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白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及基因分型在口腔粘膜病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指出基因分型是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真菌学的角度对口腔白念珠菌菌种分类、地域分布差异、复发感染的传染源、耐药性机制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发性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感染菌株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同一病人感染反复发作是否缘于复发或再感染。方法:对4例复发性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的10株念珠菌菌株(P1:004、022;P2:011、020、027、029;P3:007、016;P4:023、024)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获得10株菌株的RAPD指纹图,比较菌株的同源性。结果:10株菌株中9株被鉴定为白念珠菌,1株(023)为热带念珠菌。分离自P1和P3的白念珠菌的RAPD基因型相同;P2的020、027、029号菌株基因型相同,而011号菌株不相同;P4的2株菌株不同种。结论:复发性口腔念珠菌病可能存在两方面病因:继往感染复发和/或再感染新菌株。  相似文献   

4.
口腔白念珠菌基因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口腔黏膜病白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点。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对健康人和黏膜病患者口腔的38株念珠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8株菌株中36株被鉴定为白念菌,其余2株为热带念珠菌。白念菌RAPD分析共出现21种RAPD带型。扁平苔藓组与口腔念珠菌病组间白念致病菌RAPD指纹图无明显相似性。结论 不同基因型白念菌的定植可能与口腔黏膜病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
念珠菌属包括了 2 70多种不产生芽孢的酵母菌种属 ,属于隐球菌科 ,对人类有致病意义的有十多种念珠菌 ,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最重要的是白色念珠菌 ,属于深部感染真菌 ,是口腔中的常驻正常菌群 ,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 ,比如菌群失调时 ,就会产生各种念珠菌病[1] 。1 白色念珠菌的表现型分类方法  要了解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理以及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分类方法是前提。最早的表现型分类 ,是根据菌落形态和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及发酵进行分类 ,有一些缺点 :第一念珠菌对多糖的利用受生长情况的影响比较大 ,即使是血清…  相似文献   

6.
口腔白色念珠菌的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口腔白色念珠菌的PCRITS1-ITS2基因分型方法,并探讨其型别在口腔黏膜病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提取21株临床菌株的DNA,PCR扩增ITS1-ITS2区域,并依据该区域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用PCRITS1-ITS2方法将21株白念分为13型。结论:PCRITS1-ITS2基因分型法可作为一种有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以预防和监测口腔白念感染。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白念珠是单一的生物体,只具有简单的发育能力,即形成芽孢和菌丝的能力,最近发现这种机会性致病原可发生菌落形态与色泽的转变(switching),而且其生理性状和发育能力也随之改变,本文就白念珠菌的两种转变方式及其在口腔念珠菌病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建立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ICR小鼠模型,动态观察口腔黏膜及相应的全身感染情况,并对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将白念珠菌接种于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口腔,采用肉眼观察口腔舌背病损改变、口腔内白念珠菌菌量检测、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估口腔内黏膜感染情况,检测体重、载菌量(肾、肝、下降结肠内粪便)评估全身感染情况。观察1周,并记录数据。空白对照组为接种生理盐水的免疫功能低下组。结果 ①小鼠接种白念珠菌后第1天口腔白念珠菌菌量较低,随后迅速增长,3~7 d内趋于稳定,稳定于106~107CFU/mL。同时口腔舌背病损也出现类似趋势,第1天未见明显伪膜,3~7 d内可见舌背伪膜存在。②病理切片PAS染色显示接种后3~5 d内白念珠菌形成菌丝侵入并破坏上皮,到接种第7天时,黏膜上皮多见酵母细胞。③小鼠接种白念珠菌后体重逐渐下降。粪便载菌量逐渐上升,第5天达到最大,但肾、肝无白念珠菌感染。空白组未见白念珠菌感染。结论 通过在ICR小鼠口腔内接种白念珠菌可以建立白念珠菌口腔黏膜感染动物模型。接种后白念珠菌感染程度在1周内存在变化。动物实验应根据感染状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时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与化学指示剂吸附于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所制成的圆片,对50例口珠菌病可疑患者进行检测,其检出率与常规培养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圆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并能在24小时内取得结果,因此可简易快速的白念珠菌检测手段,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钱棱  李留炀  许隽永 《口腔医学》2022,42(3):226-229
目的 分析了解口腔黏膜病患者感染白念珠菌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就诊于口腔黏膜科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的2 289 例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按年龄分组:0~16岁(1组,38例),17~29岁(2组,181例),30~39岁(3组,274例),40~49岁(4组,325例),50~59岁(5组,535例),60~69岁(6组,540例),70岁及以上(7组,396例)。结果 白念珠菌总感染率为 30.6%,且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男性(33.1% vs.25.1%,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念珠菌感染率总体是上升的,且第6、7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第2、3、4、5组(P<0.05)。除了口腔念珠菌病本身,唇舌疾病及口腔斑纹类疾病中最容易检测出白念珠菌,且白念珠菌的阳性检出与唇舌疾病、干燥综合征、口腔斑纹类疾病等相关。在同时进行白念珠菌培养及真菌镜检且白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真菌镜检阳性为50例,阳性率为35.5%。对白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制霉素片及2%~3%碳酸氢钠溶液的局部治疗,其药物有效率为81.36%。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更容易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女性;且与系统性疾病、口腔斑纹类疾病相关。制霉素片联合2%~3%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及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利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144名维吾尔族3~5岁儿童进行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 PCR25SrDNA 基因分型。结果:35个儿童(24.3%)的口腔中检出白色念球菌。无龋、有龋、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3.8%、50.0%和35.7%(χ2=22.246,P =0.000);25例高龋儿童的 PCR25rDNA 分3型,以 A 型为主(72.0%)。结论: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维吾尔族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 PCR25SrDNA 基因的 A 型者可能更易致龋。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与口腔上皮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是口腔内常驻菌和机会致病菌,它作为口腔粘膜多种感染的致病因子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它在口腔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有部分学者认为它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又有学者认为它仅仅是继发于癌前损害或肿瘤的感染。本文就白色念珠菌与口腔上皮癌发生发...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腔念珠菌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其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正常人口腔带菌情况,各文献报告颇不一致,国内资料约6.4~8.83%,国外报告高达50%,但不致病,必须在某些全身、局部诱因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菌而导致感染,老年体弱病人具有发病诱因条件较多。本文总结1986年以来确诊为念珠菌感染的病例47例,分析其诱因、  相似文献   

