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及时、准确掌握传染病病谱的变迁状况,科学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结果 46年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年均发病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3691.11/10万下降至目前的523.80/10万;传染病发病构成20世纪6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0世纪80年代肠道传染病发病占绝对优势,2000年以来血源性及性传播性疾病发病居首位;主要传染病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提示血源性及性传播性疾病、肺结核发病率目前维持较高水平且逐年上升,麻疹发病顺次一直居传染病发病前5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奉化市1955—2004年传染病的发病和病谱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50年传染病发病资料,计算各年代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析不同年代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50年间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91.60%、99.24%和91.23%。呼吸道、肠道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96。14%、87.54%和99.44%。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率上升了35.13%,其构成比达48.22%。淋病、乙肝和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2.98/10万、51.48/10万和46.88/10万。疫苗针对的传染病被有效控制。HIV/AIDS、霍乱O139和大肠杆菌O157:H7等病例不断发生。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持续上升,肠道传染病居高不下,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奉化市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燕杰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11-1314
目的了解1973—2011年常州市天宁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变化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73—2011年天宁区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73年以来天宁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20世纪70年代年平均发病率达1782.33/10万,2000—2003年达历史最低水平(192.18/10万),2004—2011年为309.96/10万;传染病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由70年代以肠道类为主转变为2000—2011年以血源及性传播类及呼吸道类为主肠道类为辅;自然疫源及虫媒类传染病90年代开始持续保持在低发病水平;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从255.57/10万降至49.33/10万;2004—2011年传染病与2000—2003年相比,构成比类似,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1973—2011年天宁区采取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加强疾病监测、规范疫情处置等多项措施,传染病防制效果明显,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现状表明传染病防制面临多重威胁,需更多重视并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融水苗族自治县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做好疫情预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融水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共报告19种2452例,年发病率为526.493/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49.13/10万(1626例),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42.13/10万(826例)。传染病构成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血源性传染病为主。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我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加强这些人群的传染病防制和监测工作。方法:我们对温州市1997-200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结果:(1)流动人口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75/10万;(2)省外流动人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5.55/10万)高于省内(12.03/10万);(3)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以呼吸道,肠道,血源和性传播疾病为高,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相对较低;(4)流动人口中肺结核,乙肝,甲肝和痢疾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数均占总病数的10%以上;(5)流动人口疟疾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当地人群,而其它传染病发病率则低于当地人群。结论:目前,流动人口传染病问题已日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发生严重影响,采取合适的防制措施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病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掌握宁洱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宁洱县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人口资料来自县统计局.结果: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43.6/10万,死亡率8.52/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病.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发病数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结论:宁洱县传染病防控工作应以呼吸系统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主,重点抓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等4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揭阳市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揭阳市1995—2004年从各县(市、区)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中所获得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揭阳市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为18.62/10万.112.8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9.87/10万。十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0.39/10万-70.07/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呈双峰型,1997年、2002年出现高峰,年发病率分别为17.55/10万、17.43/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也呈双峰,高峰分别为1999年及2002年;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年发病率为0.09/10万-3.90/10万。结论揭阳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以及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唐山市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订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0年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87 599例,年均发病率202.81/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87.42/10万,居首位;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72.66/10万和40.40/10万;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分别为2.32/10万和0.01/10万。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仍是唐山市今后一段时间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康市2012年法定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安康市2012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安康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12822例,报告发病率225.39/10万,死亡11例,报告死亡率0.42/10万。无甲类传病疫情,乙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乙类传染病第1位为肝炎,报告发病率112.25/10万,第2位肺结核,报告发病率79.78/10万,第3位梅毒,报告发病率20.18/10万;丙类传染病第1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104.70/10万,第2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92.07/10万,第3位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31.49/10万。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防控乙丙类传染病重点。  相似文献   

10.
