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近几年,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将就ATP7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机制。方法在以HLD患者的肝脏制备的肝细胞模型中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观察加入前后细胞模型中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24h后细胞内铜含量明显减少,锌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肝豆汤具有显著的细胞内排铜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内锌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ATP7B基因全长外显子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ATP7B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检测.结果 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中1例ATP7B基因未检测出突变,6例检测出6种突变,分别为R778L、G711W、N1270S、A887LfsX14、de1930I、V1121A,R778L和V1121A检出率为28.6%,其他突变检出率均为14.2%.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ATP7B基因突变呈多样性,R778L突变与临床表型不存在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肝豆汤对遗传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铜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机制。方法 在以HLD患的肝脏制备的肝细胞模型中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观察加入前后细胞模型中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24h后细胞内铜含量明显减少,锌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肝豆汤具有显的细胞内排铜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内锌含量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Wilson病(WD)患者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发生情况,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3例WD患儿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ATP7B基因的21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并用DNA测序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选择100名健康儿童的样本作为对照,以排除发现的基因突变为多态性的可能。结果:13例WD患儿中,共发现7种错义突变,2种无义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方式为c.2333 G>T(p.Arg778Leu),占46.15%;其次为c.2975 C>T(p.Pro992Leu),占15.38%。21个外显子中,8号外显子发生突变的频率最高,为53.85%;其次为13号外显子,其突变频率为26.92%。结论:ATP7B基因的8、13号外显子是WD的突变热点,其中8号外显子以Arg778Leu、13号外显子以Pro992Leu为主要突变形式,基因检测可对WD患儿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pcDNA3.0/ATP7B对TX小鼠肝铜代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以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进行TX小鼠基因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以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TX小鼠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ng/mg,即每mg干重的肝组织中铜的含量),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然后随机选取36只TX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射pcDNA3.0组、注射pcDNA3.0/ATP7B组。进行肝脏组织RT-PCR、W estern b lot检测和肝铜含量测定。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取pcDNA3.0/APT7B 100μg/只为治疗剂量。RT-PCR和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加入pcDNA3.0/ATP7B组于加入后第3、7、14天均可见阳性条带。但以加入第3天时最明显。加入生理盐水组和加入pcDNA3.0质粒组均未见阳性条带。加入pcDNA3.0/APT7B组与生理盐水组及pcDNA3.0组比较,于加入第3、7天肝铜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第3天下降最明显。加入第14天肝铜含量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ATP7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对TX小鼠的铜代谢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基因治疗对TX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TX小鼠18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分别给予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治疗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确定最佳治疗剂量。然后选择36只TX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cDNA3.0组和pcDNA3.0/ATP7B组,分别以NS、PCDNA3.0、pcDNA3.0/ATP7B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0、3、7、14天抽血检测ALT。结果:取100μg为治疗剂量;pcDNA3.0/APT7B组与NS组及pcDNA3.0组比较,于治疗后第3、7、14天ALT显著下降(P<0.05),以第3天下降最明显。结论:ATP7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对TX小鼠肝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Wilson病(WD)患病同胞进行ATP7B基因外显子测序,分析其突变的特点并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WD患病同胞的临床资料,并留取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7个家系中7对同胞,共14例WD患者均检出致病突变,发现8种致病突变,包括5种错义突变,1种剪接位点突变,1种移码突变以及1种无义突变,其中,c.3851_3876del为新突变。7个家系同胞之间均为相同的基因突变形式,但同胞间临床分型不全相同,先证者临床症状多较其同胞明显,3个家系中表现为弟妹先发病。先证者与其同胞间血清铜及铜蓝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WD患病同胞间基因突变形式一样,但临床分型、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发病时间可不同,WD的临床表型除了与基因突变形式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野生型和突变型(R778L)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转染入Me32aT22/2L细胞株中进行表达,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TP7B的铜转运功能,为以后更深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含野生型和突变型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WD转染到Me32aT22/2L细胞株中,免疫荧光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TP7B在细胞内的分布,以及铜孵育实验检查野生型和突变型ATP7B的铜转运功能。结果:在转染的Me32aT22/2L细胞株中可检测到ATP7B的表达,ATP7B位于细胞核的周围,在24和48小时后,细胞内铜/蛋白比值分别为335.33±49.86和477.38±30.95,而突变型ATP7B组铜/蛋白比值分别为606.14±45.72和901.84±53.18,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野生型ATP7B具有铜转运功能,而突变型ATP7B则丧失了铜转运的功能。突变R778L基因是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对肝豆状核变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以多器官铜沉积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目前对其致病基因表达产物ATP7B的亚细胞定位、空间结构及其各结构域的功能特点已有不少研究.研究者们探讨ATP7B各位点的突变,尤其是欧洲人群和亚洲人群各自的突...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 iabetes,DM)的发病率大约是6%,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危害大,因此每年的社会耗费相当巨大。