14.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选用新药西地碘及抗真菌传统药物制霉菌素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患者68例,其中西地碘者36例,近期有效率为94.5%,用制霉菌素者32例,,近期有效率为100%,当病损及症状消失,白色念珠菌检查转为阴性后停药半年以上复查时,伴有全身病及其他口腔粘膜病的继发性口腔念珠菌病者西地磺组复发率为45.5%,制霉菌素组复发率为50%;而仅有口腔感染的原发性口腔念珠菌病者,无论西地碘或制霉菌素组均无复发病例,本文作者认为当口腔有真菌或病毒混合感染时,用西西地碘可同时对之发挥作用,避免了再用抗生素而加重真菌感染,同时强调治疗口腔念珠菌病不能忽略全身病及其他口腔粘膜病的治疗,并应注意义齿清洁等口腔局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口腔念珠菌病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通过对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及对照组的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探讨这些检查方法在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几种营养方法中,含漱浓缩培养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唾液培养,二者均优于棉拭子培养。抗念珠菌荧光抗体测定结果表明:血清抗念珠菌荧光IgG抗体滴度≥1:16,唾液抗念珠菌荧光IgA抗体滴度≥1:1可做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诊断手段。本文作者认为含漱浓缩培养及唾液培养较目前国内常用的棉拭子培养更准确,宜于推  相似文献   

16.
口腔念珠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口腔念珠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徐岩英胡碧琼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在口腔中存在可以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健康带菌者或有临床体征的口腔念珠菌病[1~3]。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4,5],尤其是近年来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艾滋病的出现,其发病...  相似文献   

17.
口腔念珠菌病实验室诊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临床上分别使用氟康唑和制霉菌素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并注意改善口腔局部环境 ,调理全身状况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黏膜科门诊收治的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 90例 ,均经涂片镜检查见念珠菌菌丝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菌落多于 2 0 0个 ,并有临床症状者。其中急性假膜型 15例 ,急性红斑型 2 7例 ,慢性红斑型 48例。年龄 2~ 78岁 ,平均 49.4岁 ,男 5 4例 ,女 3 6例。1.2 分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 2组 ,A组 45例使用制霉菌素治疗 ,B组 45例使用氟康唑治疗。1.3 临床资料A组 …  相似文献   

19.
20.
李芷 《口腔医学》1993,13(2):104-105
<正> 口腔念珠菌病(Candidosis)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口腔粘膜疾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口腔念珠茵病更加多见,其临床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但长期以来,口腔念珠菌病的分类较多而不统一,不利于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有碍于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共同探讨和交流,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本文将这方面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