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丰良镇地处粤东温泉地带,饮水含氟量在0.4ppm以下,氟斑牙患病率为55.43%。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居民用含氟量为20.33ppm的温泉水泡浸处理后的菜干含氟量为55.35ppm,显著高于用低氟水处理的对照菜干(16.29ppm)。居民点与温泉的距离越近斑牙氟的患病率越高。使用温泉水的频率与患病率有剂量反应关系。作者初步认为温泉水污染食物是该病区的主要流行因素。因而该病区可视为温泉水污染食物型病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钙摄入状况。方法通过典型病区横断面膳食调查,采用询问法和称量法相结合,参照食物成份表,调查日摄钙量。结果调查区居民主要食物日摄钙量为229.68 mg,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日摄钙平均水平(289.9 mg),牧区(244.05 mg)高于农区(213.02 mg),两地之间(康定居民摄钙222.68 mg,马尔康居民236.05 mg)、民族之间(藏族摄钙量230.3 mg,汉族摄钙量221.27 mg)日钙摄入无差别。30%钙来自青稞。结论饮茶型氟中毒区钙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钙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3.
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过量摄入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西安地区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之一,降低饮用水中氟含量对于预防氟中毒有着重要的意义.温泉水具有多种保健治疗功能,其含氟量普遍偏高.西安周边区县有点、片状温泉分布,为了解温泉水与周围环境氟含量的关系,笔者于2005年对西安市温泉水及其周围环境氟含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值与饮茶型氟中毒的关系。方法在每个病区县选择10个乡镇,调查包括砖茶、粮食、茶水及水的含氟量。结果砖茶氟平均含氟905mg/L;饮砖茶区绝大多数环境低氟,砖茶为主要氟源,占病区总摄氟80%以上;个别病区存在饮水和饮茶混合型病区。结论减少砖茶氟含量是目前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群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饮茶型氟中毒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四川省藏族地区被发现以来,西藏、青海等省区也相继报告了饮茶型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致病氟源系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所致,其含氟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十倍[1].  相似文献   

6.
家庭砖瓦窑造成环境氟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氟病区家庭砖瓦窑造成环境氟污染进行了调查。砖瓦泥含氟量为668.54mg/kg和12365.67mg/kg,烧成砖、瓦后含氟量为410.41mg/kg和702,65mg/kg,砖瓦泥在烧成砖瓦的过程中每公斤释放出258.13mg和11663.02mg氟化物,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造成空气、植物、蔬菜和土壤含氟量成倍或几十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氟含量与慢性氟中毒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是,长期饮用氟含量过高的水,又可出现牙齿和骨骼的损害。我站曾先后三次对饮用水含氟量与慢性氟中毒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温泉的氟含量及其对饮用水的污染:在179眼饮用的浅井水氟含量的调查中,发现69眼氟含量高(1.6~24毫克/升)的水井附近均有温泉(据17处温泉水的调查氟含  相似文献   

8.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我国西南诸省特有的一种地方病 ,其流行地域广 ,危害严重。对于该型氟中毒的防治从八十年代初已日益受到重视 ,且对骨组织损害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然而对于非骨组织损害虽也常被提及 ,但相对较少。为此 ,我们以流行区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家猪和非病区家猪的实验模拟动物模型 ,探讨肝肾的含氟量和生化的改变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材料和方法1.1 选取仔猪 6 0只 ,分别饲养于病区 (30只 )和非病区(30只 )农户家中。病区组 (下称氟中毒组 ) ,饲料为燃煤烘烤的高氟玉米 ,含氟量为 15 .6 2~ 6 2 .5 6 mg/ kg。非病区组(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儿童中总摄氟量水平,为评价氟对人体健康效应及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瓦庙村,以及非病区新淮村为调查点,两村所有8~13岁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询问法和称量法相结合计算儿童每人每天的总摄氟量.结果:两村的饮水氟含量、米饭和馒头中的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蔬菜中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区村儿童日平均总摄氟量(3.05±0.99 mg/人日)显著高于非病区村(0.78±0.13 mg/人日),病区村儿童日平均总摄氟量远超过国家标准.结论:病区村儿童的高氟摄入情况仍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2001-2005年四川省燃煤型氟中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及降氟设施使用管理情况,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1次监测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儿童尿氟、玉米、辣椒氟含量及病区改灶降氟措施完成和使用情况调查。