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PICC置管穿刺困难者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已成为静脉给药的一种常用方法 ,周围静脉经过长期穿刺、注射、被化疗药严重破坏 ,或本身静脉条件很差 ,实在不易穿刺者 ,才肯接受PICC置管。我们结合导管方面的知识 ,就穿刺困难者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3年 3月~ 2 0 0 4年 3月 ,我们对 4 0例需长期输液、化疗 ,静脉条件很差的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 ,男18例 ,女 2 2例 ,年龄 35~ 80岁 ,平均年龄 5 6 .2岁。其中乳腺癌 14例 ,肺癌 12例 ,食管癌 11例 ,其他 3例 ,置管部位均为右上肢静脉。2 .材料。采用美国Ba…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4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8)。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6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 70%;发生位置为锁骨下静脉6例,腋静脉5例,肱静脉3例,颈内静脉2例;发生于PICC置管后2周7例,置管后2周~1个月6例,置管1个月后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合并糖尿病、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或) PICC置管史、活动度、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合并糖尿病、导管尖端位置、活动度、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处理,重视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区三家区级公立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PICC导管的1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整理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将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置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早产儿在不同胎龄、体重、置管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护士层级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等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保护因素,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早产儿PICC导管的最佳置入长度:左侧为(16. 2±4. 1) cm,右侧为(16. 9±4. 3) cm。结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应根据置管静脉及早产儿的体重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入右房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完成置管术后,仅行X线观察导管位置,以排除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实时心脏超声导向,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对于导管过长已进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导管的患者,应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PICC导管进入右房,对照组共有10例异位入右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于导管已异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随心脏搏动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有3例收缩期碰撞到三尖瓣,1例患者出现房性早博,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脏超声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入右房,对于已异位入右房的导管可准确判断需退出长度。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其危险性小 ,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操作易于掌握等显著优点 ,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神经外科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3年 12月共行PICC置管 112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现将PICC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2例 ,男 72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0岁。均为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肿瘤手术的病人。其中 10 8例入院后即行PICC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4例入院初期行外周静脉输液 ,后…  相似文献   

7.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技术及安全性。方法 对 3 0例合并 2种以上疾病、平均每年静脉输液时间为 ( 98.7± 5 5 .1)d的老年患者行PICC术。结果 置管成功率达 10 0 % ,2 5例置管后予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其中达上腔静脉 2 3例 ( 92 % ) ,锁骨下静脉 2例 ( 8% ) ;随访时间 2 5~ 180d ,平均 ( 5 9.0 5± 43 .63 )d ;置管后局部渗血 2例 ( 6.7% ) ,出现早期外周静脉炎 3例 ( 10 % ) ,经对症处理均数天内痊愈 ;连接处导管破损致渗液 2例 ( 6.7% ) ,修剪破损处导管、更换接头后继续正常使用。结论 PICC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且易处理 ,为老年长期输液患者较理想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操作、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以提高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回顾性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ICC置管静脉化疗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置管,1次穿刺成功42例,2次置管成功3例;平均留管时间(10.5±2.5)月;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2.2%,其中穿刺点有血液渗出4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滑脱、导管穿刺处感染各1例,经处理后好转等。结论:PICC置管静脉化疗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及时发现置管后的各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延长留置管的时间,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魏志华 《临床医学》2005,25(12):96-97
目的掌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c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PICC置管病人,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26例PICC置管病人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送入困难1例,导管脱出1例,感染1例,静脉炎1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导管堵塞1例,接触性皮炎2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PICC导管使用寿命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及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异位的纠正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2例PICC置管后异位的患儿给予适当的体位、推注冰盐水、心理支持等方法.结果:12例患儿中,怀疑异位拔出导管8~10 cm后一次回纳成功10例,成功率83%,其余两例1例为两次回纳成功;1例回纳失败,导管末端置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PICC置管异位后的纠正应注意异位的血管长度,实施纠正时的体位,并注意患儿的心理因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患儿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患肢置PICC管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PICC导管为新型的中央型静脉导管 ,它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在临床应用[1]。它主要以肘前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外周大静脉为插入途径 ,最后入上腔静脉。血管直观 ,穿刺点暴露 ,创伤性小 ,便于维护 ,且并发症少。既可避免或减少传统插入途径 (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 ,又为化疗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1 临床资料  我科于 2 0 0 2年 9月开始应用德国贝朗公司PICC导管行化疗 150例次 ,其中乳腺癌术后患肢置PICC管化疗 18例 (15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行健侧外周静脉化疗多次后 ,因静脉无法继续化疗 ,选择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4Fr单腔导管,针对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应用PICC出现的问题实施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PICC置管保留时间最短3d,最长达1年2个月。其中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异位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尖端置管位置肿胀3例,静脉穿刺处渗血5例。[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由于受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严格做好PICC导管的管理与护理才能延长病人的置管时间,以达到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位置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置管最佳长度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取法,搜集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实施PICC置管术患儿80例,明确早产儿PICC导管位置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异位表现,并分析PICC导管置入深度与体重相关性。结果 置管时胎龄、置管时体重、置管时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及置管外漏长度为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置管时胎龄≤32周,置管时体重≤1500g,置管时行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3d,置管部位为上肢(贵要静脉),留置时间>1周及置管外漏长度>2cm者,为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置入过浅者3例(18.75%),置入过深者6例(37.5%),路径异常者7例(43.75%),经上肢(贵要静脉)PICC导管置入深度和经下肢(腘静脉)PICC导管置入深度均与体重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置管,建议穿刺时选择下肢腘静脉实施,并妥善固定,尽量保证外漏部位在2cm以内,同时随着患儿体重的增加,及时了解导管位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头法预防颈内静脉异位,观察组采用横位按压颈内静脉,送管成功后回抽血,再次横位按压,回抽血,判断导管是否误入颈内静脉。比较2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8.13%,观察组发生率为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横位按压联合送管成功后回抽血,再次横位按压,回抽回血,再次判断可降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内静脉。  相似文献   

