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和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放弃治疗4例,后遗症脑积水、脑瘫2例,癫2例。结论缺氧、损伤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患儿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 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和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放弃治疗4例,后遗症脑积水、脑瘫2例,癫瘌2例。结论缺氧、损伤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患儿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简称碎吸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或CT下标记物协助定位,将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固定穿刺针,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术后1、3、5 d复查CT.结果 22例患儿经应用碎吸术治疗后19例治愈,死亡1例,发生后遗症2例,治愈率86.36%.结论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碎吸治疗出血较为妥当,可以试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的新生儿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观察32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检测凝血时间,头部CT检查。结果32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经治疗30例好转治愈,仅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高度重视维生素K缺乏的存在,尽量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观察32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检测凝血时间,头部CT检查.结果 32例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经治疗30例好转治愈,仅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 高度重视维生素K缺乏的存在,尽量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对5年来收治的10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病因以及出院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儿中87例存在两种以上的病因,由唯一原因而致病者仅21例。头部影像学显示脑水肿75例,颅内出血34例,其中对90例出院患儿进行了1/2~1年的随访,48例轻度患儿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完全恢复,40例中度患儿中完全恢复28例,20例重度患儿中只有5例患儿完全康复,6例死亡,其余均有严重的后遗症且影像学多有脑出血表现。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疾病严重程度及诊治早晚与预后密切相关;在预防、诊断及治疗三个层面早期干预可降低此病的发生率、病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53例(88.3%),继发性7例(11.7%);归并缺氧缺血性脑病28例,显示脑积水6例。结论 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意见进行手术分组,40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骨窗组),32例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组(骨瓣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24、72 h和1周的颅内压值,并于3个月后随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骨窗组相对于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2组术后6、24 h颅内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72 h、1周颅内压力值高于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脱水或释放部分脑脊液后,颅内压值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3个月按照ADL评分:骨窗组Ⅰ~Ⅲ级良好率85.0%,骨瓣组Ⅰ~Ⅲ级良好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微创术医源性创伤小,近期预后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Two infants with the neonatal type of nonketotic hyperglycinemia that had manifested as early neonatal consciousness disturbance are presented. Transient hyperammonemia had been detected in both initially. High levels of glycine in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disturb the nervous system, causing variable manifestations of this disease. Both cases were complicated by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hich has never before been repor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sodium benzoate and dextromethorphan, some neurologic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although the glycine levels did not lower. Recent clinical trials are reviewed, and because of the unfavorable outcomes, the special need for prenatal diagnosis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对不同胎龄患儿颅脑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12—2016-12接收的新生儿中选择100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儿,分析新生儿颅脑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检出率78.0%,其中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白质损伤、丘脑基底核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48.71%、25.64%、21.79%、3.84%。早产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白质损伤以及丘脑基底核损伤的概率分别为73.68%、80.0%、76.47%、66.67%,显著高于足月组的26.32%、20.0%、23.53%、3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胎龄低于34周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脑水肿的概率分别为39.47%、52.94%、50.0%;胎龄34~36周则分别为34.21%、23.53%、30.0%;而足月组分别为26.32%、23.53%、20.0%,不同胎龄组发生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脑水肿的概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颅脑疾病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单纯基底节部出血42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者3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3~7 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出入院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于单纯基底节部出血患者,出院时颅内压监测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于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院时GCS评分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进而指导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措施,最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残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系统与手术计划软件对25例颅内病变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行MRI定位下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 除1例活检阴性外,病理诊断与最后诊断(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结果)一致20例,不一致4例;最后诊断与术前MRI诊断相符合8例,不符合9例,影像未诊断6例;切除术后病理与影像相符合1例,无明确关系1例。术后6例病变内少量出血,保守治疗;1例左额叶出血30 ml,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MRI立体定向活检术对颅内多发、深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安全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避免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发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例(84%);颅内出血均为急性起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发病5例,检查后<24 h发病7例。临床表现均有血压显著升高,其中头痛、呕吐8例,意识障碍7例,偏瘫、言语障碍2例,头痛、发热1例,言语障碍、偏身共济失调1例。头颅CT示大脑半球出血9例,其中出血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3例,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腰穿检查示SAH 1例。经治疗基本痊愈2例,明显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并发颅内出血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均在造影检查中或检查后24 h内急性发病,发病时血压显著升高,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颅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所有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高危因素.结果 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共737例,其中手术治疗719例,术后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15例(2.1%),男5例,女1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9±8)岁,出血发生在术后第(9±3.7)天,死亡10例(66.7%).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第5-18天为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高危期,目前尚无规律町循,因此应提高对这种罕见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features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 in six children with ruptured AVM (RAM) and three with unruptured AVM (URAM) are herein reported. The age at onset ranged from the neonatal period to 8 yrs in cases of URAM and 10 to 12 yrs in those with RAM. The children with RAM had a sudden onset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except for one with prodromal symptoms such as vertigo or headach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URAM were chronic mild symptoms such as a certain degree of delayed development, focal neurologic signs or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addition to macrocephalus and cranial bruit. CT scan revealed an evenly enhanced AVM and dilatation of ventricles in cases of URAM. The RAMs were angiographically relatively small while the URAMs were large.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4年1月期间因颅内动脉瘤而住院手术的病例,探讨术后并发症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Logist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神经系统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手术治疗486枚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患者446例,多发动脉瘤患者19例(40枚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及各种并发症与患者预后有关,而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术前GCS、术后是否静脉使用抗痉挛药物、动脉瘤破裂次数、手术时机、以及术中阻断供血动脉时间等因素与预后无关。本组病死率8、11%,预后良好率74.99%。结论通过对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动脉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动脉瘤患者预后,并有效指导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