结果5年间儿童氟斑牙平均患病率为68.05%,其中以2002年最高(75.85%),2003年最低(61.16%),儿童尿氟均值为1.51mg/L(0.14~21.46mg/L)。玉米含氟量均值为9.34mg/kg(0~246.3mg/kg),辣椒氟含量均值为222.57mg/kg(0.71~5944.3mg/kg)。两点改灶完成率22.18%,炉灶完好率为66.8%。结论四川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仍然严重,提高降氟炉灶使用率,改变病区居民辣椒干燥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等是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开始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广东省21个地级市118个县(市)中有17个市、40个县有不同程度地氟病流行。病区448个、病区总人口数为576467,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病区主要颁在粤东四个市(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病区数占全省的52.7%,病区人口数占86.9%,病区类型以饮水型为主(95%),少数温泉水污染食物型。造成地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广东境内富氟地质构造中的氟转移到居民饮用水源,引起水氟超标,饮水型病区经改水降氟后,水氟由改前12.5mg/降至0.34mg/1,改水后第七年8-12岁儿童氟斑牙病率由改水前96%降至73.3%,其尿氟含量(0.96mg/1)降至正常值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砷含量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掌握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中砷含量,为防制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库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部分县乡当地粮食、蔬菜、饮用水、茶叶、海椒进行砷含量调查.结果不同监测点粮食砷含量约高于对照区,但低于国家粮食砷卫生标准;饮用水砷含量与对照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茶叶、海椒砷含量与对照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3.5倍.结论茶叶、海椒砷含量超标1~3.5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开展饮茶型氟铝联合中毒病情调查。方法在无工业污染的西藏昌都县卡若镇卡若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采集砖茶、饮水、茶水(酥油茶)、尿、主食、副食、检测含氟量、含铝量,计算人均总摄氟量、总摄铝量和经砖茶摄氟量、摄铝量。结果8~12岁儿童12人,氟斑牙检出率为12.67%。临床检查成人34人,检出氟骨症19人(55.88%),重度2人(5.88%),为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砖茶、饮水、砖茶饮料、主食、副食含氟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 139.0±138.7)mg/kg、(0.09土O.02)mg/L、(3.68土1.44)mg/L、(2.66±1.39)mg/L,人均总摄氟量9.97 mg/d,其中经砖茶摄入9.30 mg/d,占总摄入量93.28%;含铝量分别为(3 888.5±474.1)mg/kg、(0.04±0.01)mg/L、(9.31士4.11)mg/L、(4.55±3.74)mg/L、人均总摄铝量41.50 mg/d。其中经砖茶摄入29.25 mg/d,占总摄入量70.48%。结论西藏昌都县卡若镇卡若村可能是饮茶型氟铝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省近20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规律及病区变化情况。方法 抽查3个重病区县(市),分别对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的尿、水、食物氟含量测定,并进行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 病区村8~12岁氟斑牙患病率66.36%,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37.39%,辣椒样氟含量均值30.22mg/kg,尿氟含量中位数1.11mg/L(最大值为17.97mg/L)。7个原非病区中5个已构成病区村。结论 调查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流行较为严重,病区呈扩大之势,氟源除室内空气污染外,还与食物(特别是辣椒等)受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铝业对周边居民健康影响现状,为政府及企业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西南某地一处有近20年生产历史并停产1年的综合性铝业公司,在其周边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1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8~12岁儿童和18~70岁居民尿液及其家中粮食、蔬菜等食物,以及饮用水和所在村空气样本,检测样本氟含量及尿样肌酐,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氟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和健康危害水平。结果 8~15岁和18~70岁居民经食物、饮水和空气摄入氟化物量依次分别为污染区0.243 1mg/d、0.321 1mg/d和对照区0.274 6mg/d、0.410 5mg/d,总氟摄入量均低于《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规定。