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前路减压BAK颈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BAK椎间融合器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1月间应用BAK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48例,其中4例患者置人2枚BAK。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或CT检查。结果:患者获得1~3年半的随访,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加重情况。椎间隙无高度丢失,无成角,均获骨性融合,3d后在颈领固定下下床活动,4周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不取髂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可维护正常的椎间隙,是取代传统方法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者宜施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应首先颈前路间盘及骨赘切除植骨术,术后疗效洋佳者再后路手术。本文介绍一次经后路半椎权扩大切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况出间盘切除。本组共治疗19例,平均随访个月,优良率为89.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Orion及Zephir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颈椎疾病与损伤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采用Orion或Zephir内固定。结果:13例中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第10d死于呼吸衰竭,余12例获半年以上平均8.6个月随访。除3例Frankel A组脊髓损伤患截瘫无恢复外,余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块在3个月时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Orion及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合。对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危颈椎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颈椎受到轻度损伤[1],虽没有发生骨折,但出现脊髓或/和神经根损伤时,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类患者的颈椎存在明显的脊髓、神经根易受损伤的病理基础,如先天性异常、发育性异常、退行性变等。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1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3例,年龄21~67岁。农民8例,职工(干部)5例,学生3例,军人1例。受伤原因:头部坠落物(轻物体)击伤3例,乘车受颠2例,跌倒双手撑地3例,后仰跌倒臀部着地5例,体育运动时臀背部着地1例,骑自行车跌倒3例。创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2h,最长3周。所有病例就诊时…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22例颈椎管狭窄症,根据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分别选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半椎板切除术及前路部分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无1例术后恶化。本文就手术进路及方法的选择作了讨论,对单开门手术作了进一步改进,强调弹性绞链及支撑植骨在开门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38例,手术治疗37例,影像学显示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最窄为0.48:1,最宽为0.72:1,平均0.65:1。合并OPLL,其狭窄率最低为18%,最高为68A%,平均为41.5%。手术方法:颈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13例;颈后路减压30例次,包括半椎板减压14例次,全椎板减压5例,椎管成形术11例次,随讠9例,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平均21.45分,术后32.31分,平均改善率72.09%。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6年6月收治1名颈椎结核患者,术前误诊为颈椎转移性肿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指肿瘤位于颈椎1-4节段,部分肿瘤可向上延伸至颅内或向下延伸到其他节段椎管。由于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在诊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1990年4月~1996年5月我院收治高位颈椎管内肿瘤3例.手术效果均良好,切口Ⅰ期愈合,2周后脊髓功能恢复到E级,生活自理。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三例。年龄28~32岁。病程4~6个月。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者2例,根性痛者1例。查体:颈部扪及肿物1例,呼吸困难2例,按脊髓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例。出现Brown-Sequard综合征2例。从出现症状到手术平均5个月。术中…  相似文献   

9.
颈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我院于 1993年 7月~ 1997年7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颈椎管肿瘤 19例 ,就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8例。年龄 4~ 6 8岁 ,平均 39 3岁。病程 :发病至就诊时间 2 0d~ 6年 ,平均 2年 1个月。其中 1个月以内 2例 ,1个月~ 1年8例 ,1~ 2年 3例 ,2年以上 6例。主要表现为枕颈部、颈肩部疼痛或不适 ,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首发症状根性痛者 6例 ,四肢感觉、运动障碍者 13例 ,其中上行性神经损害表现 6例 ,下行性神经损害表现 7例。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 Sequard综合征 ) 6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后上颈椎失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5月收治35例创伤性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齿状突骨折16例,寰枢椎脱位8例,Hangman骨折8例,Jefferson骨折3例。10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6例,D级4例。除7例采用颈椎牵引及支具固定外,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9例,经口前路松解+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例,C:.,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7例,Apofix寰枢椎后路固定+植骨融合7例,枕颈融合术3例,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结果35例患者术后获6-72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33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骨折或植骨获愈合,未见内置人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枕颈融合术后伤口积液,经扩创及换药后8d伤口愈合。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后路Apofix固定+异体髂骨块移植术后,异体髂骨块逐渐吸收,但无自觉症状。1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术后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亦无神经症状。10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9例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AndersonⅠ、Ⅲ型齿状突骨折和LevineⅠ、Ⅱ型Hangman骨折经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从而减少手术融合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随访0.5~3.5年,优8例,良5例,进步2例,无术后症状加重病例,优良率87%,有效率100%。随访1年以上13例,优良共12例,保持了术后早期效果。对该手术的优点、适应证、操作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林菊香 《颈腰痛杂志》1996,17(4):231-232
颈椎瞬间旋压法矫治颈椎紊乱症林菊香颈椎紊乱症是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序列不整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近二年,因头痛、颈项疼痛、肩臂头痛而就诊的1000余例患者中,发现患颈椎关节紊乱者80例,施以“颈椎瞬间旋压法”矫治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alo—Vest架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自2001年至2003年4月,我科对12例急诊颈椎骨折及脱位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复位固定治疗,其中寰枢椎脱位4例,C3~6椎体骨折6例,C4-5椎体骨折伴脱位1例,C5~6椎体骨折伴脱位1例,18例患者中6例无神经压迫症状,3例有轻度神经压迫症状,3例为不全瘫,无全瘫病例。结果经4~28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达完全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Halo-Vest架解决了患者行颅骨牵引长期卧床的痛苦,对急诊外伤所造成的颈椎骨折及脱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7岁,农民,因“左颈部酸痛伴活动受限半年”而入院。晨起酸痛加重。四肢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5.
