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的不同给药浓度对骨髓红细胞微核改变的影响,拟建立一种理想的苯中毒模型,为进一步苯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在每周一、三、五皮下注射苯制剂,并按所给苯剂量分为B1组(0.5 ml/kg体重)、B2组(1.0 ml/kg体重)、B3组(1.5 ml/kg体重)、B4组(2.0 ml/kg体重),各实验组分别于给苯前及给苯1、2.3、4周后称重动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细胞微核的变化等指标.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项指标B1、B2组只部分指标改变,B3、B4组在给苯4周后全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红细胞微核率随着苯注射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在第3周出现高峰后,第4周下降.③第4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苯中毒可以导致小鼠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高,以此可作为检测骨髓红细胞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当归注射液能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增生.能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促进细胞从G1→S期的转换.目的:拟证实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D34+细胞及其Fas抗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和单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细胞分子学实验,于2005-11/2006-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研究所进行.材料:选用8~12周龄雌性(H-2a、MLSbBalb/c小鼠作为受体,制作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选用DBN2小鼠(H-2a、MLsa)8~10周龄作为供体.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对照组不经照射.于造模当天开始.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mL(kg·d),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沣射液10mL/(kg·d),1次/d,连续12d.主要观察指标:于第12天每只小鼠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自细胞计数,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犁组和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D34+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已接近对照组水平.对照组CD34+细胞Fas抗原表达最低,模型组Fas抗原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细胞增殖受影响.治疗组Fas抗原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负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对药物联合射线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7周龄的雌性昆明小鼠120只,用60Coγ射线照射后皮下注射环磷酰胺与氯霉素,分别建立对照组、AA模型组及MSC AA模型组。造模后第2天给予MSC组小鼠输注人UC-MSC 1×106/kg,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外周血象变化、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骨髓病理学特征以及造血细胞集落的变化等。结果模型组小鼠于第10天开始死亡,生存率比MSC组低(P<0.05)。其WBC、PLT和Ret明显减少,RBC变化不明显;16 d时两组除RBC继续降低外,其余均轻度回升,而MSC组回升比模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过程中,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晚期脂肪组织增生。输注UC-MSC后,MSC组骨髓有核细胞数、粒-单核巨核细胞集落(CFU-GM)数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数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人UC-MSC移植可减轻AA模型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在实验性苯中毒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IRF)的变化规律。方法 复制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 (A组 ) 32只小鼠 ,分为 4小组 ,每小组 8只 ,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 2ml/kg ,每周 3次 ,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 (1 5次 )、A2组 (1 8次 )、A3组(2 1次 )、A4组 (2 4次 ) 4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 ;实验组 (B组 ) 32只小鼠 ,同样分为 4小组 ,每小组 8只 ,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 2ml/kg苯 ,方法同对照组 ,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 CoulterGen 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各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Ret% )、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 ,以及白细胞计数 (WBC)、血小板计数 (PLT)、红细胞计数 (RBC)和血红蛋白含量 (Hgb) ,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苯 玉米油”注射 1 5次时 ,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t =4 1 0 ,P <0 0 1和t=2 1 9,P =0 0 4 6 ) ;注射 1 8次时 ,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 2 98和 3 2 2 ,P均 <0 0 1 ) ;注射 2 1次时 ,Ret%轻度下降 (t =2 1 9,P =0 0 4 6 ) ,IRF已极度下降 (t=4 2 3,P <0 0 0 1 ) ,RBC和Hgb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 (分别为t=8 2 6 ,P <0 0 0 1和t=3 1 4 ,P <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CD4+CD25+T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以LPS 9.0 mg/kg腹腔注射制备小鼠MODS模型作为建模组(60只),对照组小鼠(10只)同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第2、5天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水平;选择180只小鼠,于-2 d分别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IgG1及200μg Anti-CD25 mAb,再于0 d注射LPS分别建立LPS组、IgG1+LPS组和Anti-CD25 mAb+LPS组小鼠模型,每组60只,计算各组CD4+CD25+T细胞百分比,并取各组小鼠肺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学改变;再建立LPS组小鼠54只,IgG1+LPS组小鼠34只,Anti-CD25 mAb+LPS组小鼠32只,观察3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建模组小鼠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在2 d时下降(t=2.873,P=0.006),在5 d时上升(t=2.963,P=0.004)。Anti-CD25 mAb+LPS组注射LPS后2 d、5 d CD4+CD25+T细胞比例均下降,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中和CD4+CD25+T细胞会加重LPS诱导MODS小鼠的肺部损伤,并增加小鼠的死亡率。结论 CD4+CD25+T细胞在LPS诱导的MODS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常用到免疫抑制模型,如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成为免疫增强剂作用评价的关键。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构建C57BL/6J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50mg/kg5d组,环磷酰胺80mg/kg3d组,环磷酰胺80mg/kg5d组,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连续5d。环磷酰胺50mg/kg5d组,环磷酰胺80mg/kg3d组,环磷酰胺8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小鼠分别以环磷酰胺50,80,80,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5,3,5,5d。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隔天1次,共注射3次。