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酚酸酯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峭  陈燕琼等 《现代护理》2003,9(2):155-156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作用及找出其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101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MF治疗组50例,硫唑嘌呤(Aza)治疗组51例进行对比研究,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观察。结果:MMF组急性排斥发生率165,较Aza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40%低,最常见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18%,肝功能损害MMF组发生率10%,Aza组为20%,MMF组细菌感染9例(16%)。结论:MMF能更有效地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但需加强胃肠道护理,监测肝功能,防范感染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给药联合环孢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9例行肾移植后需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8例,术后当日静脉滴注霉酚酸酯1.0g,每日2次,连续使用7日,随后改为口服1.0g,每日2次,共3个月,同时联合口服环孢素、激素。环孢素初始剂量5~6mg/(kg·d),以后按照全血药物浓度范围调整,术后头3日用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注射,随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0mg/d,以后每月减少5mg,至维持量。B组(对照组)31例,术后当日口服霉酚酸酯1.0g,每日2次,连服3个月,同时联用环孢素和激素,方法同A组。两组在术后1日、7日、14日、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价,观察肾移植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59例)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人、肾存活率为100%,肾功能正常;A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1/28),B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7/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静脉滴注及口服序贯给药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比单纯口服途径好。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回顾性统计3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 尿量减少及体温增高是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的首要和集中表现,其次为血压升高和体重增加,另外也可表现为移植。肾胀痛等。结论 肾移植术后,护士应加强患者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了解患者的主诉,采取预见性护理,以有效判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为抗排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等新三联在肾移植术后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89例肾移植后应用皮质激素(Perd),环孢素(CsA),MMF(或)硫唑嘌呤(Aza)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分成MMF组52例,Aza组37例,MMF组中适当减少CsA用量。结果:临床观察3个月中,急性排斥(AR)发生率MMF组7.7%(4/52),Aza组16.2%(6/37),肺部感染率MMF组13.5%(7/52),Aza组21.6%(8/3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MF组方案对减少AR发生率与并发肺部感染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容  刘玲  谷波 《华西医学》2006,21(4):831-83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观察、护理及其作用。方法:对我院82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的症状和体征较典型的有56例,不明显者26例。74例急排逆转。伴有并发症者46人次,其中8例移植肾破裂,修复成功5例,3例摘除移植肾;1例并发高血压脑病患者死亡;其余各例均好转。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密切观察和仔细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急排及其并发症。对不典型的急排患者更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周勤 《现代临床护理》2007,6(5):29-30,25
目的探讨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OKT3进行治疗,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感染、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精心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OKT3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国人在服用0.75g·次~(-1),2次·d~(-1)的固定剂量的霉酚酸酯后,肾移植术后1周内霉酚酸(MPA)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对15例第1次尸体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1周内的MPA药物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HPLC)测定MPA血浆浓度。结果:术后第1天口服单剂0.75g霉酚酸酯后MPA AUC(0~24h)均值为25.907μg×h·ml~(-1),变异系数达62.02%。术后第5天MPA AUC均值为30.283μg×h·ml~(-1),变异系数达37.48%,MPA的清晨服药前浓度平均值为1.2088μg·ml~(-1),变异系数为67.8%。MPA C_0与MPA AUC_(0~24h)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性并不令人满意。建立了一个由C_(0.5h)、C_(2h)、C_(6h)、C_(8h)组成的简易MPA AUC方程。y=0.923×C_(0.5h) 1.652×C_(2h) 3.062×C_(6h) 5.035×C_(8h) 1.890。结论:在服用同一剂量霉酚酸酯的情况下,MPA AUC、MPA C_0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因此有必要对MPA AUC进行监测。单独测定MPA C_0可能不完全反映患者体内MPA的作用量,必要时仍需要进行MPA AUC监测。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在民  张秀丽 《临床荟萃》2004,19(8):460-46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NS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环磷酰胺和环孢素A的介入可能取得部分疗效,但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受到限制。1998年霉酚酸酯(MMF)被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我们总结了我院应用MMF治疗难治性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PRT)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急性排斥反应(AR)又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可发生任何时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最多发生于术后一个月内[1],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成功率及人/肾存活率.我院自1994~2007年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302例,术后1个月内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发生率达27.8%.77例成功逆转过来,逆转率达91%.现将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排斥反应后患者可从无症状的轻度肾功能不全向急性无尿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和肺水肿之间变化。现将我院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急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急性心力衰竭是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随机抽取我科l996年7月至2001年6月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82例进行分析,发现术前原发姓高血压,术后继发性高血压及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引起的少尿、无尿、水钠潴留可加重患的心脏负荷,易导致急、慢性心力衰竭。认为熟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科学管理出入量,控制血压,加强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消除患紧张、恐惧心理等,是有效防治肾移植术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中发生率较高。发病时间波动最长,临床表现较多样化。诊断较易明确的一类过敏细胞免疫反应。如果能及时诊断及早治疗80%~90%可被控制,得到逆转。我科自1995年4月~2002年5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2例,其中1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霉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避免肾移植术后霉菌感染,我院从1987年4月--1994年2月对251例能移植患者采取了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严密监护:(1)术前全面检查、提高机体抵抗力(2)避免取肾时供肾的污染及手术步骤的无菌操作(3)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菌群失调;(4)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监测粒细胞变化(5)术后加强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6)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7)密切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对968例行肾移植手术后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258例及排斥反应296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移植术后早期两者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差异。提示做好早期临床观察,为医疗提供正确依据尤为重要。同时要做好少尿期的护理,注意血压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预防种种上并发症发生及保证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力  黄江燕  张绍珂 《护理学报》2005,12(10):48-49
探讨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通过观察14例高致敏受者尿量、体温、血压变化,以监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10例高致敏患者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强的松龙、OKT3抗排斥反应治疗逆转.良好护理及术后监测,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科1985年7月-2002年12月共行肾移植术642例,其中多囊肾肾移植21例,现将多囊肾肾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三联疗法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1996年10月-2000年10月间肾移植患者119例,分为2组,其中新三联组(霉酚酸脂+环孢霉素A+强的松)59例,传统组(硫唑嘌呤+环孢素A+强的松)60例。结果:随访6-20个月,新三联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0.17%(6/59)(P<0.01)环孢素A的剂量为(3.46±0.29)mg·kg-1·d-1,血CsA谷浓度(107±10.14)μg/L;传统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67%(19/60),环孢素A剂量(6.56±0.67)mg·kg-1·d-1,血CsA谷浓度187.6±7.8μg/L,且新三联组未见有肝肾毒性等并发症,仅表现有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结论:新三联疗法有减少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且可减少环孢素A的用量,减少肾移植患者的肝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霉酚酸酯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MM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找出其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23例经肾活栓主宰的Ⅳ型NL患者, 接受传统免疫抑制剂或其它治疗无效或复发,必用MMF治疗,其中,21例联合使用小剂量激素,MMF剂量:0.25 ̄2.0g/d。结果 经MMF治疗12个月后,8例肾功能不全者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需透析者摆脱了透析;尿蛋白下降超过基础值50%者占100%  相似文献   

20.
薛峻岭  杨荆艳 《护理研究》2005,19(23):2110-21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并对其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7例病人中2例病人仅予饮食控制,血糖正常;3例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2例病人持续应用胰岛素治疗,1例于术后2年移植肾功能丧失、合并感染死亡.[结论]合理饮食,适度的运动,坚持科学的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对肾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和存活年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