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四川省某医院收治地震伤员的受伤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地震伤员受伤部位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查阅地震伤员病案并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该院地震伤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7.44%,截肢率1.96%,瘫痪率0.69%。头部伤患者占13.17%;骨折患者占49.86%。骨折地震伤员中男性和女性均以四肢骨折人数居多,其次是脊柱骨盆骨折。不同性别地震伤员受伤部位的构成情况无差异(χ2=18.042,P=0.205)。结论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应做好应急准备,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及时储备相应救治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做到急救医疗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以利于救治更多的地震伤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援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骨科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就医时间以及伤员转运速度等信息。结果:两次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2.1天,收治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汶川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8.3天,收治高峰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截肢、气性坏疽、血管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以倒塌建筑及滚落山石砸伤/掩埋为主,占所有受伤原因的79.6%,而芦山地震砸伤/掩埋占所有受伤原因的39.2%,低于高坠伤和跌伤(56.8%)的发生率。芦山地震足部、脊柱骨折及多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汶川地震,而开放性骨折、小腿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汶川地震。结论:快速的现场救援和病员转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救援和病员转运可以显著降低创面感染、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截肢的发生率,而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难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因地震而盲目跳楼、逃跑等逃生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员收容和医疗救治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阅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回顾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12日-28日救治的1 070例地震伤员临床流行病学特点、震后伤员就诊时间分布特点以及入院后救治措施和患者预后等。结果震后48h内入院人数达692例,占入院总数的64.7%。骨科伤员710例,占总伤员数的66.4%,其中最常见的为四肢骨折(371,34.7%)、软组织伤(191,17.9%)、脊柱骨折(122,11.4%)、骨盆骨折(49,4.6%)及挤压综合征(CS)(17,1.6%)。1 070例中死亡5例(0.5%),其中挤压综合征3例,腹部损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地震相关非创伤性疾病(心肌梗死)1例。结论地震伤员中骨科伤为最主要伤型;地震后24-48h运送至医院就诊的伤员最多。挤压综合征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院收治251例玉树地震伤病员创伤的类型和救治特点进行总结,为今后地震灾害的医学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我院救治251例玉树地震伤病员的临床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具体伤情及救治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133例(53.0%),女118例(47.0%);藏族182例(72.5%),回族8例(3.2%)维族2(0.8%);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伤病员54例(21.5%);震后3天内入院174例(69.3%);外伤/伤口类患者244例(97.2%),涉及骨科治疗147例(58.6%)。结论:玉树地震伤病员转送困难,多为飞机转送;数量大,住院时间集中,多为藏族;青壮年多,重伤及复合伤患者多,大部分患者涉及骨科处理。  相似文献   

5.
邓旦  谭艳  廖明松  梁燕  陶杰  吴晓波  陈重  常明  李茜 《四川医学》2009,30(5):740-741
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便携式超声在我院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结果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3307例,超声检查共计1386例次。应用便携式超声仪检查例次占75.4%(1045/1386)。震后初期(地震发生后15min-72h)全部地震伤员的超声检查均采用便携式超声,地震中后期(震后72h-6周)采用便携式超声的床旁超声检查占超声检查总量的73.87%(458/620)。其中部分超声检查为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或治疗。便携式超声共筛查出腹腔积血14例,胸腔积液(血)34例,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肢体软组织深部血肿6例,监测了7例挤压综合症患者浆膜腔积液及肾脏体积和血流灌注变化。创伤相关病变的便携式超声阳性检出率为6%(63/1045),没有发现假阳性,假阴性率为0.51%(5/982)。结论便携式超声在地震初期伤员的分诊、中后期重症伤员的床旁检查以及介入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丽红  何苗  涂小平 《四川医学》2011,32(3):433-435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院内救治中,如何调配人力、物力、抢救和分流等环节,以达到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通过我院对汶川和玉树两次地震伤员院内救治的组织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汶川地震伤救治中我院收入院治疗2196例,死亡27例,截肢截瘫64例,转出省外631例。玉树地震伤患者86例全部收治住院,目前已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在地震造成的批量伤院内救治中,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指挥系统,对人力、物力、抢救和分流各环节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能保证急诊抢救工作有序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内地震伤员来院的时间特点。方法询问地震后1周内就诊的伤员性别、年龄、来诊时间、统计入院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例,震后53、54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58例;地震36h后夜班伤员来院明显减少;平均每天来院人数为(169.5±92.6)例,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为328例,明显多于其他各天(P〈0.05);入院率为57.81%,抢救成功率为99.8%。结论第3天来院人数最多,36h后每天夜班伤员人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藏族伤员心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情绪变化效果分析。方法对25例我院收治的玉树地震灾区藏族伤员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及干预后,即分别于入院前和入院第1、2、3、4周进行HAMA、HAMD评分。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其心理干预方法,以开放性询问开始,使用倾听技术,进行必需的释义,使咨询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加入影响性技术,给予解释、指导,并使其情感得以表达、内心世界自我开放,观察效果并进行评分。结果 25例藏族伤员干预前HAMA评分为(24.7±5.1),焦虑伤员共23例(92%),其中轻度焦虑15例(60%)、中度焦虑6例(24%)、重度焦虑2例(8%);HAMD评分为(18.9±1.5),抑郁伤员共22例(88%),轻度抑郁13例(52%)、中度抑郁8例(32%)、重度抑郁1例(4%)。干预后HAMA评分为(10.7±2.1)、HAMD评分为(10.6±2.0)。藏族伤员中HAMA、HAMD评分干预前呈正相关(r=-0.35,P〈0.001),干预后评分正相关(r=0.29,P〈0.001)。结论玉树灾区藏族伤员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汶川大地震中送达本校两所医院273例伤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方法 统计本校两所医院所收治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72.2%),胸腹部伤(27.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6.9%).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所有伤员经过积极的治疗,严密观察及处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无1例截肢.结论 严密观察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地震伤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伤残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措施预防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67例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措施后,尚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伤员。