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 言 组蛋白是染色质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一般有五种,即组蛋白H_1、H_2A、H_2B、H_3和H_4。其中组蛋白H_1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与DNA结合而成。目前认为组蛋白H_1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肿瘤的病因可以是多种的,不论是化学、病毒或物理等因素致癌,最终导致细胞癌变的机理,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体细胞突变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失常。但二者都认为癌变时是存在着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的。 二甲氨基偶氮苯(DAB)可诱发大鼠肝癌,对其致癌机理进行了许多研究。仍没有明  相似文献   

2.
前 言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DNA,蛋白质和少量RNA。DNA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DNA的一个节段。高等动物体内各种细胞的功能各异,即使是同一类细胞,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亦可有不同的功能表现,基本问题是在于染色质中基因的表达不同。染色质的蛋白质分为两类,即组蛋白与非组蛋白(NHCP)。近十余年来许多研究工作表明,非组蛋白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起重要的作用。非组蛋白是一类非均一性蛋白质,包含有各种复杂的酶系统,有些非组蛋白具有结构和调节作用。WangTung-Yue曾指出,非组蛋白能够影响基因的转录。他向含有纯化的DNA和RNA聚  相似文献   

3.
同工酶是由不同的基因位点或遗传变异的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这些多肽链可以结合成为纯聚体或杂交体,组成酶的多分子形式。同工酶组分的变化反映了其基因表达的改变。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M亚基(LDH-A基因编码的)和H亚基(LDH-B基因编码的)随机结合形成的。肿瘤组织里多见到M亚基含  相似文献   

4.
5.
对DAB诱癌早期(1~5个月)大白鼠肝细胞核染色质非组蛋白含量和磷酸化作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①诱癌1个月的鼠肝细胞核各部分蛋白质含量和非组蛋白总磷含量没有有意义的变化;②诱癌3个月的鼠肝细胞核各部分蛋白质含量和非组蛋白总磷含量显著增加,鼠肝出现肝硬变的趋势;③诱癌5个月Ⅰ组的鼠肝已形成癌块,非组蛋白含量增加,总磷含量增加,有显著意义。Ⅱ重组鼠出现肝硬化,非组蛋白含量降低,总磷含量比Ⅰ组低。这些结果提示:非组蛋白磷酸化作用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癌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和移植性肿瘤都可能产生一些正常细胞所没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往往存在于同种组织的胚胎时期。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某些癌胚性同工酶。葡萄糖:ATP-磷酸转移酶同工酶是其中的一种。此酶在哺乳类动物肝脏中存在四型同工酶,其  相似文献   

7.
大鼠体内存在三种分枝氨基酸转氨酶(EC2.6.1.6)同工酶。同工酶Ⅰ和Ⅲ分布广泛,同工酶Ⅱ仅存在于肝脏,K_m值较高,底物特异性严格,只能催化亮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转氨反应,并且受体内糖皮质激素和高蛋白膳食的诱导。同工酶Ⅲ是分枝氨基酸转氨酶同工酶的胚胎分子形式存在于肾、脑、卵巢和胎盘组织中。文献报导,各种Yoshida腹水型肝癌、Morris肝癌、各种化学致癌剂和致癌病毒转化的肝细胞以及自发转化的细胞中都出现胚胎分子同工酶Ⅲ。近十余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癌瘤组织中基因表达发生紊乱,产生一些相应的正常分化组织所没有的、或含量极微的基因表达产物,同时正常分化组织所特有的一些功能蛋白则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激酶(GK)是葡萄糖:ATP-磷酸转移酶的Ⅳ型同工酶,仅存在于第肝脏。其活性对宿主营养因素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反应敏感,禁食48小时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肝中GK活性下降,但重饲葡萄糖和给予胰岛素可诱导GK再现。已经证明这是新合成的酶蛋白,不是由于存在抑制剂或激活剂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以研究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动物分别于连续给药的第6周及停药后的第11周处死。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病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肝细胞胚胎性抗原(AFP)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5′—核苷酸酶(5′—NH)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改变。结果表明:停用致癌剂后,致癌剂对肝脏的非特异性毒性作用可以解除,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和SDH、5′—NT活性的恢复;但由卵圆细胞转化而来的增生肝细胞结节却具有癌前期病变的特征,表现为肝细胞异型、γ—GT和AFP阳性。  相似文献   

