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莉  董秀丽  覃倩  唐臣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57-1858
发育性髋脱位〈DDH)是小儿常见的下肢畸形,发病率为1%左右,男:女为1:4.75。随着新生儿常规体检和超声检查的应用,使DDH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0~6个月的患儿可以通过佩带pavlik连衣挽具来治疗,对于年龄在6~18个月和pavlik挽具失效的患儿,首选治疗方法为髋关节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我院小儿骨科2007年1~12月为68例DDH患儿实施了髋关节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1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内收型孟氏骨折43例,采用手法复位,取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3-12岁,平均6.6岁;均为跌伤所致闭合性骨折,其中伴桡神经损伤6例;正位片示:尺骨近端骨折均向外侧成角约10°~25°之间,其中青枝骨折18例,完全骨折25例,移位最明显者不超过2/3,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者3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从深圳某高校中招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大学生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和试验组(n=9)。两组均进行踝关节稳定训练,试验组增加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每次1 h,每周3次,共4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评定问卷(CAIT)、 Y平衡测试(YBT)、Balance-check平衡设备和Back-check髋内收肌最大等长肌力测试。结果训练后,两组CAIT评分、YBT各方向距离、Balance-check的得分较训练前提高(t>2.540, P<0.05);试验组Back-check髋内收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提高(t=8.485, P<0.001)。试验组CAIT评分、YBT (后内侧、外侧)距离、Balance-check得分、Back-check髋内收肌肌力的训练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2.168, P<0.05),平均旋转角速度、最大旋转角速度和平衡等级差值均小于对照组(t>2.804, P<0.05)。结论加强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更有利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评估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的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观察PFPS患者各种表面肌电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探讨髋内收对股内斜肌的针对性强化作用机制。 方法将PFP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在双足半蹲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比较其平衡关系。 结果双足半蹲不伴髋内收动作时,病例组VL的均方根振幅(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分别为(103.31±44.54)μV和(8.02±3.45)μVs,分别与组内VMO RMS的(85.02±41.19)μV和IEMG的(6.72±3.20)μ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伴髋内收时VMO的RMS、IEMG与组内伴髋内收时VMO的RMS、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足半蹲伴髋内收的动作可以优先强化VMO,使VL与VMO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张艳松  佟宇 《大医生》2021,(2):51-53
目的 分析小针刀内收肌松解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北亚骨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小针刀内收肌松解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以及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内收肌角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 D区、E区分值。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并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18-4419
目的研究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对陈旧性肛裂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玉玲 《护理研究》2009,(12):3327-332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矫形外科中最常见的复杂疾病之一^[1],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8.20%[2]。1998年-2008年我院采用改良Ⅲ期石膏固定,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对59例患儿的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均行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者39例为双通道辅助组,采用常规后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入路者39例为后正中切口入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32~55个月,观察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及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2组腰痛、腿痛情况,书签、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2组临床疗效。术前、末次随访时行腰椎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测量2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ISH)、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和重建钢板两种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优良率为88.9%,明显优于重建钢板治疗组71.1%。且延迟愈合、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和术后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重建钢板治疗组(P<0.05)。结论与重建钢板相比,改良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具有临床疗效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股肌下入路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其优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改良微创组行改良股肌下入路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主观无痛时间、住院时间、负重站立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以及膝关节活动度(ROM)达90°的时间、术后1周、2周、6周、6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评价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全部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7.9个月。对照组和改良微创组的切口长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主观无痛时间、住院时间、负重站立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以及膝ROM达90°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主观无痛时间、住院时间、负重站立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以及膝ROM达90°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周、2周和术后6周的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股肌下入路微创膝关节置换术不干扰伸膝装置,切口小、损伤小、出血量少,可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康复快,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0,传统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和改良组(n=20,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侧钢板内固...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4例,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分型标准[1]。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38±2.34岁,双瘫18例,双重性偏瘫4例,偏瘫3例,四肢瘫1例,单肢瘫5例;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2±2.41岁,双瘫15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4例,四肢瘫3例,单肢瘫5例。综合组(电刺激+BTX-A)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6.54±2.40岁,双瘫16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6例,四肢瘫2例,单肢瘫6例。1.2治疗方法三组均在常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51-2452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并按照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各32例,分别进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种手术术中情况,并在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等情况出现较大差异,B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恢复时间上均优于A组患者;并且在术后随访1、3、6月中,B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也同样高于A组,疗效更好,以上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及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级别为Ⅲ或Ⅳ级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GMFCS级别等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肌内效贴+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1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1d,5次/周,常规运动疗法4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量表)、坐位平衡功能(SAS)及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等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预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GMFM-Ⅱ区)、坐位平衡(SAS)及肌张力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跟耳试验及坐位平衡的改善,试验组(跟耳试验左56.67±4.03,跟耳试验右61.00±6.16,SAS评分17.33±1.89)疗效优于对照组(跟耳试验左52.67±3.39,跟耳试验右51.33±4.19,SAS评分13.33±2.05),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粗大运动功能(GMFM-Ⅱ区)、足背屈角及股角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和躯干肌张力情况,提高患儿坐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老年新鲜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5例.常规组接受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改良组接受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腕关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2周以及第4周患侧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周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下列评估:A、Mallet评分;B、臂丛功能综合评价;C、GMFM-A区评估;D、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评估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2.295,2.305,5.936;P=0.044,0.034,0.036,0.000)。结论: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