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子居,广东南海人,生卒年月不详,民国时期广州名医、中医温病学教育专家。梁氏擅长内、儿、妇、温病各科,医寓康公直街居仁堂。曾任广州城西方便医院医席,也曾先后执教于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广东光汉国医专门学校、广东保元国医学校,主讲温病学[1]。任教于广东保元国医学校期间,为该校编著《广东保元国医学校温病学讲义》(以下简称《讲义》)  相似文献   

2.
罗元恺     
罗元恺(1914—),广东南海县人,中医妇科学家。罗出自书香之家。其父棣华公为晚清儒生,以儒通医,悬壶于广州,因而耳濡目染,少承家训。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3.
邓铁涛     
邓铁涛(1916-),广东开平县人,中医学家。乃父邓梦觉,毕生业医。邓幼承家学,于1932年9月就读于广东中医专门学校。曾先后跟随过不同派别、各有专长的老前辈临证,颇得岭南名医真传。毕业  相似文献   

4.
饶师泉(1915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县。1936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随即转进上海新中国医药学院研究院,一年后毕业,于1938年南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执业中医,兼经营中国药材生意。先后创办“雪(艹二)莪中国医学会”,又受聘任《马华日报》医学周刊编辑,出版《医学新声》(季刊),成立“中马中医师工会”、“马来亚中医药总会”(现马华医药学院前身),创办《中华施诊所》,曾任会长、主席、理事  相似文献   

5.
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是研究广东近代中医学术发展史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讲义的初步整理,呈现这一时期中医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挖掘近代中医医家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药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宋文集  林振坤 《新中医》2018,50(2):212-214
正吕安卿,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中医世家,曾为广东近代中医学术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社员,为民国时期广州妇儿科名医~([1])。岭南医史学者吴粤昌曾将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吕安卿并称近代"岭南四大家",认为此四家用药"形成了岭南医派的奠基人",持论和治绩"开创了岭南医家的新风气"~([2])。吕安卿未有医著存世,医疗学术经验主要收录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3])。吕氏辨治温病,主松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11月3日讯: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分类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设立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广东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 李泽覃(1901~1983),广西容县容厢乡千秋村人。儿时即从父学医,1933年毕业于广东光汉中医专科学校(5年制),留校工作。翌年回容县从医,并任县园医讲习所教师,医誉颇著。1939年受聘前往桂林医药研究所任教师,1941年转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任教。1945年起曾先后任都安县、隆安县监医及医席临床等。1955年主管都安县第一届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后受聘于广西医学院,任中医科主任等职。1983年7月8日病故。李泽覃老中医,在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注重医德,强调辨证施治,重视治病求本,具有比较浓郁的岭南特色。一生医教结合,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文作者收集了部份李老遗留下来的著述,学习之余,收获匪  相似文献   

9.
黄少岐(1861—1923),清末民初上海名中医。上海中医学院所编《中国历代医史》作如下介绍: “黄少岐,广东人。业儒通医。清宣统间,来沪行医。神州医药总会成立,被推为会长。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任校董。对中医学识,颇多发挥。卒年62岁。”《中医人名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及《中医人物词典》(中国中医研究院编)等书中,亦有相似记载。他是我的父亲,原名黄仰文,因敬慕《黄帝内经》岐伯之名,而改名少岐(少者自谦之意)。原籍广东番禺,由科举而致仕,故称“业儒通医”,在南京任官职,因深恶清末官场之腐败,更兼清廷督办审处“江洋大盗”案(当时所谓“江洋大盗”,主要为  相似文献   