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09,10(6):44-45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04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救治情况,为建立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5·12以来5个月(震后153天)已出院且诊断明确的地震伤员情况。统计分析采用、M进行描述,Х^2检验等方法。结果纳入研究的地震伤员中男性818例(51.00%),女性784例(48.88%)。男性平均年龄(42.00±21.03)岁,女性平均年龄(44.60±22.66)岁。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81.17%)。地震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德阳市。经Х^2检验,不同性别地震伤员手术(Х^2=0.484,P=0.487)和转归(Х^2=0.877,P=0.928)的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应尽快启动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各医院应该尽快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救援工作,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并探讨其心理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62名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军标GJB1098—9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判断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调查相关因素。结果救灾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的检出率为65.4%,其中轻度17.3%、中度31.5%、重度16.7%。临床表现中以气短、心慌、头昏、口唇发绀和头痛等症状最为多见,在救灾官兵中出现比率分别为83.6%、79.1%、73.1%、61.2%和58.2%。急性高原反应总计分与年龄、婚姻、心理创伤史,LES负性事件,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食欲睡眠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188-0.619,P〈0.01或0.05),与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8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CL-90的躯体化因子。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急性高原反应,躯体化症状、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对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医学在特大地震伤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汶川特大地震收治的192例伤员中的155例伤员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中135例行X线平片检查,43例行CT检查,同时行X线平片、CT检查23例,共儿6例发现骨折。单发骨折62例,多发骨折54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05例,关节脱住3例,其中32例有多部位损伤。颅骨骨折3例,脊柱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样骨折3例,骨盆骨折13例,肋骨、锁骨骨折26例,肩胛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73例,肺挫裂伤5例,气胸及液气胸8例,颅内硬膜外血肿2例,脑挫裂伤2例,脾挫裂伤1例,骨折以四肢骨折多见。结论X线、CT检查在地震伤员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地震伤病员的特点和疾病谱。方法收集整理三所医院收治汶川地震伤病员的诊疗信息。对比三所医院收治伤病员入院时间、基本情况和诊疗信息的差异。结果全部住院伤病员男性730人(56.5%),女性562人(43.5%)。三所医院住院患者性别、年龄组、民族、婚姻状况、手术与否和治疗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区一线医院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低于西京和唐都医院(P<0.001)。按照出院第一诊断,损伤或中毒住院伤病员占81.5%。结论地震等灾害后应尽早(灾后3-5天)开展伤病员转运。地震第一阶段医疗救援完成后,医疗救援重点应转向内科和慢性疾病,应提前做好应医疗准备。地震医疗救援应按照伤病员疾病谱,配置医护人员、器材、药品等,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药物依从性状况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5∶1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共抽取样本607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Morisky-4依从性调查问卷、医学应对量表(MCMQ)、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住院患者平均依从率为42%,内科患者依从率为40.42%,外科患者依从率为43.44%,内外科患者的依从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66,P =0.452);②男性患者(χ2=4.565)、教育年限低(8.97±4.48,t =2.365)、已就业患者(χ2=4.528)及有既往住院史患者(χ2=5.372)的有更高的依从性( P <0.05);③低依从组患者的SDS、SAS及MCMQ回避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依从组( t=3.459,P=0.001;t=4.556,P=0.001;t=3.983, P=0.001),而高依从组在有势力的他人影响(PHLC)的心理控制方式得分高于低依从组( t=-2.846,P=0.005)。【结论】与住院患者依从性有关的社会影响因素有性别、教育水平、就业情况、既往住院史;与依从性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抑郁、焦虑、患者回避的应对方式,他人影响的心理控制源。  相似文献   

16.
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气性坏疽重症患者收入隔离ICU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 2例行清创及肢体局部切开减张术,未行截肢术。2例已行截肢术患者未行第2次截肢术,4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 综合治疗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可最大限度地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伤性面瘫采用药物及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2-2012年收治的78例外伤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30例,分别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87.5%(42/45),B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外伤性面瘫患者的情况及早采用药物或手术方式治疗,以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军队高龄老干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PTSD诊断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震后第30天对170名亲历地震的军队住院老干部进行评估。结果根据DSM-Ⅳ诊断标准,震后第30天有20.59%的老干部发生PTSD;PTSD患者年龄与非PTSD组患者年龄相比,明显较大(P〈0.05);PTSD组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1)。结论地震后1个月,军队老干部PTSD的发生率是20.59%,PTSD组老干部平均年龄比非PTSD组明显更大。有必要主动对受灾老干部进行精神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救援人员烦躁情绪及工作兴趣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地震救援应激对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对地震救援组和对照组进行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调查,并与救援人员一般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救灾组与对照组比较,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均有明显差别(P≤0.001);汶川组与彭州龙门山组、青川乔庄镇组比较,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有明显差别(P〈0.01)。救灾组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与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正相关(P≤0.001),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01)。救灾组工作兴趣分别与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作业类型正相关(P〈0.05),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作业类型、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是工作兴趣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地震救援应激对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有一定影响,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和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作业类型、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救援人员工作兴趣与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