素的接种史,采血,用Vero细胞组织培养中和法测定血中白喉抗体浓度,0.01IU/ml为保护水平。90人抗体浓度低于0.01IU/ml,55人略高于保护水平(0.01~0.05IU/ml)。将其中126人随机分成3组,分别皮下接种2个絮状反应单位(Lf)、5Lf和12Lf白喉类毒素,每ml制剂中含1ing Al(OH)_3作为佐剂。接种后4周,采集123人的血液,并观察到反应。20人有接种卡证明,他们曾于23~41年前接受了白喉类毒素全程基础免疫,34人口述于28~43年前接受过抗白喉免疫,39人未曾接种,  相似文献   

12.
DTP的特异毒性的检测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对DTP接种小鼠的剂量及途径进行了研究。由六家生产厂提供的112份吸附DTP样品,采用三种试验方法:(1)腹腔接种1人用剂量;(2)皮下接种1人用剂量;(3)0.5人用剂量作腹腔接种。每份样品接种5只体重17~20g的LACA小鼠。每ml样品中含白喉类毒素≤50Lf;破伤风类毒素10Lf;百日咳杆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用纯化的白喉类毒素(DT)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与蛋黄或药用植物播娘蒿(LRS)制成合剂,给动物和人口服免疫后比较了它们的安全性及中和抗体应答.DT(500Lf(?)ml)和TT(250Lf/ml)口服前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稀释,加新鲜蛋黄或LRS室温搅拌混合30分钟.为消除胃肠道消化酶对类毒素的蛋白酶活性,口服前给动物静脉注射1ml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酸,志愿者则口服相同量抑肽酶.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含有不同方法灭活的百日咳菌苗的吸附DTP作了安全试验。将百日咳杆菌134和509株的悬液等量混合,混合后每ml含有8×10~9菌体。将40ml磷酸铝吸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其中每ml含有白喉类毒素110Lf、破伤风类毒素22Lf)分别和40ml不同的百日咳菌苗混合,制成两批菌苗。这些百日咳菌苗采用五种方法灭活:加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瑞典在10龄学童中进行了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的加强接种。作者对其中527名儿童作了抽样调查,其中388人初次免疫接种3剂吸附DT,69人初次免疫接种3剂非吸附DTP,其余60人接种不完全,排除在分析之外。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成人接种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T)后的反应率很高,此与制品中的类毒素剂量和接种者先前的免疫状态有关。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此疫苗有很多改进,主要是类毒素的提纯和标准剂量的确定;白喉类毒素剂量由25Lf单位(絮状反应单位)减至2Lf单位,可以生成足够的抗体,但反应率大为降低。近年由于白喉的爆发导致对成人和儿童二者都进行广泛的DF接种。 1975年秋阿拉斯加散在发生12例白喉,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其间的传播关系,接触者中发现大批无症状带菌者,因而刘成人采取DT普遍接种。所用DT制剂为明矾沉淀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初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DTP(DTaP)或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DTwP)的儿童15~21月龄时加强接种重组DT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并对6月龄儿童完成第3剂初免DTaP或DTwP约1年后血清抗体浓度的持久性作了评价。 350名15~21月龄儿童加强接种重组DTaP,其中173名初免用DTaP,177名用DTwP。DTaP 0.5ml含25絮状反应单位(Lf)白喉类毒素(DT)、10Lf破伤风类毒素(TT)、5μg重组百日咳毒素、2.5μg丝状血凝素(FHA)、2.5μg69kDa外膜蛋白和0.05mg硫柳汞。菌苗以1mg氢氧化铝吸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推荐成人型吸附破伤风、白喉类毒素(TD)作为所有六岁以上的人的基础和加强免疫,吸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百日咳菌苗(DPT)作为所有六岁以下儿童的免疫。TD含破类正常量(5~10Lf),但仅有小量白类(1~2Lf)并加入铝佐剂(通常是磷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使用过全细胞百白破菌苗免疫的65名15~24月龄婴儿和56名4~6岁儿童中,使用双盲法对含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AC-12.5与AC-25)与普通全细胞菌苗(WC-DTP)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效果。所用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提供,每0.5ml含PT和FHA各12.5μg(AC-12.5)或25μg(AC-25)及含10Lf破伤风类毒素和30Lf白喉类毒素的氢氧化铝吸附菌苗。普通百白破全细胞菌苗由美国的Lederle研究所提供。每0.5ml含4个单位小鼠保护力百日咳抗原,5Lf破伤风类毒素,12.5Lf白喉类毒素的磷酸铝吸附菌苗。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推荐的 DTP免疫接种程序为 ,1岁以内初免 3针 ,5~ 6岁加强第 1针 ,以后每 1 0年加强 1针。初免和第 1针加强免疫所用的疫苗含 2 5~ 30 L f白喉类毒素和 1 0 L f破伤风类毒素 ( DT,标准儿童剂量 ) ,从 7岁起加强免疫所用的疫苗的白喉类毒素含量降至2 Lf( d T,低剂量疫苗 )。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评估用 d T代替 DT加强免疫6岁学龄儿童能否降低反应原性且不改变免疫原性。   752名已完成 DTP/ DT初免的 6岁儿童被随机分为两组 ,DT组 371名 ,d T组 381名。加强接种后采集了 1 4 3份血样 ( DT组 76份 ,d T组 6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