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掌握我市城区各种蝇类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蝇类引起传染病发生的关系、综合治理、科学防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提供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大头金蝇(Chrysomya pinguis)、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和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为优势种群,3月入笼,8、9、10月达高峰,11月份基本无蝇。结论经城区统一灭蝇后,蝇密度下降,控制在国家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告了1995年2~12月份我市城区蝇类的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捕获蝇类21582只,经鉴定分为4科20属32种,主要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家蝇、大头金蝇,其次为巨尾阿丽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季节消长呈双峰形,自3月下旬出现,6、9月份形成两个高峰,10月份渐下降,12月份、1~2月份无蝇入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绵阳市城区地震后蝇类的种群和密度,为预防和控制蝇类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绵阳市2010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选取大西门片区、游仙片区和高水片区为监测点,以笼诱法调查蝇类的种群和密度。结果绵阳市城区丝光绿蝇、铜绿蝇、巨尾阿丽蝇、家蝇、大头金蝇、棕尾别麻蝇、厩腐蝇、夏厕蝇的平均密度依次为4.07、1.58、0.41、0.18、0.18、0.06、0.04、0.04只/笼。蝇类季节消长高峰在7月。各类生境蝇类密度分别为农贸市场15.52只/笼、绿化带11.19只/笼、餐饮外环境8.64只/笼、居民区7.38只/笼。各片区蝇类密度分别为大西门片区6.26只/笼、游仙片区13.86只/笼、高水片区10.71只/笼。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地震后绵阳市城区蝇类病媒生物的具体情况,为政府制订蝇类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5年蝇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0年对洛阳市蝇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区以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舍蝇、麻蝇和厩腐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9.10%、21.89%、15.14%、12.98%、8.72%和4.19%;优势种群的构成比逐年不同。从5年月平均蝇密度曲线和优势种群季节消长曲线分析,观察到每年有一个数量高峰期,即夏季(6~9月);不同种群的季节消长曲线不同,舍蝇和巨尾阿丽蝇出现较早(3月份以前),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高峰期较集中,而巨尾阿丽蝇存在两个高峰期;同时,灭蝇工作对蝇密度有影响,如1987年和1990年市区广泛灭蝇,致使该两年蝇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蚊、蝇类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用人工小时法,蝇密度监测用诱蝇笼法。结果蚊在第二、四季度出现密度高峰,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蝇类密度2008年分别在2、7月出现高峰,2009年则在4、6、8、9月出现高峰,以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群。结论柳州市区蚊蝇密度较高,应在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基础上,结合种群和密度消长等生态学特点科学开展防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11月采用捕蝇笼法调查不同环境蝇种构成和种群密度、重要蝇种季节消长。结果大连市常见蝇种有4科8亚科12属15种,优势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家蝇、黑尾黑麻蝇,平均密度指数为19.04,蝇类活动高峰期为6~9月,不同生态环境密度指数最高的为居民区(39.96),其次是绿化带(32.08)、农贸市场(13.67),最低的为餐饮外环境(4.75)。结论大连地区蝇类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较长,种类较丰富。防治工作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
临海市区常见蝇种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结果表明,临海市区全年成蝇密度有6月和10月两个密度高峰,峰值为25.76只/笼和30.71只/笼;季节消长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蝇种构成以丝光绿蝇(35.54%)、家蝇(32.57%)为主,其次为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等;以垃圾箱捕蝇数最多,蝇种构成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1999年4月—10月,在威海市区捕获成蝇4科16属27种共10532只,以丝光绿蝇、铜绿蝇、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等为优势蝇种,分别占46.8%、15.53%、12.04%、8.85%。4月—10月蝇密度分别为 339只/笼·日、486只/笼·日。296只/笼·日、118只/笼·日、166只/笼·日、629只/笼·日、72只/笼·日。平均密度301只/笼·日;蝇密度月变化曲线呈双峰形,春季蝇密度高峰在5月份,全年季节性高峰在9月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安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及消长情况,为制订科学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将诱集的成蝇用乙醚杀死后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全年共诱集成蝇1 368只,平均蝇密度为10.13只/笼。7月蝇密度最高,达25.07只/笼,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为主要优势蝇种。结论开展蝇类防制应以环境治理为主,并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赤峰市区目前的蝇种构成、构成比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天幕式诱蝇笼 ,每旬布放一次 ,以平均每日每笼捕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 /日 )。结果 :目前赤峰市区以舍蝇、厩腐蝇、尾黑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伏蝇、灰种蝇、新陆原伏蝇、红尾拉蝇为常见蝇种 ,分别占捕获总数的 2 3.12 %、2 1.91%、16 .2 8%、15 .82 %、7.87%、3.5 5 %、2 .6 9%、2 .5 5 %、1.4 2 %。结论 :赤峰市区蝇密度高峰期在 5~ 9月份 ,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季节高峰 ,且不同年份常见蝇种的构成比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某部营区蝇类种群密度,考核灭蝇措施效果。方法外环境重点场所每半月灭蝇,室内滞留喷洒与物理灭蝇法相结合。蝇密度考核室外用捕蝇笼诱法,室内采用定面积计数法。结果 27笼捕获蝇687只,鉴定为10属14种,其中家蝇占捕获总数的61.87%,为营区蝇类优势种;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9月为蝇密度高峰期;食堂、生活服务中心、机关办公室等场所通过滞留喷洒并结合物理灭蝇法,蝇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机关办公室逐月检查均未发现蝇。结论在城乡结合部,营区外蝇密度受环境影响,控制难度较大,但室内通过采取有效灭蝇措施可将其控制在无害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诱饵对诱蝇笼现场诱蝇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以糖醋和腐鱼为诱饵的诱蝇笼捕蝇效果。方法:现场试验。结果:腐鱼诱饵的诱蝇数量多于糖醋诱饵(P<0.05),前者主要诱集绿蝇和金蝇,后者主要是家蝇和绿蝇。