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草药外敷治疗多例乳痈患者,均取得显著的疗效.方药组成:新鲜木芙蓉叶、凤尾草、蒲公英、冰片、制大黄.治疗方法:先将采集的新鲜木芙蓉叶(嫩叶为佳)、凤尾草、蒲公英各等份,用清水洗净、切段,置容器中,再加入少许冰片、制大黄粉(用生石灰将生大黄微火炒至桔红色研末),共同拌匀捣碎如泥状待用.  相似文献   

2.
鲜仙人掌100克去剌,洗净捣碎成泥,在纱布敷料上摊平,根据乳痛范围大小剪贴(一般采用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敷料),外用胶布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大罗伞外敷治疗乳痈3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导如下:大罗伞,别名硃砂根,真珠凉伞,铁雨伞,大浪伞,土丹皮,凉伞遮真珠,属紫金牛科(学名Ardisia Crenatd Sims)。药用根、叶。本品性味、微甘、辛、平.功能: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4.
乳痈多因妇人孕期,词摄不慎,忿怒所逆,郁闷所遏,肝失疏泄,乳行不畅,或者产后恶露未尽,厚味所酿,气血壅滞,使乳汁排出障碍,郁而化热所致。乳痈一般多见于阳证,初期脓未成时乳房一处或数处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乳汁排出不畅,往往伴见寒热往来,头痛口干,食欲减退,胸闷呕吐,  相似文献   

5.
药物土豆一个,洗净(要选用无斑点的),泥鳅一条(约有10公分长为佳),以上为一次用量。用法将泥鳅和土豆同时放入器皿中捣烂,捣至粘腻沾手时,取出做成小饼(大小视病灶)贴敷患处,每日一次,一般二次即见效。  相似文献   

6.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即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房炎,中医历代名家对其成因、诊治均有论述,其中明代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五种治疗乳痈的原则,即疏肝行气、清肝解毒、发表散邪、托里溃脓、大补气血,对乳痈成脓后主张早期切开;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初起应散之、清之、疏肝行气.  相似文献   

7.
8.
郭会 《福建中医药》2000,31(1):26-27
翁保祥老师业医 30余年 ,注重临床实践 ,勤于探索 ,在乳房病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3a来 ,我跟师门诊 ,获益匪浅 ,兹介绍翁师治疗乳痈方面的经验。1 乳络痹阻型乳痈陈某 ,女 ,2 8岁。患者产后 1月 ,右乳肿痛 2 d,无恶寒发热 ,纳谷尚香 ,大便难解 ,4~ 5日一行 ,小便尚调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弦。体检 :右乳头有一白点隐现 ,排乳欠畅 ,乳房外上象限沾乳头白疱处乳导管周围肿胀 ,有触痛 ,皮色不红。体温 :36 .9℃。血常规 :正常。翁师辨证治以通乳消肿 ,方选通乳汤 (自拟方 ) :金银花10 g,蒲公英 10 g,漏芦 10 g,全瓜蒌 30 g,陈皮 6 g…  相似文献   

9.
乳痈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 ,笔者近几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自拟的加味硝冰散外敷治疗本病初起或成脓早期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5 2例患者均系哺乳期妇女 ,年龄 2 3~2 9岁 ;其中初产妇 1 48例 ;均为单侧发病 ;属初期者 97例 ,成脓早期 (硬块中央未变软 ,按之无波动感 )者 5 5例 ;肿块直径约为 3~ 5 cm;病程 1~ 1 0天。治疗方法加味硝冰散由芒硝 2 0 0 g,冰片 1 0 g,黄柏 30 g组成。先将黄柏焙干 ,再与芒硝、冰片共研细末。以上为 3~ 5次用量 ,视肿块大小而定。用时取药 1份平铺在三层纱布上 ,其范围与肿块大小相…  相似文献   

10.
天名精为菊科植物无名精的全革,味辛、性寒,功善消痰解毒,清热降火,开给利房,善治疗疮肿毒。笔者用治产后乳痈屡用屡验,功效卓著。方法:指天名精嫩叶一把,洗净凉干,捣烂后效于患者乳痈肿痛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边周用胶布固护,用药当天即可止痛退烧。脓成者!次即清,收口快且不留疤痕,初起者经2-3次敷后即可自行消退。愈后不影响哺育。病案举例:胡XX,女,24岁,于1986年春节后产一女婴。产后约半月因乳汁积滞,左侧乳房皮肤红热,胀痛,有硬结,伴恶寒壮热,Dg℃,数日后硬结成脓,就诊于西医,诊为乳痈。肌注抗生素数日…  相似文献   

11.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乳痈的病因病机,介绍了姜兆骏教授以清热解毒、通乳消肿、疏肝清胃法治疗初期乳痈的经验,提示治疗关键在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用药,使未成脓之肿疡消散于无形,以求减少乳母痛苦。  相似文献   

13.
郑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378-379
唐汉钧教授为中医外科名家,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有幸侍诊于旁,时有感悟,现将唐师治疗乳痈的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师许子文治疗乳痈一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几年来选用自拟山地牛外敷治疗乳痈 6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8例中哺乳期妇女 4 6例 ,非哺乳期者 2 2例 ;年龄 1 9~ 4 8岁 ;全部患者均有乳房肿胀疼痛 ,患乳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 ,有压痛 ,表面皮肤潮红 ,伴寒热。治疗方法自拟山地牛由鲜山药、鲜紫花地丁 (干地丁效果不佳 )、活蜗牛制成。用时将上述药物捣为糊状敷于患处 ,上盖消毒纱布 ,每日 1次 ,连续用药直至肿块消散。治疗效果68例中治愈 65例 ,另 3例在治疗中因乳房已形成脓肿 ,转至外科治疗。治愈的 65例中 4 8例单用外敷山地牛治疗 ,未加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中药外敷治疗乳痈32例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2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23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例;单侧乳腺发病30例,双侧乳腺发病2例;初期8例,中、后期2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口服中药汤剂和外用鲜蒲公英捣烂外敷。结果:治愈25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9%。结论:中药治疗乳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5年起,应用六神丸治疗乳痈38例,疗效满意,其中治愈34例,无效4例。敷药最多者10次,最少1次。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8例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5例;病程最长者20天,最短者2天;已成痈化脓者6例;单侧者26例,双侧同病者9例。用法:内服:六神丸每次10粒,一日4次。外用:每次取六神丸30粒研细末,以适量凡士林调匀后外敷局部,一日一换。病案举例:刘×,女,25岁,工人。患者于1986年4月6日(产后21天)开始自觉右侧乳房红肿胀痛,触之有包块。即在某医院服中西药及  相似文献   

19.
<正>乳痈是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好发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1]。笔者自拟乳痈消散汤配合蒲公英外敷治疗初期乳痛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患者,为初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5.5岁;病程1~7天,平均3.5天;哺乳期77例,终止妊娠期2例,隆乳术后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病程等比  相似文献   

20.
正乳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都是乳痈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将乳痈的病程分为三期:初期、成脓期、溃后期。针对乳痈所处的不同阶段,中医采用不同的外治法适当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梁栋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