高州市1950~1999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高州市50年来控制急性传染病成果,为更有效地控制或消除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分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将高州市1950~1999年法定报告的急性传染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州市50年的急性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为1288.32/10万,年均总死亡率为7.27/10万。总发病率最高是1954年的10335.80/10万,最低是1999年的53.43/10万;总死亡率最高是1967年的60.43/10万,1993和1994年无死亡病例报告。50年代以虫媒性传染病为主,占传染病总数的69.56%;60年代和70年代都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传染病总数的84.37%和62.95%;80年代和90年代均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传染病总数的56.76%和46.43%。结论经过卫生防疫工作50年的努力,高州市急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年均总发病率和年均总死亡率90年代比50年代分别下降了94.93%和98.74%。  相似文献   

11.
甘和平 《现代医学》2001,29(1):15-17
目的系统分析上海铁路地区1950~1999年法定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对上海铁路地区50年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90年代末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89.0/10万,比50年代后期下降了94.97%;传染病发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已显著下降,而性传播疾病90年代以来明显上升。结论传染病虽已得到明显控制,但仍存在不少隐患,人类与病原微生物长期共存的格局没有改变,不仅日传染病的威胁尚在,而且新传染病更加重了卫生防疫工作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控制传染病在我区的流行。方法对我区1958-2003年报告的传染病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率从1958年的1213.51/10万逐渐上升至1969年达最高为16236.23/10万,后逐年下降(偶有微升)至80年代中期的251.1/10万,从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保持在120/10万-250/10万之间。死亡率从1958年的18.1/10万逐年下降至21世纪保持在0.1/10万左右。构成情况:5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总传染病的79.93%;60年代以虫媒传染病为主,占总传染病的55.40%,呼吸道传染病次之,占35.88%;70年代仍以虫媒传染病为主,占总传染病的57.11%,呼吸道传染病次之,占30.16%;80年代虫媒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44.31%和40.6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传染病87.65%;21世纪以肝炎、肺结核为主,分别占47.21%和47.45%。结论许多传染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唯肝炎、肺结核防制效果不明显,今后应重点研究肝炎、肺结核的防制对策,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各县历年传染病月报表、年报表及全市“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料,计算传染病发病率及流行趋势。结果16年全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238.38/10万,平均每年按17.77%的速率递增,甲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24.33%,丙型肝炎所占比重近年明显增多。结论传染病报告率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年份间重复报告是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维持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医院消毒及血源、血制品的管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评价防制效果。方法:收集历年疫情数据进行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及发病位次分析。结果:1990-2001年,南昌市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波动在178.67-259.07/10万,呈稳中有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居首次,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结论:传染病防治成效显,疫苗可控相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传染病防制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我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章贡区防疫站1950-1999年的疫情报告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2216.40/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206.96/10万,下降了90.66%;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4.01%。结论: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痢疾、肝炎为主。90年代后淋病、肺结核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宁城县近50年来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阐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50年间平均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亡率呈大幅下降趋势;50年间,肠道及血源传染病构成位居第一位,依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成为现阶段主要传染病,性病的发病构成比上升。结论21世纪辖区疾病谱出现新的特点,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肠道及血源传染病发病率下降缓慢,已经消灭的淋病、梅毒于90年代前后年又有病例报告,2005年在辖区内首次出现艾滋病病例报告,肠道及血源传染病和性病应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依法开展防治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11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1996~2006年11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84.43/10万~701.36/10万之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88.92/10万.11年间以虫媒及其它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1.52%,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发病数的28.49%,再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26.30%,2005年后大幅上升,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以疟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为主.结论 疟疾是三亚市重点传染病,但近两年结核病、肝炎和性病是影响三亚市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疾病,应加大力度对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9.
武平县200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握武平县传染病谱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武平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一、二位,构成比为67.54%;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以血源等性传播疾病为首,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钩体病、痢疾、梅毒是武平县主要传染病;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沐兴桂  胡漾  李友美 《吉林医学》2010,(24):4111-4113
目的:了解会理县法定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年~2007年会理县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2007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达10667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370.84/10万,最低为1996年83.53/10万,年均发病率为207.64/10万,12年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180例,占发病总数的39.19%;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928例,占发病总数的36.83%;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2451例,占发病总数的22.98%;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为主。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率分别为87.36/10万、70.65/10万、58.01/10万。结论:会理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强肠道传染病和加大呼吸道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