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导致小鼠外周血中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除环磷酰胺50mg/kg5d、80mg/kg3d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显著升高(P<0.05),其中环磷酰胺80mg/kg5d组、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建立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的免疫抑制模型,其中以环磷酰胺50mg/kg5d和80mg/kg3d方式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的治疗作用。54只BALB/c A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AA对照组、环孢素A治疗组、环孢素A联合氯化锂治疗组,每组18只。造模当天起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 50 mg/(kg.d)和氯化锂20 mg/(kg.d),连续5 d,于造模后14、21、28 d观察每组小鼠的疗效,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第14和21天AA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降低,骨髓切片HE染色骨髓腔中充满脂肪细胞,第28天造血无明显改善;与AA组比较,环孢素A组及联合用药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升高,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环孢素A组比较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有明显升高(P<0.05),骨髓脂肪细胞量减少,骨髓造血接近于正常。结论: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治疗AA的效果较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效果更好,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Wnt信号激活后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g,每日1次,连用5日:每组分别于最后1次注射后12小时收集小鼠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以10^6/cm^2接种、培养并计数原代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中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并鉴定CFU—F的表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获得的BMNC、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和CFU—F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3个剂量中以50μg/kgTPO组增加最明显,但50μg/kg组的CFU—F集落数与100μg/kgTPO组的CFU—F集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样MSC具有成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论:TPO促进BMNC数、CD90^+、CD105^+细胞数和CFU—F集落数增多,即促进骨髓MSC的增殖,但是TPO促进骨髓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杨宪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2,(40):7486-7490
背景: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常用到免疫抑制模型,如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成为免疫增强剂作用评价的关键。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构建C57BL/6J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50mg/kg5d组,环磷酰胺80mg/kg3d组,环磷酰胺80mg/kg5d组,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连续5d。环磷酰胺50mg/kg5d组,环磷酰胺80mg/kg3d组,环磷酰胺8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小鼠分别以环磷酰胺50,80,80,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5,3,5,5d。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隔天1次,共注射3次。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导致小鼠外周血中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除环磷酰胺50mg/kg5d、80mg/kg3d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显著升高(P〈0.05),其中环磷酰胺80mg/kg5d组、环磷酰胺100mg/kg5d组和环磷酰胺100mg/kg隔天给药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建立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的免疫抑制模型,其中以环磷酰胺50mg/kg5d和80mg/kg3d方式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橄榄油溶液制备兔肝硬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体重在2.0-2.5 kg的新西兰大白兔42只,其中实验组36只,分成三组(Ⅰ、Ⅱ、Ⅲ),每组12只,前两周均每周两次皮下注射50%的CCl4-橄榄油溶液0.3 ml/kg,第三周起Ⅰ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50%的CCl4-橄榄油溶液1.5ml/kg;Ⅱ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50%的CCl4-橄榄油溶液0.9 ml/kg;Ⅲ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50%的CCl4-橄榄油溶液0.4 ml/kg,对照组6只,分成三组,每组2只,分别与实验组相对应注射等量的橄榄油,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于第12周末处死并取肝组织做病理。结果三个实验组均造成肝硬化模型,实验过程中兔子死亡率分别为67%、50%、8.3%。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兔肝硬化模型可行,且Ⅲ组造模成功率高,适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盐(SCC)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模型小鼠,分别胃饲2种不同剂量SCC12.5mg/(kg·d)+CsA12.5mg/(kg·d),SCC25mg/(kg·d)+CsA12.5mg/(kg·d),以CsA,scc[各25mg/(kg·d)]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胃饲生理盐水,每组灌胃0.5ml/d,分2次给药,连续14d,分别检测血象,另取股骨作骨髓病理切片。结果SCC+CsA小剂量组WBC、船、PLT均明显高于AA模型组,且HB,PLT分别高于SCC组和CsA组(P〈0.05)。骨髓病理切片显示SCC+CsA小剂量组骨髓增生较模型组小鼠(造血组织容量〈34%)改善明显(造血组织容量80%)。结论SCC+CsA促进AA模型小鼠造血功能,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系,对AA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好于单用SCC、C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接种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悬液1×10^7/只(A组)、5×106/只(B组),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预处理前、接种细胞后7、14、21和28 d及处死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濒死前处死取材,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分别于接种细胞d 7和d 10开始出现竖毛、萎靡少动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和B 2组小鼠体重于接种细胞21 d后明显下降(P<0.01),建模28 d后模型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接种1×10^7/只的模型A组最为显著。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脾脏均可见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抗人CD13结果阳性,证实模型建立成功。结论:NOD/SCID小鼠经腹腔注射CTX预处理后,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1×10^7或5×10^6个均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高浓度成瘤更快。  相似文献   

