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进行了治疗前、治疗后的对经观察,发现治疗后脑脊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率明显下降(P〈0.01)。耐浆细胞的百分比率却明显增加(P〈0.05)。这几种细胞的变化代表着脑囊虫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现。方法对115例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比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在脑寄生虫病感染中增高明显,其次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和脊髓病变。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脑寄生虫、结脑和脊髓病变的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中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在临床上一般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 ,但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脑膜炎临床上少见。现将 1998至今我院先后发现的 15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脑膜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9~ 63岁。1 2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 5例 ,蛋白增高 9例 ,其余各项均正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15例均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10 %~ 2 0 % 5例 ,2 1%~ 3 0 % 8例 ,40 %以上 2例。其它检查 :脑脊液囊虫抗体、弓形虫抗体、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患者免疫反应中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脑囊虫病、病毒性脑膜脑炎及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探讨NO参与人体对脑囊虫的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显色剂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脊液NO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和细胞学指标。结果 脑囊虫病组脑脊液NO含量高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组,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无差异。结论 NO参与人体对囊虫的免疫过程,其作用长期存在,并可能通过某些作用影响中枢神经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报告28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由不同原因引起,如脑囊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脊髓脱髓鞘病、肿廇、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及原因不明者。对其临床特点及病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中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在临床上一般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但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脑膜炎临床上少见。现将1998至今我院先后发现的15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脑囊虫患者脑脊液内NO、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探讨NO及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对脑囊虫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脑囊虫病组脑脊液NO、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癫痫发病组脑脊液NO、IL-1β明显高于非癫痫发病组(P<0.01或P<0.05)。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在抗脑囊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O参与对脑囊虫的免疫过程,并可能通过某些作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过量NO可能参与癫痫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5例脑囊虫病患者和4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利SIL-2R的水平,其中脑囊虫病组又分为癫痫组(23例)和非癫痫组(22例),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囊虫病组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P<0.05);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P<0.05;r=0.768,P<0.01)。脑囊虫病癫痫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非癫痫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癫痫组明显高于非癫痫组(P<0.01)。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免疫激活,且SIL-2R和IL-6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对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迈格吉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 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急性期以混合性细胞为主.9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以淋巴细胞为主.4例脑膜癌在脑脊液中找到了异形细胞.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脊液中检查到红细胞.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主要由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引起,是临床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可造成蛛网膜炎症,从而造成脑脊液在脑表面出现回吸收障碍,进而引发脑积水[1]。我院地处鲁西北地区,长期以来,脑囊虫病的发病率较高。现选取26例脑囊虫病继发脑积水患者,通过药物、腰穿及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26例,影像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SIg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型IgA(SIgA)是构成局部免疫的一种重要免疫球蛋自,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CSF中IgA、IgG、IgM国内外均有报道,而关于构成局部免疫的SIgA的报道很少。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双抗体—PEG法)对脑囊虫病,脑肿瘤以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脑脊液SIgA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以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长期持续增多的、伴有多脏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单个或多个系统功能受损的异质性少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罕见。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伴CNS损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特点,总结诊疗经验,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HES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囊虫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马恩轩*陈景清*王显金*李庆山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由于囊虫病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炎症反应、残存的纤维化、肉芽增生及钙化,常可导致神经精神障碍。然而,国内对这方面的专题报告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119例脑囊虫病患...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对43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人进行了脑部CT、血清和CSF囊虫抗体检查(ELISA法),32例CT无典型脑囊虫病改变的患者做了脑MRI检查。结果11例(25.6%)CT表现为多发圆形低密度灶,部分间有点状钙化,为脑囊虫病的典型改变,余32例改变不典型或无异常改变。血清囊虫抗体阳性37例(86.0%),CSF囊虫抗体阳性32例(74.0%)。27例(84.4%)脑MRI可见典型脑囊虫病改变,5例为非特异性改变。认为脑囊虫病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对 18例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组 )、2 3例病毒性脑炎 (病脑组 )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15例非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作对照。结果 化脑、病脑组血清和脑脊液T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而化脑组又明显高于病脑组 (P <0 0 1) ;化脑组及病脑组血清和脑脊液的TNF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86 4 ,P <0 0 1)。化脑组脑脊液中TNF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正相关 (r=0 74 5 ,P <0 0 1) ,而与单核细胞计数、蛋白及糖定量无关。结论 TNF可能参与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 ;脑脊液TNF水平可作为诊断化脑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关于脑脊液细胞学的报道并不少见,但对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价值却鲜见报道,因此我们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囊虫性脑膜炎(附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3例囊虫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囊虫性脑膜炎患者63例,对其起病形式、临床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多生活在囊虫病高发地区(95%);慢性或亚急性起病(95%);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60%),可伴有发热(27%)或痴呆(15%),脑膜刺激征阳性(63%);血嗜酸性细胞增加(50%);CSF以淋巴细胞为主(47%),蛋白可升高,囊虫抗体阳性;皮下结节活检被证实为囊虫;非脑囊虫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伴有脑积水(49%)。结论 囊虫性脑膜炎是一种少见浆液性脑膜炎,应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原发或继发的脑膜癌变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脑囊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不少见。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尚少报导,现将确诊脑囊虫病37例和对照组75例的检查结果报导如下。 检查对象 共收集分别经头颅CT、头颅X线片、皮下或/和脑内囊虫活检、以及脑脊液和/或血液豚囊虫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查,所证实的脑囊虫病37例。病程为6天~30年,平均26.2个月。临床有癫痫发作、颅内压  相似文献   

19.
脑囊虫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已成为继发性癫的主要原因,而癫发作是脑囊虫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据报道脑囊虫病人癫发生率可达80%左右,一旦发生癫往往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痴呆,甚至危及生命。2009-01—2009-11山东囊虫病治疗中心住院确诊263例癫型脑囊虫病患者,现将抗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链状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发病率高,约占囊虫病的50%~80%.囊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南美洲和远东地区为主.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等地区.病理分型主要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软脑膜型(脑池蛛网膜下腔型)与混合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