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涛  毕曙光  侯如艳 《光明中医》2008,23(10):1576-1576
气血学说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众多医家智慧的结晶,气血论治在治疗疾病中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气血学说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倡导“气血和”的思想,而达到“百病不生”。  相似文献   

2.
李紫健  牛建海  刘文英  田冀虹 《陕西中医》2022,(10):1436-1438,1441
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气血和畅则百病不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本文基于此理论探讨脂肪肝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脂肪肝之发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是因机体气血功能异常,聚敛而成痰浊瘀毒之邪,相互搏结,日积月累聚于肝而成。调和气血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通”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通法贯穿脂肪肝治疗的始终,诸法“通”治因证而施,判断病之在气在血,治以理气、利湿、祛痰、活血祛瘀等法,为丰富脂肪肝的中医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内气血运行状况,决定了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形成千变万化的症状。要想知道自己气血足不足,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4.
略谈“痰淤同源”说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病和夹痰之症,遍涉临床各科,故古人有“痰生百病食生灾”和“百病兼痰”之论。气血是人体两大主要物质,由淤血而致病者众,亦涉及临床各科,但如能从整体观点出发,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无疑将对中医基础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妇科临床上,七情所伤,肝气抑郁及经、胎、产耗气失血,致淤之病证屡见不鲜。乃因生理上“女子以血为本”,“人之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息。”若“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滞则血滞”,“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血虚...  相似文献   

6.
卞连举 《养生月刊》2005,26(8):730-731
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是气血失调、气滞血瘀所致。《黄帝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和,百病消,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上海著名老中医颜德馨先生经过五十多年潜心研究.揭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奥密:瘀血是百病之胎。他从研究中发现一个共性的现象.所有老龄动物的血液,无论患病与否,都浓稠粘滞,解剖动物则发现健康老龄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淤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相似文献   

8.
雒挺托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12-113
女性生理的经、带、胎、产、乳等活动是以气血安和,脏腑协调,经络顺畅为基础的,气血调和,则健康无病,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尤其是“瘀血”与妇科病关系密切。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法”的形成和发展己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亚娴  张瑞士 《河北中医》1987,(5):F0004-F0004
对习惯性流产(滑胎),西医同志强调孕妇休息,若“见红”则主张绝对卧床。孕妇及家属也把休息做为保胎的关键,似乎活动则动胎,因而恪守一个“静”字。其实,固胎之要不在静而在动,何以言之?人之气血贵在流通,气血怫郁,百病生焉。适当地活动可使气血流通而利于固胎,若过于休息或卧床,“久卧伤气”使气血壅滞,胎何以固?此其一。  相似文献   

10.
略论气血以并百病由生张尚臣(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刘喜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4)关键词中医理论气血《素问调经论》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虚一实”。细玩味之,深感此段经文内藏玄机,道出机体百...  相似文献   

11.
中焦乃脾胃肝胆,脾胃者,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及气血津液的生化均赖于此纳化转输司布,故中焦乃“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健旺则已,虚衰疾生,因此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不可不健、不调。肝胆者,疏泄也,脏腑经络器官等均有赖于此而  相似文献   

12.
<正> 先师许寿仁是江西南昌名老中医,生平对瘀血证颇有研究,提出了“百病皆生于瘀”的观点。他说:“气血是人身二宝,亦可成为二害。气行则血行,以营养周身;气滞则血瘀,以危害全身。《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论,气血本为同源,必然气血同病,因而百病皆生于气,必致百病皆生于瘀。”基于上述理论,许师在临床上应用行瘀为主的方法,治愈了不少疑难疾病。举两例病案以示一斑。阳虚淤阻怯风王××,男,三十七岁。平素虚弱,常多优郁,每以自己体弱多病为虑。于是未寒先裹衣,无风早闭户。近一年来畏风怯寒特甚,终日瑟缩家中,厚絮裹体,家人在旁走动,或门窗启闭,便觉风动寒生。盛  相似文献   

13.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是《脾胃论》的核心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之本,任何因素导致脾胃损伤,脾胃功能失调,失于健运,病由此生,脾胃被伤,为疾病发生的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腑,脾胃与肠生理病理关系密切,其发病不离于脾胃内伤。基于“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观点,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外感时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都可致脾胃内伤,或是素体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健,无力纳运,导致水谷代谢失调,病理产物生成,气血化生不足,气机升降失调,肠腑功能失健,水湿积聚,酿蕴成浊,浊毒内蕴,壅溃成疡。文章则从“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观点出发,阐述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调理,并强调顾护补益脾胃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都滞,郁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  相似文献   

15.
王灿辉教授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治疗临床诸证多从气血着手,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则病无以生,着眼于通畅气机,平衡气血,可力挽沉疴.临床治疗中应用益气和血之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脾胃者,人之后天之本也。人之出生之后,全赖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吸收五谷精微。以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脾胃功能正常,人体脏腑气血滋源正常,气血冲和,阴阳平衡,则健康长寿。脾胃乃人之巾洲,上通下达,人之饮食五味进入脾胃,经过脾胃腐熟运化功能,清者上升,熏肤充身泽毛,浊者下降,二便排出。脾胃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阴平阳秘。如果脾胃功能失常,则“当吸不吸、少吸,当收不收、少收,不收而收,不吸而吸”,而变化诸疾,滋生百病,“脾胃一乱,百病乃生”也。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脾胃论的针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独创。他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述,强调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人身气血之源,治病当从脾胃入手,每临证用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8.
行气药主要用于气滞证。气滞证可分为肺气壅滞,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而行气药又有理肺气、调脾气、疏肝气之殊。《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即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矣,是以气滞证可见于多种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灵活选用行气药对于提高疗效大有裨益,本文拟就行气药的配伍运用陈述管见于次。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传导、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以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胸闷、心悸、头晕及憋喘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虽无该病名,但可属中医学“胸痹”、“厥脱”、“心悸”及“迟脉”等范畴。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从气血论治的观点,“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认为气血失衡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善经气血辨证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20.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乃补土派大家李东垣沿引内经对脾胃的精髓认知及张元素脏腑气血辨证理论,结合自身的临证实践而提出的。笔者从事脾胃病专科工作多年,现结合临床所见,浅述对本论的浅显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