13.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模型对照组小鼠支气管、血管粘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增生、气道黏液增多、气道上皮部分断裂脱落;细胞移植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上调哮喘小鼠外周血CD4^+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发病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CD4+CD25+Tr在自身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昆明小鼠60只,将60只小鼠随机分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给与腹腔注射6 g/L STZ溶液,60 mg/(kg·d),连续5 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缓冲液0.2 mL/d腹腔注射,连续5 d.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和CD4+CD25+Tr细胞数量的变化,RT-PCR检测脾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25+Tr细胞相关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糖和抗胰岛素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0.023,P<0.05;t=0.018,P<0.05);模型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量[(29.69±4.77)%]明显高于对照组[(19.60±11.42)%](f=0.014,P<0.05),模型组CD4+CD25+Tr/CD4+T比值低于对照组;Foxp3 mRNA水平模型组的表达普遍高于对照组.结论CD4+CD25+Tr细胞的相对降低,引起外周耐受状态的打破;在STZ破坏胰岛细胞,自身抗原存在的同时,导致了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玉竹多糖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玉竹多糖抗衰老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5在锦州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取昆明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0.5g/kg,1g/kg,2g/kg玉竹多糖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颈背部皮下注射50g/LD-半乳糖0.5mL,连续6周。同时0.5g/kg,1g/kg,2g/kg玉竹多糖组分别腹腔注射0.5g/kg,1g/kg,2g/kg,0.5mL的玉竹多糖给予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6周后,将小鼠称重并麻醉剖取小鼠胸腺和脾脏,计算脾指数穴mg/g雪=脾质量穴mg雪/小鼠体质量穴g雪,同法计算胸腺指数。应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5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显著下降(P<0.05~0.01);脾T,B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CD8 细胞数减少穴P<0.01雪,CD4 /CD8 比值增加穴P<0.01雪。②与衰老模型组比较,0.5g/kg,1g/kg,2g/kg玉竹多糖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及CD8 细胞数均显著提高(P<0.05~0.01),而CD4 /CD8 比值显著降低穴P<0.01雪,但3个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穴P>0.05雪。结论:玉竹多糖可明显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提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加脾T,B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和CD8 细胞的数量,恢复CD4 /CD8 比值的失衡状态,从而延缓机体的免疫衰老。玉竹多糖不同剂量组间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和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机制。方法:取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霉酚酸酯组(MMF组):每只灌胃霉酚酸酯40mg/(kg·d),环孢素组(CsA组):每只灌胃CsA10mg/(kg·d),对照组:灌胃每天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周后眼眶静脉取血,无菌条件下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CD4+CD25+Treg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霉酚酸酯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5±0.09)%和(11.62±1.10)%,CsA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7±0.09)%和(5.46±0.75)%,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4±0.13)%和(7.61±0.7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霉酚酸酯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sA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霉酚酸酯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Foxp3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其免疫抑制机制与CsA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功能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动物模型以及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对X射线联合淋巴细胞注射诱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优化。AA组:富集C57BL/6J小鼠的脾脏泛T细胞,按细胞数5×106/只经尾静脉注射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单纯照射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CB6F1小鼠体内;检测外周血血常规,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病理切片检测骨髓造血,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细胞分布比例、骨髓细胞凋亡和脾脏T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相较于4、5 Gy照射的AA组,3 Gy照射的AA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经3、4、5 Gy X射线照射联合泛T淋巴细胞注射均可成功诱导受体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严重减少,骨髓有核细胞严重减少,骨髓造血衰竭,骨髓中T淋巴细胞占比明显增加,CD4+T和CD8+T细胞均增加但以CD8+T细胞为主,并促进T细胞从初始T细胞向效应记忆T细胞分化。结论:3、4和5 Gy X射线的照射联合5×106泛T细胞注射均可通过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成功构建AA动物模型;较4、5 Gy照射剂量,3 Gy照射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外周血血象与AA临床患者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哌替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ndine,MPTP)建立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对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C57BL/6L小鼠60只,采用不同剂量MPTP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随机分6组,MPTP40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MPTP20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10只;MPTP25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10只;MPTP45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MPTP35mg/kg皮下注射1次组1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Lowry法测定纹状体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蛋白质含量。结果:纳入动物60只,52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中8只均在处死前死亡。MPTP使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下降。正常对照组多巴胺含量为(136.39±41.61)μg/g;MPTP35,40,45mg/kg皮下注射1次组分别为(107.97±26.92),(85.91±24.60),(74.13±12.49)μg/g,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79.16%,62.99%,54.35%;MPTP20,25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组分别为(44.90±18.41),(44.30±29.44)μg/g,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2.92%,32.48%。5个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MPTP20mg/kg腹腔注射每2h1次,注射3次和MPTP40mg/kg皮下注射1次两种模型是对帕金森病不同研究方向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2mg/只,2次/天.在骨髓移植后的第 7、 14、 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切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记取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移植后第 7、 14、 21天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川芎嗪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