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性传染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1990~1999年10年间确诊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儿童,病死率高。为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病,本文对河北省2005年至2007年乙脑监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在我国流行地区较广,但过去在我省报导较少。1956年董氏等在阿城县的乙脑病例的尸体脑组织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为乙脑在我省的存在提供了病毒学的依据。以后陆续见有少数散发病例登记。1974年秋季,某些地区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河北省自1951年以来出现过6次乙脑发病高峰,最高年发病率达21.56/10万(1969年).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控制,现对河北省2005年乙脑疫情加以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闽南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闽南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泉州市国专医院儿科黄向阳为观察闽南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规律,提出防治措施,我们对1990年~1992年收治乙脑病人(A组)在流行季节、年龄分布、临床分型以及预后方面进行分析,并与1965年~1969年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日收治1 5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均为住院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2岁.1 5例病例均符合乙脑诊断标准[1]:①均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②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③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改变.有10例作了反向间接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抗乙脑病毒抗体IgM(ELIsA)均为阳性.15例均为重型乙脑且均未接种乙脑疫苗.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脑活素与醒脑静治疗乙型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虽然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和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临床诊断的乙脑病例并不都是乙脑病毒所引起。为对每个病例做出确切诊断,常需血清学方法。我们对1981年河北省保定市7~9月间收治的乙脑临床病例进行了血清学诊断,并对抗体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抚州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2011~2012年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送检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咽拭子样本338份,实时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PE)、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结果 338例手足口病咽拭子样本中,总阳性率为65.68%(222/338),2011年咽拭子样本EV71阳性检出率(44.44%)高于2012年(2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2年均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流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是抚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型分析有助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防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6880例儿科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 ,了解其感染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2019年12月云浮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68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需做咽拭子检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相似文献   

13.
孙诚  操基玉 《安徽医药》2017,21(12):2253-2256
目的 掌握该市2012-2015年流感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012-2015年该市两家哨点医院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对两家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该市两家哨点医院2012-2015年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为789 229例,流感样病例数为29 005例(3.68%);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实验室2012-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793份,阳性率8.15%,其中季节性H3型占58.26%,Yamagata型占31.57%,新甲H1N1型占5.72%,B型占4.45%;不同年龄组阳性检出率,0~5岁组为6.26%,>5 ~10岁组为11.16%,>10 ~ 35岁组为8.87%,>35~40岁组为4.23%,>40岁组(10.66%);不同职业之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发现,学生组为10.04%,散居儿童组为6.03%;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其中1月份和2月份检出数最高,7月份检出次之,5、6和11月份检出数较低;B型、Yamagata型和新甲H1N1型检出数主要集中在1-3月,季节性H3型在7、8、9和1月份检出数较高.结论 2012-2015年四种流感监测年度该市流感一般在冬季和夏季流行,病毒以B型、Yamagata型、季节性H3型和新甲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月份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在不同的年龄组和不同的职业中发病率有所区别,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善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64-2766
目的通过分析零陵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2008—2011年各年度手足口病监测实施方案,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零陵区内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发病3 6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2.44/10万,重症174例,死亡7例。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0~5岁,占95.75%(3 493/3 648),散居儿童占95.20%(3 473/3 648);城、乡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感染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控重点应放在0~5岁儿童,以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5~2008年河北省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结果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采集流感样患儿咽试子标本2 071份,分离出205株流感病毒,检出率为9.90%。2005~2006年流行期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05%,H1N1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分离阳性率为11.85%,以H3N2占优势;2007~2008年流行期分离阳性率为8.08%,B型流感病毒替代了A型流感病毒占据优势地位,B型yamagata系成了优势株。按月统计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峰在每个流行期的1月或3月;3岁以上儿童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于3岁以下儿童。结论近年来河北省儿童中同时流行着H1N1、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然而,不同年份优势株不一样。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3岁以上是高峰年龄段,冬春季是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地区0~7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常见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ALRI住院的0~7岁患儿鼻咽部拭子标本1 376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IVA、IVB)、副流感病毒Ⅰ~Ⅲ(PIV Ⅰ~Ⅲ)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376份呼吸道标本中,577例(41.93%)病毒阳性,其中RSV阳性376例(65.16%),ADV阳性42例(7.28%),IVA阳性63例(10.92%),IVB阳性24例(4.16%),PIV Ⅰ阳性20例(3.47%),PIVⅡ阳性19例(3.29%),PIVⅢ阳性108例(18.72%).混合感染68例(11.79%)[2种病毒阳性59例(86.76%),3种病毒阳性9例(13.24%)].各年龄组中,0~6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高(53.32%),5~7岁最低(6.90%).2012年3月份(58.67%)、12月份(53.33%)和2013年1月(53.63%)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其中2012年6月份病毒检出率最低(33.33%).ALRI中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最高(69.23%).结论 江苏省南通地区0~7岁儿童ALRI的主要病原是病毒感染,不同年龄、季节、病种,病毒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婴幼儿为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状况并分析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CAP成人患者86例,儿童患者375例。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痰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3型等6种病毒抗体。结果86例成人CAP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为64.0%,其中17例(19.8%)检出肺炎支原体,16例(18.6%)检出军团菌,2例(2.3%)检出肺炎衣原体,14例(16.3%)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例(4.6%)为肺炎克雷伯菌,2例(2.3%)流感嗜血杆菌,19例(22.1%)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者中10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375例患儿中,痰培养360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48例(41.1%);在同时进行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350例患儿中,254例(72.6%)检测到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38例(39.4%),病毒感染133例(38.0%),肺炎支原体感染77例(22.0%),肺炎衣原体感染8例(2.3%),军团菌感染7例(2.03%),混合感染112例(32.0%)。成人患者,≤2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25岁组,无基础疾病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1~7岁为主。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家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63-164,166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德江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德江县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随访调查,开展监测工作,对报告病例采集血清和(或)脑脊液进行流脑实验室检测。结果(1)2006~2011年德江县共报告流脑病例10例,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病死率为40%。2~6月份均有病例发生,但2、3、4月份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0.0%。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0~6岁学龄前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0%:男女性别比2.23:1。(2)采集1例流脑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实验室诊断率为10.O%。(3)流脑疫苗接种史无和不详的占总病例数的80%,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0%。青龙镇发病人数6例,最多,占发病数的60%。结论德江县2、3、4月是流脑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性,青龙镇为德江县城镇,人口密集,发病率高,有明显地区性,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加强以流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为今后德江县流脑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