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2)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初诊ITP患者,其中位年龄49(18~70)岁;30例健康对照,中位年龄42岁(20~65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分别占淋巴细胞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6和IL-17的水平。并分析ITP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IL-6和IL-17的水平与PLT的相关性。结果 (1)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81%±1.33%vs.0.35%±0.75%,P<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70%±0.39%vs.1.26%±0.24%,P<0.05);Treg/Th17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0.27±0.17 vs.3.76±0.87,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24.07±2.22 pg/ml vs.15.89±2.23 pg/ml,P<0.05)和(75.12±4.06 pg/ml vs.49.75±4.19 pg/ml,P<0.05)。(2)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3,P<0.05;r=-0.456,P<0.05);IL-6与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5);Th17细胞及Treg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417、P<0.05)。Th17细胞比例与IL-6、IL-17水平不具相关性(r=-0.272,r=-0.104,P>0.05)。(3)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和IL-17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5;r=-0.353,P<0.05;r=-0.464,P<0.01);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不具相关性(r=-0.101,P>0.05)。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IL-6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5;r=0.359,P<0.05);Treg细胞比例、IL-17水平与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不具相关性(r=-0.230,P>0.05;r=-0.043,P>0.05)。结论 ITP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失调可能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Th17细胞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Treg和Th17细胞及其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567-569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特征研究一直是免疫学的研究热点.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是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主要功能是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负向调节,Th17细胞主要介导炎性反应.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抑制性T细胞,并将这些抑制性T细胞的亚群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是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均为人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病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下面就调节性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调节性T细胞亚群变化与五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通过调控活化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保护机体免受持续有害免疫反应的损害。最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可主动抑制逃逸出被动耐受机制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目前已发现的Treg亚群有多种,CD4^+CD25+T细胞是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其数量缺乏和功能紊乱将导致严重或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其在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明确,故本研究分析与探讨其与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既往把CD4^+T细胞按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迟发性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调节性T细胞(Treg),并按,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把Th细胞分为Th1细胞、Th2细胞两个亚群,其中TDTH主要功能是引起机体迟发性超敏反应(DTH)。 相似文献
7.
调节性T细胞(CD4+Treg)作为独立功能的T细胞群无可置疑,它具有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是参与维持外周耐受的重要细胞群。 相似文献
8.
免疫系统的稳态控制对机体至关重要。1970年代,就发现了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性质的T细胞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近年来成了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系统中作用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水平及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Epics XL4C流式仪器检测38例CHB患者、30例乙肝性肝硬化(LC)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Treg、Th17细胞的水平,并比较差... 相似文献
10.
11.
自身免疫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免疫系统异常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进展和预后的关键。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在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免疫学将CD4+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两者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相互 相似文献
12.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慢性ITP患者存在Th1/Th2失衡,并以Th1反应占优势。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机体重要的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型为CD4^+CD25^+。FOXP3是Treg的特征性转录因子,其表达水平能反映Treg功能。为了研究Treg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25例慢性ITP患者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17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8-01~2010-11在我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脓毒症组14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1例.再将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D,n=11)和存活组(S,n=29).所有入选的40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选当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Th17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比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中Th17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以及生存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免疫平衡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表达率为(0.91±0.38)%,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为(0.39±0.23)%;脓毒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这两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分别为(2.09±0.53)%和(1.72±0.59)%;严重脓毒症组为(3.90±0.80)%和(2.72±0.22)%;脓毒性休克组为(1.85±0.35)%和(3.55±0.51)%.Th17表达率严重脓毒症组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脓毒症休克组最高,严重脓毒症组次之,脓毒症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组[(3.03±0.91)%和(2.43±0.79)%,P<0.05],Th17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存活组[(2.01±0.66)%和(2.97±1.15)%,P<0.05].结论 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够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对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是人类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对于AITD有过很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不仅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且与免疫调节关系更为密切,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得到完整的解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Th17细胞均属CD4+T细胞亚 相似文献
16.
17.
陈怡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242-244
研究者们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和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鼠类模型中,发现了一种白介素(IL)-23相关的且能分泌IL-17的新的Th细胞亚群-Th17细胞,为研究免疫调节、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9)
T辅助17(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T辅助细胞亚群,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为特征,功能和发育上不同于Th1细胞和Th2细胞。肝脏是转化生长因子和IL-6的重要来源,而IL-6是对于Th17分化至关重要的细胞因子,另外,IL-17+细胞的频率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等各种肝病中显著升高。推测Th17细胞参与各种肝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数量,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和以及Th1和Th2细胞数量。结果:肿瘤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组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reg细胞数量增多,Th1细胞数量减少,Th2细胞数量增加,这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