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越是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军平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33-35,88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钠分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A组(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B组(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测定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和临床疗效的改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4天后凝血功能(除B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王海臣 《中国微循环》2005,9(3):202-20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2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250ml静脉点滴,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用6d(尿激酶首剂用50万U者,每日递减10万U至20万U,共用6d)。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微循环改善剂及脑细胞保护剂治疗3周。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外,其他同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过程中检测TT、PT、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4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7)和对照治疗组(n=47),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检测治疗前后DD、FIB及TF-PC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D、FIB明显增高,TF-PCA增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DD、FIB及TF-PCA较治疗前及对照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塞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取的老年脑梗塞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研究组为9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临床效果更优异,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例,将近两年来应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综合治疗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应用传统医疗模式常规治疗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死亡率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观察组,n=54)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治疗组,n=54),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常规措施,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6)。1个疗程后(7天)观察两组TIA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浆ET-1及全血TF-PC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70.37%vs 46.30%,94.44%vs 72.22%,P均0.05)。治疗前,两组TIA患者ET-1及TFPC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T-1及TF-PC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脑及其它脏器出血。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不加抗凝药,设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针剂5000u腹部皮下注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检测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X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纤溶酶原、凝血因子X活性、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间窗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同时间窗脑梗塞治疗的效果及副反应,提供较有利的治疗时间窗,对70例不同时间窗的脑梗塞患者分组(6h内,6-24h及24-48h)后分别设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并观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窗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疗效明显,24h内3更为显著,对出凝血指标等影响不大,对GPT及血小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制剂早期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效果肯定,副作用小,使用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2.
郭俊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82-1683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依达拉奉、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7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依达拉奉30 mg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入,Bid)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吡拉西坦(依达拉奉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似,在将吡拉西坦2 g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入,Bid)联合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拉贝洛尔、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拉贝洛尔和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均用药至妊娠前1 d,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24 h尿蛋白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水平接近,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妊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拉贝洛尔、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和24 h蛋白血尿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李畅  党东辉 《医学信息》2008,21(5):718-719
目的 现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起病在48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率(P<0.05),总有效率(P<0.01)明显提高.结论 低分子肝素组疗效理想,使用方便,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一项比较物理联合药物与单独物理或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显示,联合预防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性。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将行髋关节置换后患者350例随机被分为2组,一组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与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干预(肝素联合IPC组);另一组只接受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干预(低分子肝素组)。观察两组病例在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肝素联合IPC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1%),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肝素联合IPC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2)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3)结果表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治深静脉血栓较单纯应用标准剂量低分子肝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对微血栓心肌损伤大鼠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微血栓所致心肌损伤大鼠的疗效。方法36只大鼠分为 :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分子右旋糖酐组、高分子右旋糖酐组 普通肝素组及高分子右旋糖酐组 低分子肝素组(简称对照组、高右组、普肝组及低肝组)。每组于用药前后描记心电图 ,最后一次用药后作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计算微血栓K值。结果高右组肠系膜微血栓增加 ,微血栓K值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P<0.01 ,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 ,与对照给比较P<0.05 ,与注射前比较P<0.01。普肝组ST段与治疗前比较P>0.05。低肝组微血栓K值增加 ,与高右组比较P<0.05 ,ST段与治疗前比较P<0.001 ,与高右组比较P<0.01。结论微血栓大鼠心肌损伤严重 ,低分子肝素是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上的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AMI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大面积脑梗死降颅压等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降纤酶;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及安全性,两组均无退出受试者.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2%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57.4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检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Barthe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主要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均(30± 10)min给予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于尿激酶溶栓前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批号20121030)5000万U;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8h开始应用.两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d,bid.结果 治疗组80例中73例再通,再通率为91.25%,对照组70例中50例再通,再通率为70.1%.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醇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较尿激酶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早期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