但污染区儿童和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0.46 mg/L、0.58 mg/L,虽未超过国家有关标准限值,但显著高于对照区儿童(0.34 mg/L)和成人(0.32 mg/L),并且污染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4.11%)明显高于对照区(1.76%),最高的B村小学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38.36%。结论该企业周边饮用水、食物和空气等环境介质总体安全,但应持续关注居民尿氟高负荷和儿童氟斑牙高患病率问题,企业在后续的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低氟砖茶对饮茶型氟中毒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效果。方法采集预防试点居民饮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前后奶茶、尿样检测含氟量。结果改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后,55户居民奶茶含氟量均值由4.18 mg/L降至0.97mg/L、1.13 mg/L(P0.01);居民尿氟含量由3.39 mg/L降至2.22 mg/L、1.86 mg/L(P0.01);居民经奶茶摄氟量由10.26 mg/d降至2.52 mg/d。结论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可有效降低奶茶含氟量,使居民日摄氟量降低,尿氟下降。长期饮用不含添加剂低氟砖茶可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患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氟中毒患者体内的抗氧化能力 ,我们测定了贵州省织金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病区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中间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1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长期生活在贵州省织金县大嘎村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病区 (煤含氟量为 143mg/kg)患者38名 ,按照氟中毒诊断标准 ,查其氟斑牙为Ⅰ~Ⅲ度 ;收集其随机尿及静脉肝素抗凝血。用相同方法采集贵阳市非氟中毒病区血尿标本 2 8份作为阴性对照。用氟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学评价鄂西山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了解病区氟暴露情况以及氟中毒病情控制效果。方法在19个病区村和4个非病区村,调查8 637户改良炉灶使用情况和1 084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测901份儿童尿氟,检测230份玉米、辣椒样品的含氟量。结果炉灶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分别为97.28%和99.8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5.04%,轻、中、重病区与非病区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病区与非病区间儿童尿氟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玉米样品氟含量超标率11.74%,辣椒样品氟含量超标率99.13%。结论调查病区基本落实防治措施,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低于30.00%,尿氟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内外环境含氟量与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趋势已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化物来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化物的来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调查地区8~12岁儿童采用Dean法进行氟斑牙普查,并采集调查地区饮用水、地表水、室内外空气、食物(大米)、煤、粘土进行氟含量的测定。结果 8~12岁儿童病区村氟斑牙检出率为34.12%(58/170),非病区村氟斑牙检出率为10.05%(37/368),病区村与非病区村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Ⅹ2=44.67,P<0.001)。8~12岁儿童病区村尿氟含量几何均数为1.07 mg/L,非病区村为0.7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1)。病区村室内空气平均氟含量为0.056 mg/m3,而非病区村为0.015 mg/m3,且病区村室内空气氟含量高于非病区村(t=2.33,P=0.031)。病区村的原煤、蜂窝煤、拌煤粘土平均氟含量分别为296.08 mg/kg、327.11 mg/kg、935.56 mg/kg,拌煤粘土氟含量最高达1 350.00 mg/kg,病区村原煤、蜂窝煤、拌煤粘土的氟含量高于非病区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  相似文献   

20.
安康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是否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方法:根据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分布,采集石煤、空气、土壤、饮水、粮食、蔬菜、学龄儿童发、尿,用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含量。结果: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土壤砷含量7.87 mg/kg,饮水<0.005 mg/L;石煤砷含量107.8mg/kg,经燃烧排入居室内空气砷达0.44 mg/m3,超过国家标准0.003 mg/m3147倍,导致室内存放粮食、蔬菜砷污染,均超过国家0.5 mg/kg标准;学龄儿童发砷1.88 mg/kg,一定程度反映出居住人群体内砷的蓄积水平;检出皮肤损害病变率10.7%。结论:安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改灶是有效控制氟、砷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