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入呋麻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42例(5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并向鼓室内注入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作治疗组.对照组41例(50耳),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5mg.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经X检验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并注入呋嘛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42例 (81耳 ) ,并随访 1~ 2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81耳 ) ,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6~ 13岁 ,平均 8.5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8个月 ,42例均表现为听力下降和不同程度鼻塞、流涕 ,其中 19例打鼾 ,9例曾有耳痛史。查鼓膜呈淡蓝色、橙红色或混浊失去光泽 ,部分病例见新生血管 ,均不见液平线 ,鼓膜活动差或消失。鼻腔检查42例有鼻粘膜不同程度充血及下鼻甲肿大 ,其中 2 7例中鼻道以及下鼻道有粘脓涕 ,扁桃体Ⅲ度肥大者 9例。鼻咽检查欠合作 ,疑腺样体肥大者行鼻…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8至1998年我们对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鼓膜穿刺抽液后经外耳道鼓室加压给DEJU四联液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途径进行鼓室注入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式分别为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注药、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法 将药物治疗1周~1个月但疗效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5例(69耳),分成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2例(33耳)行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对照组33例(36耳)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治疗,每2~3 d注药1次, 共治疗3次。随访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31/33)和83.3%(30/36)。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5.2%(5/33)和33.3%(12/3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注药和鼓膜穿刺注药两种方法鼓室注入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相同疗效,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注药疗法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近十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进展的有关资料,包括抗生素的应用、中耳积液的推出方法及腺样体刮除术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咽鼓管阻塞或功能障碍致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引起,其主要症状为传音性听力下降,临床上常用鼓膜穿刺抽液、中耳放置通气管、波力氏吹张或导管吹张等治疗,能暂时缓解症状,其疗效尚不理想。我院自1996年~1998年间用导管经咽鼓管咽口吹入麻黄素治疗25例,临床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25耳),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其中6例有低调耳鸣;发病原因。7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18例为慢…  相似文献   

9.
清开灵定期鼓室灌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常见病,主要特点为中耳腔内渗出性非化脓性积液,导致听力下降。发病早期若能得到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不易逆转的病变。1992年5月~1994年9月间,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清开灵液定期效定灌洗后充气治疗52例56耳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选择标准为:(1)经过3次以上鼓膜穿刺(未注入药液)再次复发者;(2)鼓膜穿刺抽液1~3次治愈,后来再次复发且连续2年以上者。(3)非邻近部位占位性病变引起的;2.对象:共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耳鸣特点。方法:选择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SOM患者23例,采用耳鸣分类调查表和耳鸣问卷进行耳鸣的分类统计,积极对因治疗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结果:客观耳鸣2例2耳,主观耳鸣21例29耳,以单调、连续耳鸣居多,耳鸣匹配以低频为主。对病因治愈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习服疗法,患者均能较快地适应和习惯耳鸣。结论:SOM既可引起客观性耳鸣,也可引起主观性耳鸣,而且耳鸣可以成为第一主诉。文中对耳鸣病因、耳鸣成为第一主诉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1年经鼓室置管治疗的45例(78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随访1-2年,85%耳(35例,66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鼓室给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l例(4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剌抽液或切开后,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混合液,然后进行鼓室内给氧治疗,每日2次,15min/次,连续3日。并与同期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0例(43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给氧2~3次后就见中耳分泌物消退.而对照组则中耳积液仍然存在。治疗结束后半月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75.0%.对照组为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有6耳复发,对照组复发15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给氧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且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有感冒病史,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延误病情。孙海波教授善于从中医角度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临床经验丰富,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更是有其独到见解,孙教授从"疏风宣肺,健脾利湿通窍"论治,随证加减,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鼓室给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41例(4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组)在行鼓膜穿刺抽液或切开、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混合液后,进行鼓室内给氧治疗,2次/天,15分钟/次,连续3天,并与同期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0例(43耳)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给氧2~3次就不再出现中耳分泌物,而对照组则常常再次出现中耳积液。两组治疗结束后半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75.0%,对照组为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有6耳复发,对照组15耳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给氧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及鼓室黏膜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烧灼双侧咽鼓管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光镜观察比较咽鼓管管腔及黏一软骨膜和鼓室黏膜变化。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室段暗颗粒分泌细胞及其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变化。结果:各组咽鼓管管腔通畅,咽鼓管黏一软骨膜不易受炎症浸润及负压影响。鼓室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咽鼓管黏一软骨膜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17.
SOM是迁延、复发的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鼓室天然通气道紊乱致中耳积浆-粘液性渗出物,治疗靠鼓室分流(shunt),最常用者为鼓膜切开置管,虽有效但操作技巧要求高,有可能损伤中耳重要解剖结构,通气管可能掉入鼓室或脱出耳道,管腔易被稠厚分泌物粘堵,治疗结束时须除管,长期置管可影响鼓膜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我们行鼓膜双孔式穿刺术,并将药物注入鼓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鼓室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58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器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沐舒坦及类固醇3-5d,用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吸净鼓室分泌物,行咽鼓管吹张。5例合并鼻窦炎病人予对症治疗,1例鼻息肉病人行息肉摘除术。结果:50例病人随访0.5-1年,90%病人(45例49耳),听力明显改善,纯单听阈、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SOM的病人病程在2个月以上,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用置管器行鼓室置管加相关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C型鼓室导抗图咽鼓管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鼓室导抗图为C型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方法:检测捏鼻吞咽法和捏鼻鼓气法后的鼓室导抗图,峰压点的移动进行量化处理,评价30例SOM(42耳)的咽鼓管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咽鼓管功能障碍者52.3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SOM的病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