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2.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玉明  陈瑞 《河南中医》1994,14(5):271-273
笔者认为痞,满,燥,实分别概括了三个承气汤证的病因,病机,病性,证状表现的某一个方面,并不同代提指四组特定的证状表现,也不是概括了三证的四个相应的病机与证表现。笔者指出“燥”概括了三证邪热内盛,伤津化燥,胃肠津亏的共同病因:“实”概括了三证的“有形之邪内结”的共同病性;“痞”概括了三证燥实内结,胃肠气机阻滞,腑气不通的共同病机;“满”概括了三证腹满,不大便的共同证状表现。不能用“燥实证”,“痞满证  相似文献   

4.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燥屎内结之名方。笔者用玄参代替芒硝组于方中通下各种燥屎 ,效果颇佳。袁某某 ,女 ,82岁。平素大便较干 ,排便时间延长。1985年春 ,“感冒”后饮食大减 ,10余日未曾大便。经灌肠、输液及服大承气汤未效。自觉腹部胀痛、欲吐 ,间有矢气。诊见形体较壮 ,言语清亮 ,脐周压痛 ,脉弦细。此因素体阴虚津少 ,感邪后津液更伤 ,致燥屎内结 ,干涩难下。治以濡润肠道 ,攻下燥屎。药用 :厚朴 9g。枳实 6 g,大黄 10 g(后下 ) ,玄参 18g。 1剂 ,水煎服。服药后 2小时 ,矢气增加 ,随后便燥屎球 16枚 ,诸症顿消。孙某某 …  相似文献   

5.
<正> 促师设调胃承气汤取大黄,芒■,炙草。旨在通里、调胃。冶疗阳明病烦热,口渴,便秘,腹痛,舌苔正黄,脉弦数。简言之主治阳明■■,■实而不痞满及燥结未甚者。由于近代医药学发展迅速,对下法引起的虚脱能及时抢救,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临床上“痞,实燥,  相似文献   

6.
骆云丰 《光明中医》2016,(19):2867-286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点,强调其应用不应拘泥于体质以及痞满燥实四大症,而应抓住结热的病机,灵活变通,然在辨证方证的过程中又有对燥屎及转屎气等细节的认识及把握;另引用案例,示人以药味组成、药量变化的重要性及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7.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伤寒论》有关下法的条文达30余条,涉及痛证10余种,足见仲景对下法的重视。兹将其用下方法,归纳如次。一、苦寒攻下即以苦寒泻下之品,攻导积滞、荡涤热结。其用意有三: 一日通腑。如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搏而成阳明腑实。治用三承气汤(250条、218条、213条),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以釜底抽薪,邪去病愈。此三方均以苦寒通下的大黄为君,并量其热结的轻、重、缓、急.在组方用法上又各有特点“大承气汤,硝黄后下,且加枳实、厚朴以行气导滞、破结除满,故攻下之力最速,主治痞、满、燥、实、坚俱备之阳  相似文献   

8.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9.
解培勋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52-152,155
张仲景使用大承气汤,目的 有二:一是攻下燥屎,一是攻下宿食。细揣仲景之旨,大凡食物已大部分消化,营养物质基本吸收,其粪便当排泄未排出之际,适逢伤津化燥,距离肛门较近者,称为燥屎;凡食物因故未能完全消化,营养物质未经全面吸收,形成胃肠障碍,距离肛门较远者,称为宿食。这种燥屎宿食,如果让其停留在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不但影响胃肠功能,而且还可以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仲景对于燥屎宿食,除了上脘宿食采用吐法外,一概示人用大承气汤以攻下之,其目的 即促使体内毒物及时排出。然燥屎内结,腹中宿食不化,有正型与变…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骨折便秘8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0.5岁;创伤原因,坠落伤74例,砸伤5例,撞击伤7例;单个椎体骨折72例,2个或3个椎体骨折14例;均为住院治疗,摄有腰椎正侧位X线片,诊断明确并排除其它疾病;均先后出现腹胀腹痛、大便于结难下、欲解不能、甚则六七日不大便、午后潮热等症。2治疗方法以大承气汤为基本方.药用大黄、快实各129,厚朴159,芒硝gg。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港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若痞满实不具,结而不坚者,可去芒硝以泻热通便,破积除满;若年高体虚不任攻下,不攻又不能除其燥实…  相似文献   