10.
何嘉莉  何伟 《新中医》2020,52(19):193-195
正文:吕楚白(1869—1942 年),字绍珩,广东省鹤山市人。鹤山位于广东中西部,汉时属南海郡,清雍正十年(1732 年)建县,近代名医辈出。吕楚白与同宗吕安卿清末民初起悬壶羊城,皆广州近代名医。吕楚白德艺双馨,精于内妇儿科,并在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任教[1-2],对岭南中医流派[3]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发掘传承地方名医学术,兹通过吕楚白医案,简要分析其学术观点、临床经验与方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医文献整理蔚然成风。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本区域中医古籍的考证性著作。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扬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早期中医多为家族性传承,日久经年,文献逐渐散落遗失。地方医籍考的编撰是对区域中医文献的集中抢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弘扬祖国中医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中医学院李仲守教授1931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从事教学及医疗工作。曾主办过《医林一谔》杂志、医药学报及联合诊所等。1958年受广州中医学院聘请,参加内科教研组的工作。五十余年来,李老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造诣,擅长中医内科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是广东省名老中医之一。1982年荣获广东省高教局教学优秀奖。为继承、整理李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期选刊了李老关于教学、临床、科研的医话三则,其它文章将陆续选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崇泉为湖南省邵东县人,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名中医。1966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  相似文献   

14.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罗元恺教授,出生于1914年。1935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又于1938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罗教授曾任广东中医院院长、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广州中医学院妇儿科教研室主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罗老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奋斗了五十余年,勤求古训、博览群书,擅长内、妇、儿科,尤专于妇科,对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积有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经验。他虽年逾古稀,仍坚持著书立说和医、教、研工作。本刊为了将罗老珍贵的临床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决定从1992年第一期起,开辟“女科述要”专栏,特请罗老撰稿,罗老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请求,愿将数十年宝贵的妇科临床经验无私地奉献绐广大读者,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5.
黄安邦  张开坤 《新中医》1989,21(2):8-10,7
梅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医儿科学会理事张敏元,广东梅州市人,1917年生于中医世家。张老幼秉庭训,1934年就读梅县国医支馆四年,并在其父张慕乔和刘竹林等梅县名医指导下习艺。1938年开始在梅州市悬壶,服务乡梓。解放后,先后在联合诊所、县中医院任中医师,并兼任梅县中医学校教师和  相似文献   

16.
黄耀燊     
黄耀燊(1915-),广东南海县人,中医外科专家。黄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立志从医,尽得家传之秘。及壮负笈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深造,于1934年毕业,旋即出任广东顺德乐从同仁  相似文献   

17.
今 年 是 《中医 杂 志》 创刊 五 十周 年, 中 华中 医药 学 会、 中国 中 医 研 究 院 及 中 医 杂 志 社 拟 于 2005年 3月 底 在 北 京 人 民 大会 堂举 行 隆重 的纪 念 活动 并举 办 “ 《中医 杂 志》 创刊 五 十周 年纪 念会 暨 全国 中医 药 发展 高级 论 坛” 。本 次 活动 规模 大 ,学 术层 次高 , 将展 示中 医 药临 床、 科 研教 学、 管 理及 开发 的 最新 成果 和进 展 。 1.征 文 内 容 : (1) 中 医 药 传 统 研 究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2) 中医 和 中西 医结 合临 床 研究 的 经验 和成 果; (3) 中医 基础 理 论 研 究 探 …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动态     
《新中医》1985,(3)
由湖北中医学会、湖北中医肝部专业委员会共同委托湖北中医学院附院脏象研究室和武汉市中医院在武汉联合举办的:肝病学习班于去年12月27日结束。学员来自湖北、广东、广西、湖南、河南、江西、辽宁等省共计86人。授课单位有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附院、武汉市中医院、武医一院、武医二院、湖医一院、省药检专科学校等,授课  相似文献   

19.
区泽林 《新中医》1990,22(6):5-7
刘赤选乃广东省已故著名中医师,早年在广州悬壶济世,拯救很多危病痼疾。从事医教近五十余载。历任广东、光汉、汉兴等中医专科高级学校教席。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后,在该学院担任副教务长兼温病教研室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5—6日,2010年度全国中医医政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总结了2009年中医医政工作,研究部署了2010年中医医政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马建中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