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年龄大约在40岁,但近些年有提前的趋势,患者多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及外周血管疾病,表现出代谢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亚低温和干预性亚低温对脓毒症小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BALB/C小鼠(SPF级),随机编号,将号码为10的整数倍的小鼠共12只作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108只小鼠作为脓毒症组,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脓毒症组造模成功1 h后测量肛温,按T≤36℃和>36℃脓毒症小鼠分为自发性亚低温组和非亚低温组;在自发性亚低温组中,T<34℃的小鼠予以剔除,将剩余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自发性亚低温观察(naturally occurring mild hypothermia,NOMH)组和保持正常体温(keep normothermia,KN)组,其中NOMH组不给予预热干预,而KN组放在保温箱保持肛门温度在36.0~37.5℃之间;非亚低温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非亚低温观察(nonhypothermia,NH)组和人工获得性亚低温(artificial mild hypothermia,ATMH)组,NH组不给予降温治疗,而ATMH组给予物理降温法降温,使小鼠肛温维持在34~36℃。各组中分别在建模后6、12 h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率;选取4只小鼠处死后取肺组织,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MGB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HMGB1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1)建模后12 h,NOMH组、ATMH组、KN组及NH组生存只数分别为36(40)、6(11)、27(40)、4(1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86,P=0.002),与另外3组脓毒症小鼠相比,NOMH组的生存率最高(与ATMH组:χ^2=5.222,P=0.022;与KN组:χ^2=6.050,P=0.013;与NH组:χ^2=11.672,P=0.001),但其余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NC组相比,各组脓毒症小鼠在6 h、12 h的血清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ATMH组、KN组、NH组小鼠在6 h、12 h的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NH组在各时间点的TNF-α、IL-6、HMGB1浓度均为最高(P均<0.05);各组脓毒症小鼠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12 h TNF-α浓度较6 h时下降(P均<0.05),而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较6 h时上升(P均<0.05);(3)HE染色显示NOMH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最轻,其次为ATMH组;(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MGB1蛋白表达由少至多依次为NOMH、ATMH组、KN组和NH组;(5)NOMH组、ATMH组、KN组、NH组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蛋白含量分别为0.280±0.013、0.320±0.016、0.340±0.018、0.380±0.014,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6±0.22、6.02±0.18、6.26±0.20、7.98±0.28,分别较NC组(HMGB1蛋白含量:0.240±0.013,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2.21±0.12)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较,ATMH组、KN组、NH组肺组织中HMGB1蛋白、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NH组表达水平为最高(P均<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自发性亚低温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促排卵药物(PMSG+HCG)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围着床期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1表达的变化,探讨galectin-1在超促排卵下对胚泡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促排卵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ABC法检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galectin-1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galectin-1 mRNA的表达.结果 IHC结果 显示,galectin-1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腔上皮、腺上皮及基质细胞中;超促排卵组小鼠子宫内膜上galectin-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另一方面,两组结果 均显示越接近着床期,子宫内膜上galectin-1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 galectin-1参与到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超促排卵抑制galectin-1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小鼠淀粉样β蛋白42(Aβ42)的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20只作为对照组,APP/PS1小鼠40只分为APP/PS1组、APP/PS1+喹硫平组,各20只。APP/PS1+喹硫平组小鼠通过腹腔给予喹硫平溶液2.5 mg/(kg·d),连续给药2个月,对照组和APP/PS1组小鼠每天腹腔给予等量双蒸水。通过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三组小鼠的记忆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小鼠海马脑区Aβ42蛋白、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海马脑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小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时间显著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APP/PS1组比较,APP/PS1+喹硫平组小鼠的探索时间显著延长(P<0.05),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喹硫平能降低Aβ42蛋白的产生,促进AD小鼠的记忆功能恢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本实验以载脂蛋白基因缺陷(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有氧运动对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期探讨有氧运动通过脂联素-CRP发挥抗AS作用的机制。 方法:8周龄雄性ApoE-/-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C)10只和运动组(E)10只。两组小鼠均饲以高脂饲料,C组不训练,E组小鼠进行14周跑台运动。14周末取材比较两组小鼠主动脉管壁及斑块的病理变化,检测比较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主动脉CRP表达、血清CRP水平。 结果:E组小鼠与C组小鼠相比,主动脉血管壁纤维弹力板和内膜较完整,AS斑块面积相对较小。E组小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水平较C组显著增加,主动脉CRP的表达及血清水平较C组小鼠则有显著降低,且主动脉CRP的表达与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血清脂联素、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的途径,有效降低血清CRP和主动脉CRP的表达,从而发挥延缓AS发展的作用,这可能是运动通过脂联素-CRP发挥抗AS作用的另一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Akt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Akt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结果青蒿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青蒿素对MCF-7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素明显抑制Akt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论青蒿素可以通过抑制Akt与survivin蛋白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而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儿童末梢血中铅含量及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儿童血铅水平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综合水平,并对由此而引起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331例标本取材自沈阳市皇姑区妇幼保健所,分为3个年龄组,分别采用北京博晖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生产的BH-5100微量元素分析仪和BH2100铅镉分析仪检测末梢血中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静脉血中的铅含量.结果 3种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和血铅水平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同程度地缺乏各种微量元素,其中以缺锌最多(35%),其次是缺铁(22.4%)和缺钙(5.1%).本研究中未发现铅中毒,但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上升血铅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3个年龄段的儿童不同程度地缺乏各种微量元素,而血铅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应注意儿童膳食结构的改变,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