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或就诊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科确诊STEMI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糖正常组(A组)与就诊血糖升高组(B组)、2型糖尿病组(C组)的预后。结果:(B+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24.7%vs.9.4%,P0.05),C组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9%vs.0%vs.0.7%,P0.05),C组、B组与A组比较,再发心绞痛率(23.4%vs.31.0%vs.14.7%,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率(41.6%vs.50.0%vs.22.1%,P0.05)、住院期间MACE(58.4%vs.65.5%vs.33.4%,P0.05)及一年全因死亡率(34.2%vs.31.4%vs.16.7%,P0.05)发生率更高。结论 :STEMI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预后差于血糖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确诊急性STEMI且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到院时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按照WBC水平不同分为两组,≤9.5×109/L为A组,>9.5×109/L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长期预后。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的比较使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多个变量与临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MACE发生率A组(4.8%)明显低于B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135,95%CI:1.011~1.275,P=0.033)、吸烟史(HR:0.689,95%CI:0.519~0.915,P=0.010)、WBC(HR:1.356,95%CI:1.005~1.831,P=0.046)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且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简易血栓炎症预后评分(sTIPS)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426例STE-MI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随访纳入患者1年的生存情况.根据sTIPS评分标准分为0分组、...  相似文献   

8.
aVR导联ST段抬高预测前壁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ST段抬高〉0.05mV)、无抬高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组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的病变显著多于无ST段抬高组;发生多支病变和心脏不良事件多于无ST段抬高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高危患者早期及晚期介入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86例GRACE评分>140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PCI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48 h)及晚期治疗组(>48 h),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36例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在急诊时易延误诊断或漏诊。对我院2003-2006年急诊收治的97例N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NSTEMI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指标与ST段抬高指数(∑STI)回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依急诊PCI手术后2 h∑STI的回落程度将其分为非∑STI回落组(n=26)和∑STI回落组(n=42)。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并分析∑STI回落与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TI回落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短于非∑STI回落组,cTnI峰值、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期冠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STI回落组,住院期间LVEF、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非∑STI回落组(P<0.05)。∑STI回落与cTnI峰值(r=0.289,P=0.017)、住院期间LVEF(r=-0.698,P=0.000)、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r=-0.331,P=0.006)、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r=0.276,P=0.02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r=-0.318,P=0.008)均显著相关。结论∑STI回落对行急诊PCI手术的A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和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29%、23.81%、4.76%、4.76%,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95.2%和79.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可能与较差预后有关,但是仍然有争议。探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313名STEMI患者。记录基线特征、病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和并发症等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合并CTO病变对STEM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3例患者。55例合并有CTO病变的患者,组成CTO组,其余为非CTO组。合并CTO的患者1年死亡率和MACE事件分别为9.1%和16.4%。CTO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增加(HR=2.76;95%CI,1.73-4.81;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CTO和MAC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HR=2.23,95%CI 1.19-3.71,P0.05)。结论:合并CTO病变的STEMI患者行急诊PCI风险较高,CTO病变是该人群MACE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200例,合并高血压100例,其中早期行介入治疗5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50例;合并糖尿病100例,其中早期行介入治疗5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50例。比较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早期与择期行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高血压组中早期组与择期组患者血糖、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择期组(P<0.05);糖尿病组中早期组与择期组患者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择期组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组(P<0.05)。结论:针对合并高血压的NSTEMI患者应及早进行介入治疗,针对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应择期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ST2)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心内科并确诊为STEMI患者117例,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sST2水平,随访并记录6个月内MACE(定义为新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事件组与非MACE事件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并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7例STEMI患者随访6个月内,发生心力衰竭20例,心源性死亡2例。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ST2与基础心率、cTnT峰值、Killip分级、NT-proBNP呈正相关(r=0.253、0.335、0.401、0.46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sST2值是STEMI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17,P=0.001);而LVEF、cTnT峰值也可独立预测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HR=0.818、1.328,P=0.003、0.001)。结论基线sST2水平与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关,可独立预测患者6个月内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STEMI)介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maxSTE)对近期及远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268例STEMI患者于再灌注治疗前后动态观察心电图,采用反映ST段恢复的不同计算方法,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h ST段抬高总和(sumSTE)、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maxSTE)、ST段抬高总和的恢复百分比(sumSTR)、单导联ST段抬高峰值恢复百分比(maxSTR),评价其对6个月内及远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术后1h sumSTE是预测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独立的因子;仅maxSTE危险分层是6个月死亡独立的预测因子;maxSTE危险分层与术后1hsumSTE均对2a以上的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具有独立预测价值;maxSTE高危组较中低危组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增加2.3倍(P=0.000),死亡增加6倍(P=0.000),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增加4.5倍(P=0.000)。结论 maxSTE高危是STEMI再灌注治疗后6个月死亡最强的预测因子,对远期心脏不良事件仍有独立的预测价值。maxSTE危险分层较其他ST段测量方法更加简单直观,有助于识别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新发心房颤动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随访1年,根据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化验检查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35例,其中阵发性15例,持续性20例;经随访1年,共有9例患者失访,复发心绞痛患者35例,再发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8例,再住院29例;心血管死亡13例,存活患者68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程、体重指数、既往合并症病史、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心房颤动类型、治疗方法、支架数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及新发心房颤动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血氯、右心房直径、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血肌酐水平、B型钠尿肽水平、血钠、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40%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40%、BNP水平、新发心房颤动为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0.986、1.005、104.666,P分别为0.028、0.048、0.023)。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新发心房颤动为其1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STEMI患者285例,58例女性为女性组,227例男性为男性组.比较2组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Killip分级;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