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单侧忽略最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范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578-158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采取视觉感官、肢体运动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病人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时间越长,NIHSS评分越低(P<0.01)。治疗后病人BI评分亦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空间忽略病人治疗后的BI指数评分与右侧空间忽略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采用视觉感官、肢体运动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治疗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患者中进行针刺联合个体化作业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患者共80例,根据发病时间的区别将上述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以及个体化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MBI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较为显著,且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患者,使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疾病的改善意义重大,使用价值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影响。方法39例USN患者接受6周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Barthel指数及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6周后各检查法的异常数、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应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身体机能评分,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实施中医针灸推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老年中风患者康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的影响因素,促进其康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恢复期与照顾者的关系、医疗费用及康复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 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对康复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与康复时间相关(P<0.05).结论 高龄、低文化程度、后续治疗费用支出较少及保姆/机构照顾是康复时间延长或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关注和重视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服务及医疗费用支出,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针治疗,而观察组加以头针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画钟试验、数字删除试验、线段划消试验3种忽略症纸笔试验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忽略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表(MMSE)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画钟试验、数字删除试验、线段划消试验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3项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独立性评定法(FIM)、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幅度、Hb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方法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8例,遵循完全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教育,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康复护理治疗一定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增加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极佳的预后性,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36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方法:36例USN患者接受2月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2月后各检查方法的异常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的58例临床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而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后,观察分析两组数据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利于提高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韩晶  魏雁  谢荣 《新疆医学》2012,42(9):102-105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见的现象,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1],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临床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左侧空间忽略[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USN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USN常成为阻碍康复的因素并难于去除[3];本研究对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发病一个月之内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视空间忽略检测,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治疗8周时进行评定,探讨单侧空间忽略对康复预后的影响,同时对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  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对照组患者接受日常的单侧忽略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40 min/次,5次/周,连续4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注意时间、Fugl-meyer平衡测定(FMA)、感觉、中线偏移角度、画图实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估。  结果  治疗前单侧忽略的忽略程度、ADL等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个治疗时间点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2周、4周时间因素随分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P < 0.01)。治疗后2组进行各项数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能够改善单侧忽略患者忽略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腑气不通,浊气上逆,使脑出血及脑梗死症状加重、再发,影响疾病的康复。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4岁;病  相似文献   

15.
王永红 《吉林医学》2010,(30):5349-5349
目的:探讨中风的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以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方法:对8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较康复治疗前明显提高,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及时、有效、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发生,了解其与卒中性质、部位、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忽略评定筛查,将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纠正USN的康复治疗,另一组仅给与常规康复。一个月后再次进行忽略评定。结果:本研究USN发生率21.19%,单侧忽略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病程无关(P〉0.05),与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P〈0.05),给予纠正USN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结论:USN多发生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予纠正USN治疗可提高USN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66例中风患者在体育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随诊2年,以该院1999年12月~2003年1月选行体育康复治疗出院的中风患者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出院2年后社会回归率及精神抑郁患病率。结果:2年后治疗组社会回归率为90.90%,对照组社会回归率为65.21%,精神抑郁患病率治疗组为25.75%,对照组为54.3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在进行体育康复治疗时配合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明显地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率,减少精神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很高,针对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治疗的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越早开始康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注重患者的心理康复等手段,均有利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提高中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脑卒中患者存活率的增加 ,神经康复的普及和神经心理学的发展 ,中风后情感障碍日渐受到关注。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及并发症之一。且发生率相当高 ,它能延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延长恢复时间并使劳动力丧失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4〕。本文旨在探讨中风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全部来源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1 2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中风病例 1 0 9例 ,男 6 9例 ,女4 0例 ,年龄最小 4 0岁 ,最大 71岁 ,平均 6 3岁 ,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脑梗塞 74例 ,其中左侧脑叶 1 3例 ,分水岭区 3例 ,基底节 31例 ,右侧脑叶 9例 ,基底节 1 8例。脑出血 35例 ,左侧脑叶 5例 ,基底节 1 2例 ,右侧脑叶 2例 ,基底节区 9例 ,余为丘脑出血 7例。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已排除严重痴呆及语言障碍者。所有病例均为恢复期病人 ,病程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 ,均未进行抗抑郁治疗 ,中风后药物治疗均按中风治疗原则进行 ,其观察时间为 6个月。1...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对比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知提醒(SC)治疗与单独使用rTMS治疗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单侧忽略患者忽略严重程度、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定者盲法设计,将33例右侧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rTMS+SC组(n =16)和rTMS组(n =17)。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rTMS+SC组患者同时接受rTMS以及SC治疗,rTMS组患者仅接受rTM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1次/d,5 d/周,连续治疗2周;SC治疗采用佩戴提醒腕表,每天累计提醒时间为3 h, 5 d/周,连续佩戴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单侧忽略严重程度〔单侧行为忽略常规子量表(BIT-C)和凯瑟琳博格量表(CBS)〕,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活动量表(ARAT)〕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单纯rTMS治疗比较,rTMS+SC组在BIT-C方面改善更好(P <0.05)。其余CBS、上肢功能(FMA、ARAT)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SC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可望作为单侧忽略的多技术联合治疗策略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