11.
罗萍 《江西中医药》2007,38(12):14-15
张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篇中论述须有"胃中燥,大便必硬"、"大便难"、"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等才能用承气汤.后世医家大多遵守张仲景,对承气汤的适应证认为须有大便硬结不通或通而不爽的腑实见证,而对阳明无形热盛无便秘者多不用承气汤攻下.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逐邪勿拘结粪",认为承气汤是"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强调要早下,勿拘"下不厌迟"之说.此理论在继承张仲景攻下法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下法的运用范围,且对现今急性热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腑法临证撷英福建省龙岩军分区医院(364000)邓光远关键词通腑法;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结肠炎;哮喘通腑法属八法中之下法,为实则攻之的临床应用,对实、热、燥、结诸症,用之得当每每疗效斐然,或邪有出路,热退身凉;或火气下行,神清心静;或燥屎排出,肠...  相似文献   

13.
(二)攻下法 1.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法: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燥实证。2.泻热通便、破滞除满法: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证。3.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大承气汤→主治阳明痞满燥实俱备证。4.破血逐瘀法:抵当汤→主治阳明蓄血证。5.润下缓通法:麻子仁丸→主治津亏便秘的脾约证。6.清热润燥、利窍通便法:蜜煎导方;猪胆汁方或土瓜根方等→主治津伤便秘窍涩证。 (三)温法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法: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14.
李和平  魏波 《新中医》2006,38(7):88-8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通里泻热功效,主治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证。笔者根据本方功效,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胃扩张、粘连性肠梗阻等疾病,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始于1958年前后.多数人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关格”范畴.以前的医书虽也有记载“关格”用大承气汤治疗的,但多数医家治疗“关格”是不用攻下法,并且把下法作为治疗“关格”的禁忌. 急性肠梗阻为病邪在里,虽有“病邪在里则下之”之说,但攻下法为古人用于治疗急性热病之法.《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下法,就是攻法,……下法也是急性热病常用之法.伤寒的阳明里热结实;温病在气分的热结胃肠,都要攻下,……慢性杂病有里实者,亦需攻下.”“大承气汤之用,必痞满燥实坚,脉沉实,苔老黄.”~(1))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习读《伤寒论》过程中,将其方药性味,主治功效罗列、对比,认为其性味与配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且自成体系。现不揣简陋将其中显见之性味与配伍关系分述如下。谬误之处,请同道指正。1同味相求,专走脏腑 大承气汤用于热结阳明,胃肠燥结的痞、满、燥、实、坚等腑实证。仲师选用苦寒的大黄与枳实,苦温的厚朴,佐用咸寒的芒硝,以其苦能燥湿胜热,专走肠胃。大黄荡涤实邪;枳实与厚朴行气,除满消痞;芒硝软坚导下。合而泻热破坚,荡涤肠胃。小承气汤方,证虽与大承气汤轻重不一,用量也有区别,但其味苦走肠胃,荡实邪的配伍机…  相似文献   

17.
大承气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为泻下峻剂,是用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的有效良方。笔者几年来,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癫痫、遗尿等证,收效甚捷。现列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承气之法,首见于仲景《伤寒论》。《说文解字》说:“承,奉也,受也。谨节其事承奉之义也”;《灵枢本输》说:“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承气之气,即指胃肠之气而言。伤寒之邪内传化热入于胃腑,与燥屎相搏结而致腑气不通,症见痞满燥实者,以此法攻之,使热邪随燥屎荡然而解,腑气自通。此乃承接腑气使之通为用,故名之为承气法。温病之学源于《伤寒》,又异于《伤寒》,承气之法也是如此。伤寒之邪始于皮毛,首犯太阳,内传化热,可致阳明,经证不解,可入于腑,宿食热邪合而成燥屎。正如仲景所说,“阳明居中而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当是之时,法用承气,多可速效。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汤在急危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在急危症中的运用237300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杨正如,杨俊龙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治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笔者用该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等急危症,亦获显效,现举例如下.流行性出血热朱X,男,45岁。1992...  相似文献   

20.
曾××,女,42岁。1984年4月2日初诊。因食腊肉后突发呕吐,满腹胀痛,拒按,大便未行两日,偶有矢气,小便灼热而黄,口燥而不渴,苔黄而干,脉沉紧有力。此乃太阳结胸、阳明腑实合病,饮热、燥屎为患。用逐饮泻热、通下腑实法。投大承气汤加甘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