郭毅  张朝纯 《颈腰痛杂志》1997,18(4):251-252
第七颈椎关节紊乱国内文献未见报道c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临床症状少,病情轻。二是过去发病率低,未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作者自1983年到1987年五年时间内接触这类患者不过7例,并未引起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奏加快,负担加重,有些人长时间地看书、看电视姿势不正确,使此病患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作者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一病症,以引起大家注意,并将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104例,共150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1岁~40岁102…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女性患者,46岁,因"间歇发热1个月,伴颈痛、左上肢乏力半个月"于2012年3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多于傍晚及夜间升高,最高达39.3°C。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发热症状缓解;亦可自行退热,热退后伴有全身大汗。入院前半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持续性胀痛,左侧为主,伴活动不利;随后出现左前臂桡侧手掌拇指、示指、中指麻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颈椎射频消融术后颈椎感染的翻修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接受翻修手术的9例颈椎射频消融术后颈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51.8±4.3岁(34~61岁),均在接受颈椎射频消融术后1周内(3~7d)神经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其中5例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程度超过射频消融术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颈椎感染,9例均存在椎间隙感染,3例伴有硬膜外脓肿,1例伴有椎体感染。入院后行翻修手术治疗,均行颈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3例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测量评估射频消融术前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和椎间盘退变情况,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翻修手术前后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情况,用JOA评分评估翻修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前,接受射频消融的11个节段椎间隙相对高度为0.19±0.07(0.14~0.25),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Ⅲ级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翻修术后所有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JOA评分较翻修术前明显改善(P0.05)。平均随访2.8年(1~3.6年)。末次随访时,患者颈部及上肢VA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6.3±1.2分和5.8±2.1分改善到1.6±1.0分和1.5±0.9分(P0.05);JOA评分从翻修术前的9.5±3.8分改善到13.5±3.6分(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植骨不融合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翻修手术是处理颈椎射频消融术后严重颈椎感染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颈椎射频消融术适应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牵引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退行性变合并眩晕,通常被归入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1]、颈性眩晕[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等病。它们的共性是颈椎退行性病变。我们针对这一共性,采用颈椎牵引方法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2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7~72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为11天,最长为14年,1年以内14例,1~3年7例,3年以上4例。本组患者均排除了神经系统及外周前庭器官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眩晕。眩晕性质为旋转性11例,摇晃性为7例,站立不稳或倾斜感5例,眼前发黑,头脑不清2例。眩晕发作方式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在手术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肿瘤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前路钛板治疗颈椎创伤与疾病2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骨折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颈椎肿瘤2例。结果 本组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年5个月,平均1.5年,21例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95.5%),1例不融合(4.5%)。无钛板松动断裂、移位,亦无植骨块脱出压迫食道。术后除1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症状无恢复,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86.1%。结论 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具有显的优越性,可起到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作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治疗骨折脱位并四肢瘫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5年~1995年4月共收治4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15~68岁,平均34.2岁、坠落伤11例,摔伤9例,机动车事故伤7例,跌跤致伤5例,砸伤4例,跳水伤2例,海浪击伤和枪伤各1例。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6d~2年4个月,其中半个月以内11例,0.5~1个月6例,1~3个月10例,3~6个月6例,6个月以上7例。完全四肢瘫24例(60%);重度不全四肢瘫8例(20%),肌力在3级或以下;轻度四肢瘫8例(20%),最强肌力达4级,但肌张力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