15.
PICC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4Fr单腔导管,针对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应用PICC出现的问题实施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PICC置管保留时间最短3 d,最长达1年2个月.其中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异位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尖端置管位置肿胀3例,静脉穿刺处渗血5例.[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由于受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严格做好PICC导管的管理与护理才能延长病人的置管时间,以达到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耸肩法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置管体位操作,观察组在耸肩下进行置管操作。置管成功后拍胸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异位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1.43%),观察组1例(3.57%)。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8,P=0.043 4)。结论耸肩法能有效地降低在置管过程中PICC导管穿刺的异位率。  相似文献   

17.
上肢静脉与颈外静脉置管的观察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静脉与颈外静脉深静脉置管(PICC)的差异,确定更好的置管位置,使PICC能在临床上更广泛地运用。方法:选择52例上肢静脉及44例颈外静脉PICC患者,均采用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P-CC导管,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消毒、换药,并从导管回血、堵管、导管滑出、穿刺点溢液、局部伤口感染及疼痛方面进行观察对比。结果:52例上肢静脉置管中出现导管回血24例,导管滑出6例,堵管12例.伤口渗液6例.伤口感染10例,置管后肩部疼痛20例;44例颈外静脉置管有6例出现导管回血,2例出现轻度感染.6例诉胸部疼痛。上肢平均留管天数为42d.颈外置管平均留管天数为78d。结论:PICC置管采用颈外置管较上肢置管好处多,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80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导管破裂1例,送管困难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儿应用PICC置管的特点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 (5d~ 1年 )的治疗通道[1 ] 。PICC置管应用于成人肿瘤化疗、TPN、新生儿早产儿治疗等已有诸多论述[2~ 5] ,在儿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却少见报道[6 ] 。我院从 2 0 0 2年 4月起开展小儿肿瘤PICC置管术 ,共置管 4 1例 ,成功率 92 .7%。但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儿童特点进行了操作方法上的改进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4 1例患儿中男 2 7例 ,女 1 4例 ,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的经验,归纳极低出生体重儿置管特点及并发症的防护。[结果]5例患儿有4例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1例送至右锁骨下静脉。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及导管堵塞1例,经处理后好转继续使用至出院;导管尾部发生断裂1例,因无法修复而拔管。[结论]重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血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耐心细致的导管维护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