10.
口喂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肝癌,在总剂量达96.1±1.61毫克~180±0毫克,致癌日数90±1.73天~195±0天时,可使体重146±25.8克雄性大白鼠全部获得肝细胞肝癌。用断颈放血法杀死动物,材料用 Carnoy 氏液,Mossman 氏液和20%甲醛溶液固定,石腊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Schiff(PAS)反应、Feu-lgcn 氏反应与甲苯胺兰法染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哇巴因联合Na~+/K~+-ATP酶(钠泵)α1亚单位小干扰RNA(siRN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分析人肝癌临床组织标本、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细胞系SMC7721、Bel7402和HepG2细胞钠泵α1亚单位的表达.CCK-8法检测采用钠泵α1亚单位siRNA和哇巴因作用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状况,分析各组细胞的钠泵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钠泵α1、促分裂源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围期蛋白1(CyclinA)、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抑制因子(P21~(WSF1))表达的变化.结果 肝癌组织标本的钠泵α1亚单位密度值(174.7±16.8)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65.3±7.9,P<0.05);HepG2细胞钠泵α1亚单位表达明显高SMMC-7721和Bel-7402细胞(P<0.05).siRNA、哇巴因和联合用药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联合实验组效果更显著(P<0.05),0.03μmol/L siRNA组、0.1 μmol/L哇巴因和联合实验组细胞24、48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17.4%、20.3%、24.3%,37.5%、44.3%、51.2%,52.3%、70.2%、88.2%.各实验组均出现钠泵活性降低,以联合实验组最显著(P<0.05).0.1 μmol/哇巴因和联合实验组HepG2细胞S期比例从24.2%上升至66.5%和75.2%;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哇巴因组和联合实验组P21<'WAF1>表达上调而钠泵μ1亚单位、MAPK1、CyclinA、CDK2和PCNA表达下调.结论 钠泵α1亚单位siRNA联合哇巴因抑制HepG2细胞钠泵后可抑制细胞增殖,而P21~(WAF1)表达上调和CyclinA/CDK2/PCNA周期调控复合体生成减少可能是引起S期阻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下调CD133+
HepG2肝癌干细胞中CD133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分选技术筛选CD133+
HepG2细胞并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量,体外成球及体内成瘤实验
鉴定其“干性”;随后以CD133mRNA编码序列为干扰靶点,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CD133+细胞。应用RT-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CD133mRNA及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化疗药
物顺铂作用下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情况。结果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3.36±1.80)%,( 88.74±3.19)%;
CD133+细胞相对于CD133-细胞有更强的体外成球和体内成瘤能力;转染CD133shRNA后的细胞CD133mRNA表达明显受到
抑制(P<0.0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顺铂对转染CD133shRNA后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提高(P<
0.01),且其在顺铂作用下的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能显著下调CD133+肝癌干细胞CD133基
因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与人体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肝癌动物模型.方法 取体重150~200 g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以含二乙基亚硝胺(DEN,80×10-6)饮水,连续12周后改为自由饮水.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结果 病理学检查证实DEN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诱癌率为70.6%(36/51),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等三个阶段.结论 饲以低剂量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建立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二甲基苯蒽和二亚硝基哌嗪诱发大鼠鼻咽癌的综合作用。观察到处理一定时间后,单纯二甲基苯蒽、二亚硝基哌嗪处理的发癌率分别为13.3%、30.8%;而两药综合处理发癌率68.8%,明显高于前二组的发癌率(p<0.05),而且诱发的癌灶数多。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学致癌物能使致癌作用加强,为鼻咽癌的化学病因进一步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接触致癌性化学物质是皮肤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认为 ,细胞凋亡的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利用 7,1 2 二甲基苯蒽 (DMBA) /巴豆油两步法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模型 ,研究了化学诱癌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  动物为健康 6~ 9周龄昆明小鼠 80只 ,按时间 0、2 1、4 2、1 4 0d分为 4组 ,每组动物 2 0只 ,雌雄各半 ,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诱发按Bollag[1] 法有所改进。所有动物于实验第 1、8、1 5天背部脱毛区涂DMBA丙酮液 2 0 0 μl( 1 50 μg) ;第 2 1天起在相同部位涂 0 .2 5%巴豆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3 ,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AGEP引起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与不同浓度葡萄糖 (0 ,2 0 ,5 0 ,80mmol·L-1)体外孵育制备糖基化终产物 (AGEP) ,应用 [3 H] 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观察I-93对重度糖化的AGEP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ASMC)增殖的影响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及Greiss法观察I -93对AGEP引起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释放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结果 :I-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AGEP引起的ASMC增殖 ,其 [3 H] TdR掺入量和MTT比色法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9 .4%和 44 .2 %。随AGEP糖浓度的增加 (2 0~ 80mmol·L-1) ,BAEC培养液中ET 1含量亦逐渐上升 [(4 93± 63 )~ (779± 10 5 )ng·L-1] ,I -93 10 -7~ 10 -5mol·L-1能明显抑制重度糖化的AGEP促进ET 1释放的作用 ;I -93对AGEP灭活NO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结论 :I -93有抑制ASMC增殖的作用 ;对AGEP诱导的BAEC释放ET 1和NO间平衡失调有调节作用 ,在防治阻塞性血管疾病方面I -93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十种文题所述液晶,其通式为: (其中R为CH_3、C_2H_5……C_(10)H_(21)) 测定了它们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液晶相态和温度范围。应用为高温液晶固定液,对蒽油的组分分析和蒽、菲的分离,已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