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介绍46例颅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6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颅底脑膜瘤全切除37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12例采用显微手术,疗效优于直视手术,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颅神经症状加重,21例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20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熟悉颅底解剖选择良好入路可提高疗效,利用显微技术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底脑膜瘤34例,其中前颅窝底10例,中颅窝底10例,后颅窝底14例。肿瘤全切22例,近全切8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死亡4例,其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方法:对21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选择额下或双额下,经颞下一小脑幕及额颞开颅切口。瘤体大者先切开包膜分块切除,瘤体变小,再分离正常脑组织与瘤体界限,用棉片保护,然后瘤基部电凝切除;瘤体小者直接自瘤基部位切除。结果:蝶骨嵴外1/3 3例,中1/3 3例,内1/3 2例,前6例行全切除术,后2例行大部切除。嗅沟及鞍结节脑膜瘤8例全切除,大部切除1例。中上斜坡2例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2例海绵窦区肿瘤未行切除,术后3例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害,2年后复发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显露是肿瘤切除彻底、防止过度牵拉脑实质及颅神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方法,评估手术效果.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手术全切肿瘤36例,近全切11例,大部分切除10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治愈41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 认真的术前评估,正确选择颅底入路,显露充分,仔细的术中技术,手术医师的经验是取得全切除和良好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接触式激光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20例,与传统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颅底脑膜瘤26例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激光组17例全切,2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平均输血810ml;而对照组15例全切,7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平均输血1070ml,P〈0.05。前者无1例病情加重或死亡,随访半年至2年,1例岩-斜坡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后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配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资料选择手术入路,术前栓塞配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7例颅底脑膜瘤。结果肿瘤的切除程度按Simpson标准分级,本组27例Ⅰ~Ⅱ级20例,Ⅲ~Ⅳ级7例。术后3个月增强头颅MRI示有肿瘤残留患者行X-刀或-刀治疗。本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神经解剖知识是颅底脑膜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8年曾收治前颅底巨大脑膜瘤1例,行手术切除,经随访5年,疗效尚好,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以双眼视力进行性减退,左眼突出,左侧颌部畸形10余年入院。患者于1974年初发现鼻塞伴有黄色分泌物,同年7月某夜睡眠时曾呕血少量,此后渐感右眼突出,9月某医院诊断为脑膜瘤行手术治疗。1975年双眼均外突,右上颌部外凸明显,入该院再次手术,术后症状无改善.右眼突出尤甚,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于1979年双眼视力接近失明,右鼻侧隆起,右颌面部突出畸形明显。1986年曾鼻腔出血500ml,经鼻腔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41例鞍上脑膜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经验,其中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死亡4例.26例经3个月-9年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鞍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和视交叉等重要结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其中27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17例,Simpson Ⅲ级切除6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8例;死亡1例.结论 娴熟的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该院于2008-2013年收治的52例中央回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19例,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功能障碍好转41例,无效2例,新增功能障碍9例,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央回区脑膜瘤应在确保功能的前提下,争取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仔细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注意中央区皮层脑组织的保护,维持静脉回流的通畅,正确的处理矢状窦是降低中央回区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中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21例为A组,选择199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中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15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区出血率、症状改善率、肿瘤切除情况、癫痫控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为(800±220)mL,肿瘤全切除率为66.7%,症状改善率为80.0%,术区再出血率为20.0%。A组术中出血量为(400±150)mL,肿瘤全切除率为88.0%,症状改善率为92.0%,术区出血率为8.0%。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术区再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A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上述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全切率达92.0%,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有癫痫11例,7例患者癫痫消失,4例患者抗癫痫用药量减少,无术后新发生癫痫患者。B组术前有癫痫9例,3例患者癫痫消失,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余4例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其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血肿形成,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对侵入海绵窦内的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病人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切除≥90%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眼球运动和上睑下垂均完全恢复,面瘫基本恢复,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侵人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条件下以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其中7例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对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30个月,术前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内10例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进展,5例肿瘤明显复发再次手术。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具有暴露满意、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进一步增大幕下的暴露范围。对于无法全切的SimpsonⅢ级以上肿瘤,术后可辅助γ刀放射治疗抑制残余肿瘤进展,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患者女性,57岁,头颅MR提示鞍区、左侧蝶骨嵴、岩斜区巨大肿瘤,大小为6.5cm×6.5cm×3.7cm。手术通过左侧开颅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次全切除,解除对于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的压迫,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处理跨前中后颅窝的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彭传勇  李锐  胡建武  吴宗山 《安徽医学》2011,32(11):1887-1889
目的探讨脑膜瘤MRI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结果。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往往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低信号20例(占62.5%)或等信号12例(占37.5%);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1例(占65.6%)或等信号6例(占18.8%);增强后浓密均一强化者20例(占62.5%)。结论 MRI对脑膜瘤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氩氦刀及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治疗颅内血供丰富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后于术中予以氩氦刀辅助手术治疗26例血供丰富的脑膜瘤。结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6例患者术中均能予以完全切除病灶;术后复查头颅CT和(或)MRI提示肿瘤完全消失,未见明显肿瘤残留。术后随访:恢复良好24例,轻度致残2例,植物生存0例,无死亡病例。随访结果:未见复发。结论:术前应用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中氩氦刀辅助手术处理颅内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有助于肿瘤组织的完全切除并降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MRI表现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例的MRI表现。结果小脑幕脑膜瘤可发生在小脑幕的任何部位,具有脑外肿瘤特点;幕下5例,幕上1例,幕下及幕上都有2例;MRI能准确判断肿瘤位置,位于幕上、幕下和肿瘤具体附着部位。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有MRI特征表现,MRI多序列、多方位检查对于小脑幕脑膜瘤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