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我们这里得肝炎的人很多,有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她是肝炎患者,但大多数时候,谁会主动告诉你这些呢。我想问一下医生,什么样的肝炎会传染?我该如何防治呢?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卫报》网站7月2日报道,一位英国顶尖医学专家称,作为医生,他们应该在绝症患者临终前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时间内给予病人所需的帮助。英国公共卫生学院校长约翰阿什顿教授称,我们应该给绝症患者提供一种专业服务,像产婆一样,帮助病人减少疼痛和困苦,并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病人结束生命。他敦促立法部门对法律作出修改,称医生有资格在患者病痛难耐徘徊在生死边缘时,给病人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来结束病人的生命,认为医生的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合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全科医学》2010,(2):77-78
现在,英国的医生们感到不愉快,虽然他们并非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但是当医生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往往转向沉重的话题,.流露出早退休的想法。这种低沉的情绪在一系列的调查结果中都有所反映,尤其在医生们谈及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全科医生集体辞职这一事件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英国政府对医生们的这种心态感到震惊。因为他们知道靠一群没有士气的医生是绝对搞不好卫生保健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论医疗制度变革时期的医生角色冲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当前医疗制度变革时期,医生面临着角色;中突。这种冲突源于患者、医院、政府和医药供应商对医生角色的期待之间的差异。医生的角色冲突给从业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进而限制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减轻医生角色冲突,需要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进行角色调适和冲突处理。  相似文献   

5.
生命之末     
目前,面对终末期患者,美国医生无论做多做少,似乎都面临法律的风险。一方面,对于已诊断为疾病晚期的患者,医生需要与患者讨论,当治疗无效时是否要终止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被转诊至姑息治疗中心,从而接受有关镇痛治疗及其他致力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澳大利亚,慢性疾病通常是由全科医生来管理的。基于生活方式对慢性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全科医师会对患者进行营养学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改进自身的饮食习惯。那些对自身健康持积极态度的患者更容易听从医学专业人士的建议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患者对待全科医生的营养干预指导是否也有这种现象不得而知。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可作为相关案例,用以调查患者对于澳大利亚全科医生提供的营养干预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造成护患纠纷。多年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认清护患关系冲突的原因,加强法律观念,规范自身行为,才能密切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路军  金木兰 《中国病案》2014,15(10):70-71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在医学生教学活动中进行医患关系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加强相关基础法律教育、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及进行人文教育三个方面的方法与实践,从而使学生能依法行医,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完善自身职业素质,提高人文能力,实行人性化服务.在医学教育学习及实践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医疗纠纷处理能力和医疗风险意识.从而从医生自身角度减少医疗纠纷隐患,更好的保护医生及患者权益,为实现和谐医患关系及我国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子锋 《中国医院》2008,12(3):41-44
医生注意义务有其特殊性,其与法律、道德及伦理密切相关,它源自于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正是对这种信赖的保护,法律要求医生承担特殊注意义务。在判断医生注意义务时必须考虑医生专家因素,医疗法律、道德及伦理,医学专业性、医生承担责任的性质等因素,以正确处理医疗损害案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患关系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医患冲突的尖锐化以及法律对医生专家责任规定的疏漏,医生和患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明确医生专家责任的法律属性,分析专家责任的构成要件,探讨医生专家责任实现形式,建立医生专家责任转移方式以及责任限制制度,对于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缓和医患关系,稳定医疗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病人讲真话与保密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医生对病人讲真话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的表现,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某些病人保密而仅对家其家属讲真话,这与对病人讲真话发生了矛盾,也与病人的自主权发生了冲突。然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可以得到伦理的辩护,也可以得到中国现行法律的支持,尽管如此,也应该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不单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界和社会舆论中都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公众在要求医生们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更期待他们能把患者当成一个需要心理和情感上抚慰的人来看待,提供温情的个性化服务与指导,即“人体的疾病需要有人情味的治疗”。舆论与公众对医生们的批评,不仅主要是针对他们的临床能力,更多的是指向他们应把患者当作人而不是机械的生物体来对待的态度与基本能力。媒体对这方面存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主要归结为两大方面①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进行及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与冲突;②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卫生法治建设的深入,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现有相关法律存在的漏洞和临床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治理存在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实习生诊疗行为不规范、临床实践教学中多方权益冲突、实习生的法律风险意识培养力度不足等现实困境。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预防与处理体系,在制度上细化对各方主体权益的法律保障,提高实习生实践规范水平,加强教学主体的法律风险意识,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形成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实践中,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在诊断治疗的各个环节,表现在医生之间以至于医生本人.在观察、理解、推理和结论的时候,不免会产生不同意见或得出不一致的结果,这种意见分歧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和作出错误的处理,因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太大了,一个名医能提高一个科室乃至一家医院的知名度。如果一家医院有很多位名医,那么这家医院的知名度则会更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知名度往往是和经济效益挂钩的。名医为医院树立了品牌效应,大批患者会慕名而至,因为在患者心目中,他们往往期待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医生来为自己治病。名医的作用还不止这些,他们以自身的影响为医院带来荣誉和效益的同时,还会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其他医生,从而使一个科室或者一家医院充分形成人人争当名医的良好氛围。这样,才会有一批名医脱颖而出,才会有更多的名医来共同打造名科和名院。”北京五…  相似文献   

16.
“医生,如果换是你会怎么做?”在病人面临疾病的终末期时,我们通常不会给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我是你,我将会这样做……”我们所顾虑的是,当联想到关系我们所爱之人或者是自己的时候,就不能够客观处之。然而,从病人的角度来讲,提出这种问题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好比是询问自己的股票经纪人正要买的股票,或者是房地产代理商对某套房子的建议一样。在这一期的《临床肿瘤学》杂志中,M a t s u y a m a等人总结了一系列有关于病人临死前倾向于化疗的文献。他们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更有效的健康理疗,病人们反而更愿意选择疗效低很多的化疗。对这一发现的解释通常是,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病人,因为彼此之间有不同的角度。我们应该提出一些比较中立的观点来供病人选择。病人在临死前常会选择的治疗方法,在近来的研究中表现出反而对身体有害。这一事实也许的确是符合病人的自身愿望,因此也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病人会选择跟医生完全不同的治疗途径呢?对于这种研究结果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我们没有能够跟病人很好的沟通,没能让他们了解我们医生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因为我们无能?还是说我们没有途径来向病人传达治疗方法的利弊?或者是我们认为这会给患者带来...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经常不由自主地有一些小动作,如挤眼睛、耸肩,有些还会经常重复同一句脏话。医生说,这种病叫做抽动秽语综合征,近年来这种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低龄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院大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多数患者无家属陪伴,护理行为涉及到的医患法律与道德关系,有其自身特殊性。精神病院在对住院病人承担医护责任的同时.应保护精神病人的人身权益。如何保护精神病人在特殊环境下的权益,是精神病院护士所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本文对精神护理中涉及到的法律、道德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门诊小肿物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吉林医学》2008,29(16):1372-1372
门诊小肿物手术是许多常见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伤口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危险性低的特点。但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适和不便。面对这种治疗,患者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他们需要了解手术前应注意什么,做好怎样的准备,手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作为一名医生要积极地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掌握与疾病的相关知识,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邓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71-2471
未来护理事业的发腱,需要通过护理法律、伦理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护理人员作为病人权益的忠实维护者,应维护病人的正当权益,充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护理人员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在保证病人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