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罗洛尔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HVPG)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例,行HVPG测定后给予阿罗洛尔口服,起始剂量为10 mg/次,1次/d,逐步调整药物剂量,以心率降低基础水平的20%~25%且心率不低于55次/min,血压不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时的药物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待达到上述血流动力学稳态且总服药时间满3个月后,行第2次HVPG测定。结果 16例患者服用阿罗洛尔前HVPG为(16.25±3.45)mmHg,3个月后降至(14.63±3.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7例(43.8%)用药后HVPG降至12 mmHg以下和(或)至少较基础降低20%;服药后的静息心率[(67.06±6.91)次/min比(76.75±9.26)次/min]、DBP[74.50(70.00, 78.75)mmHg比81.00(8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德清县人民医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共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HVPG测定,根据HVPG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高压组(16例)、正常高值组(28例)及正常组(52例)3组。对门静脉、肝右静脉及脾静脉等进行超声检查,收集内径、流速、血流量及充血指数等血管的超声指标,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pearman分析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HVPG与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综合评估超声诊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VPG的价值。 结果 不同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的患者在肝功能分级、门静脉(PV)内径、PV流速、PV血流量及PV充血指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显示去除干扰因素后肝功能及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24,P<0.001;r=0.614,P<0.001;r=0.458,P<0.001),门静脉流速则与HVPG呈负相关(r=-0.378,P=0.039)。将有统计差异的指标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独立相关(OR=2.397,P=0.020;OR=2.708,P=0.013)。 结论 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和充血指数与HVPG呈独立正相关,临床可依据二者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肝内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veno-venous shunt,IHVS)对窦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测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的25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造影参数成像(angiographic parameter imaging,API)软件对前后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进行时间-强度的彩色像素编码,从而定量分析IHVS,并与直接门静脉压(portal venous pressure,PVP)进行比较,评估其对HVPG的影响。结果 36.3%的患者(94/259)存在不同程度的IHVS:轻度11.6%(30/259),中度10.0%(26/259),重度14.7%(38/259)。与无IHVS的患者相比,IHVS患者平均肝静脉楔压(wedge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WHVP)和HVPG更低(P均 < 0.001)。IHVS的严重程度不同对WHVP和HVPG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相较于平均PVP和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PPG),轻度IHVS患者的平均WHVP和HVPG降低约7 mmHg(WHVP:P=0.027,HVPG:P=0.039),中度IHVS患者降低约10 mmHg(WHVP:P=0.022,HVPG:P=0.013),重度IHVS患者降低约15 mmHg(WHVP:P < 0.001,HVPG:P < 0.001)。结论 对伴有IHVS的患者,HVPG的测量结果可能严重低估了实际的PVP,应通过门静脉导管直接测定实际PVP。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康医学》2018,(5)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特利加压素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33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曲肽组43例、特利加压素组42例和联合用药组48例。比较三组给药前、给药20 min、30min后的肝静脉游离压(FHVP)、肝静脉楔压(WHVP)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水平,统计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0 min和30min后,联合用药组HVPG、WHVP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HV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特利加压素可明显降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静脉压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87例行肝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计算治疗前MELD评分,并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肝移植患者中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住院28 d和术后3月生存率分别为89.7%和88.5%;非并发症组和生存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14.6、12.9,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组和死亡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21.6、29.4,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ELD≤15组相比,16~24组和≥25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16~24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5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MELD评分值越高.肝移植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高分值MELD(≥25)可能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死亡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腹水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33例)和非SBP组(94例),比较两组的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分为A组(≤9分)、B组(10~19分)、C组(20~29组)和D组(≥30分),比较5组SBP发生率。结果 SBP组的MELD得分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MELD评分对于肝硬化腹水发生SBP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和肝脾硬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肝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C级患者HVPG(F=16.643,P<0.001)、肝脏硬度(F=14.403,P<0.001)、脾脏硬度(F=11.775,P<0.001)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患者HVPG与肝脏硬度和脾脏硬度均呈正相关(r=0.591,0.502,P<0.001)。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及联合分析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6、0.821、0.914。结论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与HVPG呈正相关,且对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 HE )是一种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或门-体分流异常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有研究显示,出现发作性肝性脑病后,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仅为42%[1]。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近年来,终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被有效用于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2],但该评分系统对肝性脑病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ELD评分系统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人工肝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终末期肝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进行MELD评分,并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3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4例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7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6例MELD评分大于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100%,16例治疗前评分30~40分者3个月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P<0.05。结论MELD评分可以引入临床推广应用,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的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剐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惠者死亡29例,好转出院38例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 MELD分值:死亡组平均(18.54±5.33),出院组平均(11.22±3.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值:死亡组平均(11.12±1.77),出院组平均(8.12±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9分、20≤MELD≤29分及≥30分亚组,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 A级及C级死亡患者和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及CTP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移植hUCMSCs短期对终末期肝硬化肝纤维指标的影响,了解移植hUCM-SCs在终末期肝硬化中对肝纤维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hUCMSCs干细胞治疗组,另一对照组为常规护肝治疗组。由深圳北科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hUCMSCs,经肝动脉进行hUCMSCs移植,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第8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照组常规用多烯磷酯酰胆碱及甘草酸二胺等常规药物治疗,检查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标志物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CIII(Ⅲ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四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HA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s移植治疗终末肝硬化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和VEGF关系及两者对预后的判断。方法:选择LC患者125例,同步测定患者血清VEGF、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等指标,根据MELD评分公式计算出MELD分值,分析血清VEGF与MELD分值关系,以及两者对LC患者预后判断。结果:血清VEGF水平:SACLF>CLF>CLC(P<0.05,P<0.01);患者MELD分值:SACLF>CLF>CLC、CLC+PHC(P<0.05,P<0.01);LC患者血清VEGF与MELD分值呈正相关(P<0.05);死亡患者MELD分值和血清VEGF均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MELD分值联合血清VEGF对LC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模型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23例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观察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40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评分10分。19分、20分-29分、≥30分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1.67%、63.64%和75%,明显高于MELD≤9分患者的10.81%。Child—Pugh分级A级病死率为11.76%;B级病死率为40.74%;C级病死率为66.67%。结论:MELD模型与Child—Pugh分级均能较好的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和腹水对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估。方法对9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和疗效欠佳组,疗效欠佳组和疗效好转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结果疗效欠佳组和疗效好转组之间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有严重并发症的MELD评分和MELD-AS评分增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组和肝性脑病组明显增高,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MELD-Na评分明显增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组却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18的敏感性是75%,特异性是95.45%,MELD-Na评分≥20敏感性100%,特异性是92.05%,MELD-AS评分(≥20)敏感性是75%,特异性是93.02%。结论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生存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MELD-Na评分模式可能提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但应该加上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才能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记者问:什么是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陈世耀教授: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而临床上直接测量门静脉压力创伤大、风险高,且腹内压力改变等因素会对结果造成干扰,因此,通过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间接评估门静脉压力,通过测定肝静脉楔压(WHVP)和肝静脉自由压(FHVP)之间的差值,反映了门静脉和腹内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9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评估,随访1年。计算每例患者入院当天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以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分析两种评分系统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个月内有37例(18.6%)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与Child-Pugh评分(23.4±9.90),(10.8±2.29)与生存组(14.3±4.46),(8.68±2.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访第1年内有59例(29.7%)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与Child-Pugh评分(20.30±9.31)和(10.30±2.32),与生存组(14.3±4.46)和(8.68±2.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23,0.747(P<0.05),对1年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45,0.723(P>0.05);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显著相关(r=0.72,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均可有效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能更准确反映病情危急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