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 ,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分析了 9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原则。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取 1993年 9月至 1999年 6月我院普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 95例 ,其中男 5 5例 ,女 40例。年龄 32~ 6 4岁 ,平均 46 8岁。上腹部手术 6 3例 (包括胆囊切除术 35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 12例 ,胃癌根治术 10例 ,其它 6例 ) ,下腹部 32部 (包括结直肠癌根治术 2 8例 ,阑尾切除术 4例 )。均为肥胖病人 ,皮下脂肪厚度 4~ 10cm ,平均 6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38例患者中,22例渗液量较少,拆除渗液处1~2根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缝线,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渗液停止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渗液量较多的16例,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切口,清除线结和液化的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Ⅱ期缝合。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 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结论体形肥胖(33例)、手术时间长(26例3 h)、并存糖尿病(12例)、术后剧烈咳嗽(10例)、低蛋白血症(5例)、贫血(4例),为本组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根据脂肪液化的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合理使用高频电刀、围术期有效控制并存疾病、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若渗液量少,可拆除渗液处切口1~2根缝线,敞开该处切口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并及时更换敷料。若渗液量较多,可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切口,拆去创面内的所有结扎线结,等渗盐水冲洗创面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使切口合拢,或给予二期缝合,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上述处理措施后,本组36例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 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肥胖及高频电刀所产生的高温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液化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对肥胖患者合理使用高频电刀,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2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1~47d愈合,平均19.5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根据5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总结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21例患者进行Ⅱ期缝合,30例患者无缝合。5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为8~23 d,平均13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病人过于肥胖、手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液化,应根据不同患者切口愈合的实际情况以及渗液的多少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时规范操作、术后密切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治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膀胱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传统敷料对切口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48例)术后早期采用水胶体敷料对切口行换药护理。结果两组术后第3、6、9天切口渗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6、9天换药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院前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换药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控制渗液,防治脂肪液化,促进伤口愈合,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病痛感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采用威通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应用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7例。结果 27例切口均痊愈,切口水肿减轻无渗液,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间为3~12 d,平均7.9 d。其中20例切口自然愈合,7例经二次缝合愈合。结论 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可引流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伤口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8.
腹部切口疝是惟一的医源性腹壁疝 ,一般多见于纵切口。老年腹部巨大切口疝 ,多合并心肺功能疾患 ,治疗非常困难。 1995年以来 ,我们共收治 5例老年切口疝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6 0~ 75 ,平均 6 7 5岁 ;体重 6 5~ 80kg ,平均 72 5kg。腹部切口疝发生的原因 :切口感染 3例 ,术后咳嗽、呃逆 2例。腹壁缺损 (横径 )的宽度 3例 15cm ,2例 2 0cm。由于患者年龄大 ,腹壁脂肪厚 ,腹部肌肉及纤维组织薄弱 ,加之长期咳嗽使腹压增高 ,切口疝发生后迅速扩大。2 治疗方法2 1 术前准备 治疗心肺疾病 :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病例,其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为观察组,并对同时、同期手术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4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及早发现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腹部脂肪厚、应用电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等均增加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可采用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3月的4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42例患者中38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4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结果 封闭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开放组.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对治疗脂肪液化较传统开放换药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涤纶布修补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应用涤纶布修补腹部切口疝6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5岁。上腹正中切口24例,右侧腹直肌切口20例,右下腹旁正中切口10例,麦氏切口5例,左侧腹直肌切口2例。既往手术史:胃大部切除术后24例,胆囊切除术后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3例,脾切除术后4例,阑尾切除术后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6例,结肠修补术后3例,复发性切口疝7例。疝囊口面积7cm×5cm至18cm×15cm,平均12cm×10cm,病史最长5年。本组患者治愈出院后均随访1~5年,平均35年,…  相似文献   

14.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院利用脉冲超短波紫外线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早期感染 32例 ,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 ,减轻病员痛苦 ,缩短住院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12例 ,女 2 0例。年龄 32~ 6 4岁 ,平均 52岁。体态均属肥胖型。病例均为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 ,合并胆总管结石 4例 ,均为择期手术。 14例合并糖尿病。1.2 临床表现手术后 2~ 4 d切口疼痛未减轻 ,甚至加重或减轻后又重新加重 ,并伴有体温轻度升高 ,切口局部有红、肿、热、压痛的体征 ,并且切口有渗液 ,渗液外观为淡血性 ,有脂肪滴 ,无气味 ,渗出液送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用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7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费用、皮肤浸渍率及首次换药疼痛程度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切口采用藻酸盐敷料换药,能延长换药间隔,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4年4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37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4月后我们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治疗,共37例,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改良小切口技术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应用 18例 19髋 ,男 11例 ,女 7例 ;体重指数 17 5~ 2 4 ,平均 2 1 2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 5 8岁 ;股骨颈骨折 7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1例 (12髋 ) ;切口长度为 9~ 14cm ,平均 11 2± 0 8cm。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进行 ,术中无需对周围组织过分牵拉 ;术后随访 2 0~ 2 7个月 ,平均 2 5 7个月 ,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 ;除 1例术后出现切口轻度脂肪液化经治疗痊愈外 ,其他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 ,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确实可行 ,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 ,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液化组织清除时间、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35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5.26 d;平均换药次数为9.31(3 25)次;平均换药费用为432.35元.对照组30例,平均愈合时间为22.37 d;平均换药次数为26.80(8 ~82)次;平均换药费用为613.35元.观察组的平均换药频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应用藻酸盐类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给患者的痛苦,促进肉芽的生长,缩短液化切口愈合时间,避免切口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0.
切口脂肪液化13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9年10月~2005年9月共诊治切口脂肪液化13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34例,男性61例,女性73例;年龄24~68岁。其中,腹部手术122例,包括胆囊切除57例,阑尾切除12例,门静脉高压4例,胃大部切除12例,直肠癌根治5例,腹股沟疝4例,剖宫产10例,子宫切除18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4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8例。病人多数肥胖,切口皮下脂肪厚4~9cm。本组并存有糖尿病者18例,高血压病者11例,冠心病者8例。本组病人术后3~10d切口敷料见黄色渗液。换药时可见局部渗液或皮下层触压有空虚、分离感。可抽出较多混有脂肪滴的淡黄色液体。切口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