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COX-2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SCC标本中的癌组织hMLH1、hMSH2和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hMLH1、hMSH2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6.7%、51.7%,均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hMSH2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92.0%、68.0%,右半结肠癌阳性率为65.7%、40.0%,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3.3%和26.7%,较无淋巴结转移组84.4%和6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COX-2蛋白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较正常组阳性率(25.0%)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9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黏膜层及肌层阳性率(55.0%)低于浆膜层表达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COX-2低表达的病例中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结论:hMLH1、hMSH2与COX-2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DNA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基因hMSH2、hMLH1、p53进行检测。结果: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发生hMSH2、hMLH1、p53基因突变分别为2、6、22例,分别占4.44%、13.33%和48.89%。hMLH1、hMSH2基因在突变型p53患者中的突变率为27.27%明显高于在p53未发生突变的患者中的突变率8.69%(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存在MMR基因缺陷,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大于hMSH2,散发性大肠癌中MMR基因突变与p53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63例中国人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2)应用PCR扩增nm23-H1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第2-5位外显子后,经SSCP法初步筛查基因突变并对异常带型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大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基因第2-4位外显子在63例大肠癌组织中(其中20例标本有淋巴结转移)未发现异常突变,仅有15例大肠癌组织nm23-H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存在突变,其第360位碱基发生T-C置换(同义突变);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粘膜组织中有表达,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其癌旁粘膜组织低,并与肿瘤转移有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突变的大肠癌组织中为小概率事件,大肠癌病类型,有无转移与nm23-H1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与大肠癌的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P-gp基因的突变与其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52例临床乳腺癌标本对四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P-gp基因中最常发生突变的250个碱基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根据SSCP的结果,挑取12个样本,将其核苷酸序列与野生型P-gp基因进行比较。结果52例乳腺癌组织中有8例对4种抗癌药物都敏感;对1种抗癌药物耐受的有19例,只有1例P-gp基因发生点突变;对2种抗癌药物耐受的有16例,其中有2例P-gp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对3种抗癌药物耐受和4种抗癌药物耐受的乳腺癌组织分别是7例和2例,它们的P-gp基因都发生了点突变。在这12例标本中,891gly(GGC→GAC)asp突变为5例,1145位his(CAC→TAC)tyr的突变为7例。结论P-gp基因突变介导乳腺癌的多药耐药,P-gp基因产物891位gly(GGC→GAC)asp和1145位his(CAC→TAC)tyr的突变与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理,了解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20例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12例,占总人数60%(12/20),分布于外显子5~8。其中第7外显子6例,第8外显子4例,第5、6外显子各1例。鳞癌突变率50%(3/6),腺癌突变率60%(6/10),小细胞肺癌突变率75%(3/4)。结论: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H1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增生过长内腹35例,内膜腺癌组织30例,以PCR-SSCP技术检测nm23-H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未发现nm23-H1基因突变,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中发现1例突变,内膜癌组织中2例中、晚期低分化腺癌发生基因突变。结论 nm23-H1基因突变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内膜癌转移有关,提示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组织分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探索四川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分离株gyrA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并和标准株H37Rv比较。结果 68株临床分离株中,14株喹诺酮药物敏感株和8株低耐药株未发现gyrA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25株高耐药株、11株低耐药株和10株药物敏感株检测到gyrA基因突变,高耐药株突变率为100%,低耐药株突变率为58%,敏感株突变率为42%,总的突变率为68%。根据SSCP条带,gyrA突变可分成4种类型,测序发现分别为Ser95Thr、Asp94Gly、Ala90Val、Ala83Val突变。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喹诺酮与gyr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gyrA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EMSY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探讨EMSY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常规酚-氯法抽提组织DNA,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方法,扩增其EMSY基因的20个外显子,然后根据构象改变来分析此基因突变情况。结果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以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6例样本存在第9外显子SSCP条带的异常改变,测序结果为第9外显子区GCA(丙氨酸)中的A杂合性缺失,突变率为8.3%(6/72)。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广西散发性乳腺癌中存在着EMSY基因第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并且在乳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中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对我国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的10例患者,其10名父母及30名正方对照进行COMP基因第10,13和14外显子区域突变分析。结果:正方对照SSCP分析均表现为相同带型。1例散发重型患者COMP基因外显子14区检测到单链泳动变位,测序结果显示第14内含子的近5′端存在纯合性G→A变异。结论:该变异可能是一种新型点突变,与患儿临床表型有关,也可能是COMP基因第14内含子中的一种单核苷酸多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变异情况。方法:收集10例慢性肝炎病人及4例肝细胞肝癌病人血清和肝细胞肝癌组织,检测抗HCV抗体阳性,进行HCV5’非编码区RNA的逆转录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序列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中C—erbB—2基因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异PCR技术研究了大肠癌中C-erbB-2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发现,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基因存在明显扩增,该基因的扩增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远处转移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关联。