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七味三芎汤治疗,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某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七味三芎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均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七味三芎汤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使用抗血栓压力梯度袜(TED压力袜)配合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2月84例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开始使用膝长型抗血栓压力梯度袜,术后配合早期床上活动,直到下床活动。术后3~7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抗血栓压力梯度袜,配合术后早期床上活动可有效预防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前1d开始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后7d结束,外加穴位按摩.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的作用,这可能是丹红注射液预防妇科肿瘤术后DVT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科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DVT的发生率、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指标、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D-D及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骨科患者能明显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对预防术后DVT有显著效果,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研究组术前48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前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入院时及术前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7 d 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7 d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浆DD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反应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均较入院时明显延长,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值(MA值)和血栓硬度值(G值)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时间、K时间均较入院时明显延长,α角、MA值和G值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2例发生DVT,DVT发生率为5.41%,对照组8例发生DVT,DVT发生率为21.62%,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促进中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降低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结肠癌手术患者154例,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79例)与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 75例),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 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D-D、Fbg水平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T水平增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LT水平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DVT发生率均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降低血液浓稠度, 减少术后DVT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诺肝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术后3周,比较组间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分别为5.0%和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6.5)s vs.(28.5±7.6)s,(12.6±2.7)s vs.(12.8±2.5)s,(18.3±4.0)s vs.(18.1±3.8)s,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诺肝素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降低DVT发生率,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下肢静脉血流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PFNA术治疗的2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相关指标及DVT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2,4周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相关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静脉流速,降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间歇性气囊加压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method,IPC)在妇科腹腔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行腹腔探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和膀胱截石位下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IPC。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d和第3d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手术后30min、术后第1d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3个月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发生DVT12例,观察组2例,两组比较,χ2=6.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 boplastin time,APTT)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d和第3d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IB)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0min和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F=1.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及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肢体开始活动、胃肠开始排气、术后开始进普食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股静脉、腘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将186例开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91例.对照组未进行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和护理,实验组早期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两组术后14 d、30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手术前后脱水治疗、偏瘫、卧床时间长、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是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气压治疗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气压治疗,对照组无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静脉血流速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9.1±7.4)cm/s和(46.7±5.8)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27%,对照组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实施截石位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医用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Kendall SCD自动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静脉回流,对预防截石位患者术后DVT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改良中药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行下肢骨折手术的86例老年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改良中药方(血府逐瘀汤合四妙散)预防DVT,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试验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府逐瘀汤合四妙散基础上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高血脂症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般临床指标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02%稍高于对照组的7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较第1天两组的各血清学指标如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两组之间各血清学指标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的血清学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过程中取得良好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脂、缓解患者病痛并减少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气压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7 d。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5 d、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疗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脉汤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凝血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可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168例行骨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DVT总发生率(5.95%)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D-D、Hcy、FIB、WBV及HT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状况,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