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意义。方法:分析131例冠心病S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年组。结果:老年组SMI发生率、SMI出现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SMI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年龄是否≥60岁分为2组,每组120例。年龄≥6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患者为中年组。2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24 h不间断动态监测。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心电图特征。结果老年组患者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97例(80.83%),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74例(61.67%,62例发生在0:00-8:00),有症状心肌缺血23例(19.17%,7例发生在0:00-8:00);中年组缺血性ST段改变93例(77.5%),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48例(40.0%,34例发生在0:00-8:00),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37.5%,12例发生在0:00-8:00)。老年组无症状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有症状缺血发生率低于中年组(χ^2=11.946,P〈0.05)。老年组在0:00-8:00时ST段改变发生率为57.5%(69/120),显著高于中年组的38.3%(46/120,χ^2=12.857,P〈0.05)。老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分别为89.17%、35.83%、98.33%、50.83%和18.33%比44.17%、10.83%、49.17%、8.33%和2.50%,均P〈0.001)。结论相对于〈60岁患者,≥60岁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缺血性ST段改变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主要特征,0:00-8:00是心肌缺血的高发时段。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全方位及动态性,可全面地掌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11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型ST段压低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例数及缺血型ST段压低的次数均明显多于有症状组。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均有昼夜规律,在上午6:00~12:00时发作频率最高。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220例)和Ⅱ组(130例),对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2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5.
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淑惠 《临床医学》2010,30(7):85-87
目的探讨胸痛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将分析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217例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占65.2%;出现典型胸痛者126例,占58.1%;不典型胸痛者58例,占26.7%;无症状者33例,占15.2%。共计心肌缺血发作1736阵次,其中伴典型胸痛1076阵次,不典型胸痛402阵次,无症状发作258阵次。217例中发生心律失常172例,心律失常检出率79.3%,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传导异常较少。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占47.7%,房性心律失常次之,占30.2%。检出高危心律失常44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25.6%。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217例中160例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73.7%,以典型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最高66.3%。结论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但胸痛也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常由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是导致胸痛发生的重要原因。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阳性发现,对于明确胸痛病因,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93-2994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造影前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型心肌缺血的心率、时间段、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者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者83例(92.2%),其中无症状者63例(75.9%),有症状者20例(24.1%),出现心肌缺血360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出现240阵次(66.7%),症状性心肌缺血者120阵次(33.3%),SMI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和ST段下移阵次显著高于有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缺血发生事件06:00~12:00发生190阵次(79.2%),12:00~18:00发生30阵次(12.5%),18:00~24:00发生11阵次(4.6%),夜间0:00~6:00发生9阵次(3.7%),06:00~12:00发生阵次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平均心率和ST段下移幅度显著高于有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型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可反映其临床发病时间段、心率等特点,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60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65例)和对照组(295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C型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次全闭塞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严重。  相似文献   

8.
24h动态心电图(AECG)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患者在24h各种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也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最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很好地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ST段变化。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与症状、活动的关系及昼夜分布的规律,对冠心病患者AECG监测到的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无症状肌缺血心率变异生的变化情况,方法:204例冠心病患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2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同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的减低,204例患出现823次心肌缺血,其中624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心率变异性及多个参数均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和正常对照组比后降低幅度更大,P均<0.05,结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老年冠心病患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200例老年患者临床情况和24 h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几乎所有老年心脏病患者均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达66%和37%.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达11%,其中以Ⅲ型ST段压低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67%患者可见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常互为因果.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早期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有助于老年冠心病的及早检出,对避免和减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时程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患者90例,对其进行72h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不同时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时程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不同NYHA分级的不同时程短阵室性、房性心动过速检出情况。结果 72h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24h(P0.017);72h时的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检出率均高于24h(P0.05);在NYHA心功能Ⅱ、Ⅲ级、Ⅳ级患者中,72h时程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24h(P0.05)。结论 适当延长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时程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中能提高心动过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一过性ST段压低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其ST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检出有心肌缺血者66例占94.29%,有症状心肌缺血21例占31.82%,无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68.18%。有缺血型ST段压低238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46阵次占19.33%,无症状心肌缺血192阵占80.67%。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时间位于上午6~12点之间。结论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林升 《山西临床医药》2009,(30):733-735
目的: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变化、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以6:00~12:00最常见,次数最多;ST段有不同程度的下移,发作时常伴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有效检测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发作时ST段的变化特点,这些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将二年来收集的119例心衰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二组:60岁以上的老年组和60岁以下的非老年组。二组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结果发现老年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机会较多,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房颤、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出现较多。两组治疗首先控制病因和诱因,结果许多患者仅对病因治疗而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失常也得到控制,下面将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马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48-8248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情况。方法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监测89例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情况。结果 89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72例,占总数的80%。72例中共检出24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12阵次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207例有2780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07例2380阵次(85.6%)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 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9.6%),明显多于夜间0:00~晨6:00的20.2%。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其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老年患者进行比较,为青年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66例(<45岁)和老年患者117例(60~80岁)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与老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糖尿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部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以前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以下壁心肌梗死为主;老年组心功能较青年组差(P<0.05);青年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为主,老年组以前降支、右冠为主;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P<0.01);老年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及相关情况与老年人有较大差异,梗死部位、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都不同,预后好于老年患者,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应用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4例,占总例数70%,ST段缺血性改变在12导联中大多数导联均可见到,发生高峰在上午6—12时,下午13~22时次之,凌晨0—6时最少。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于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为1.9:1,比例与年龄正相关;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提高检出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2,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观察组(n=6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ST段阵次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够明确患者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的情况,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