大肠癌中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程度的加重,C-erbB-2基因扩增逐渐向高、低拷贝转移,说明,C-erbB-2基因扩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肠癌分化状态和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THE ANALYSIS OF NF2 GENE MUTATION IN SPORADIC SCHWANN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啨sum啨 Objectif Analyserlamutationdug埁neNF2 (extron 2 ,4,6et 13)chezlesschwannomes.M啨thodes Lamutationdu g埁neNF2chez 36schwannomes啨taitobserv啨e parPCR SSCPetl analyses啨quentielledel AND .L indicede prolif啨rationduschwannome啨taitd啨tect啨 parl immunohistochimie .R啨s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MSH6和P53蛋白在散发性结肠癌(scc)中的表达及二者与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SCC以及癌旁组织hMSH6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中hMSH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俨〈0.01,P〈0.05)。SCC中hMSH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发生部位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SCC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俨〉0.05)。SCC中,hMSH6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tA4SH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SCC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卫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4):544-546
目的研究散发性结肠腺瘤癌变中RAD5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肠黏膜、66例散发性结肠腺瘤伴上皮内瘤变和98例结肠腺瘤癌变中RAD5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AD5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结肠黏膜组、腺瘤组和癌变组中,RAD51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②在腺瘤癌变组中,RAD5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在腺瘤组中,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RAD51的阳性表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结论在结肠腺瘤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RAD51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类 mut-s同系物2(human mut-s homologue 2,hMSH2)和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SP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近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3cm)、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cm)及15例正常胃组织 hMSH2和 PTEN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相应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cm)hMSH2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 hMSH2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 hMSH2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近端癌旁组织、远端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5或<0.01)。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rs=-0.707,P<0.05),与 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748、0.979、0.850、0.877,P<0.05)。hMSH2和PTEN蛋白表达在胃癌中呈正相关。在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 hMSH2蛋白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PTE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错配修复蛋白 hMSH2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6.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 对18例帕金森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Parkin基因的第3、4、5、6、7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4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3外显子点突变, 1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点突变,2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5外显子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Parkin基因点突变,Parkin基因点突变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BV感染、ras基因突变在EBV相关胃癌(EBVa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13例EBVaGCs、45例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以及5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H-ras 12位点,K-ras 12、13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检测到2例H-ras 12位点突变,突变率为4.44%(2/58),均发生在EBVnGC组织.结论 胃癌组织 ras 基因突变率较低,ras基因突变与EBVaGC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基因bcl-2是一种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癌基因,本文应用RT-P技术研究了基因bcl-2mRNA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粘膜中的表达,目的是评估基因bcl-2在结直肠癌的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组分析研究了30例结直肠癌,结果显示基因bcl-2可能在强直肠癌的形成中起作用,并与组织学联系,表达阳性者可能预后不佳。但与临床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癌肿生长部位和大体形态学型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并分析藏、回、汉三民族间胃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异同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藏、回、汉族胃癌组织标本hMLH1、hMSH2基因的表达,并取相应民族同期正常浅表性胃炎患者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 ①汉、回、藏族胃癌组织中hMLH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00%、66.67%、33.33%,在浅表性胃炎中分别为90.00%、86.67%、93.33%.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浅表性胃炎组织.其中,藏族hMLH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汉、回族,回、汉族间hMLH1的胃癌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浅表性胃炎组中三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②汉、回、藏族胃癌组织中hMSH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67%、90.00%、93.33%,在浅表性胃炎组织中分别为43.33%、50.00%、50.00%.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高于浅表性胃炎组(47.78%).汉、回、藏族胃癌组织hMSH2的表达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织,而在胃癌及浅表性胃炎组中三族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LH1在藏族胃癌组织呈显著性低表达,可能与藏族较回、汉两民族更易发生胃癌有关.hMSH2在藏、回、汉三民族胃癌组织中呈普遍性的高表达,可否将其作为普遍的肿瘤标记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