首只苍蝇进入以腐鱼和糖醋为诱饵的诱蝇笼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39分钟,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腐鱼为诱饵的诱蝇笼诱蝇效果好于糖醋诱饵,建议在蝇密度监测时采用混合诱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茂名市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以便加强医疗、托幼机构感染和虫媒传染病防控。方法对茂名市各类医疗、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和病媒生物开展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2012年茂名市共监测医疗机构47家,共采样650份,合格636份,合格率97.8%;监测托幼机构98家,共采样216份,合格188份,合格率87.0%;病媒生物监测显示茂名市蚊密度38.49只/盏、蝇密度2.2只/笼、蟑螂密度0.16只/盒、鼠密度0.53只/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3.81。结论2012年茂名市各类医疗、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质量总体较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粤北地区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方法采用光催化诱捕器捕蚊,捕蝇笼诱捕法捕蝇.粘蟑盒诱捕法捕蜚蠊。结果蚊类有1亚科2属3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季节消长从4月份开始升高,后呈双峰型,冬季密度较低。蝇类有3科4属6种,以家蝇和市蝇为优势种群,2004年季节消长在6月份有一个高峰,2005年全年密度大幅下降。蜚蠊有2科2属4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季节消长以冬季密度较低,后随气温升高而升高,2005年密度比2004年有所上升。结论从2004与2005年的对比可见,韶关市区除匹害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须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海南三亚农村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其密度变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6—11月,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对三亚市4个行政区和1个生态区管委会分别随机选取自然村或农场队的公共区域、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以目测法调查蚊幼孳生地、蚊幼阳性积水、成蚊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类栖息地、鼠迹数及蟑迹数。结合该自然村或农场队的人居环境评分,分析其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三亚市163个自然村/农场队次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其中成蝇数(15.82±22.24)只、蝇孳生地数(4.45±3.21)处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其次是鼠类栖息地数(2.97±6.58)处、鼠迹数(2.79±2.88)只和成蚊数(1.69±6.40)只、蚊孳生地数(2.87±2.53)处、阳性积水数(2.33±2.82)处,蜚蠊蟑迹数(0.16±0.48)只数量较少。从6—11月,病媒生物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蝇类孳生地数未见明显改变,鼠迹数和鼠类栖息地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本研究观察到三亚农村的病媒生物孳生和栖息地类型很多,具有明显的热带地方特色。相关性分析显示,三亚市农村蚊幼孳生地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迹数与整治成效,在5个月中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调查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8个指标中,除蝇类孳生地和鼠类栖息地外(P>0.05),蚊幼孳生地(P<0.01)、蚊幼阳性积水(P=0.04)、成蚊数量(P=0.01)、成蝇数量(P<0.01)、鼠迹数(P=0.04)和蟑迹数(P=0.04)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庄清洁整治后,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三亚农村环境中的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高,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板齿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方法夹日法进行密度调查,所捕获的板齿鼠调查其种群构成及繁殖情况。结果板齿鼠年均密度1.51%,年均种群构成41.37%,平均怀孕率为47.65%,平均胎仔数为5.43只,平均繁殖指数为1.40。结论板齿鼠是该地农田鼠害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环境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为今后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和粉块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淡色库蚊密度最高,环境中公园绿地蚊密度最高,7月上旬和8月上旬出现2个峰值;麻蝇密度最高,环境中公园绿地蝇密度最高,5~7月共出现4个峰值;鼠种主要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受春秋季灭鼠影响不呈季节性分布;蜚蠊全部是德国小蠊,受统一灭蟑的影响也不呈季节性分布。结论蚊、蝇密度与2010年相比有所增加,公园绿地仍为防制重点,鼠和蟑螂受防制工作的影响密度较低,环境分布不明显。早期开展重点地区防制应为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盈江县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和分析鼠疫监测和疫情资料。结果该地室外黄胸鼠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其它鼠种构成比则逐渐降低,黄胸鼠在种群上占有绝对优势,室内总鼠密度和黄胸鼠密度年度变化基本一致;黄胸鼠密度与总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吻合,室外总鼠密度明显高于室内,室内总鼠密度和室内外黄胸鼠密度季节变化不明显,全年保持相对稳定。结论根据鼠类年度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保持鼠疫联防工作的连续性,适时开展灭鼠活动,把鼠密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降低鼠疫暴发流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常见蝇种季节消长规律、蝇种构成及影响因素。方法臭豆腐笼诱法。结果西宁地区的优势蝇种为厩腐蝇、新陆原伏蝇、舍蝇等,7月份为蝇密度高峰期。结论滋生环境的改变和综合治理措施的运用,会改变城市的优势蝇种构成,持续的暖冬是导致蝇种消长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芜湖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密度为0.43%,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66.67%。中华按蚊是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30.47%。蚊密度程单峰型,8月蚊密度最高,不同的环境中,牧畜棚蚊密度最高,为20.255只/人工小时。蝇密度是6.55只/笼,包括2科7种,农贸市场环境的蝇密度最高,为10.04只/笼,巨尾阿丽蝇、家蝇为优势蝇,监测期蝇密度呈现单峰型,9月达最高峰;蟑螂平均密度0.51只/张,蟑螂密度高峰期是5月,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64.87%,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最高。结论基本掌握了芜湖市辖区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及密度动态,提示政府应加强经费投入,确保病媒生物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为今后实施实时病媒生物控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