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新文 《解剖学报》1994,25(1):6-12,T001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成年大白鼠隔-斜带(S-DB)复合体中,含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并与含胆碱乙酰化酶(ChAT)神经元的观察进行了比较。含PV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隔核(MS)、斜带垂直支(vDB)和斜带水平支(hDB)。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形状和大小在S-DB复合体的各个核区或同一核区都不相同,表明这些神经元具有多样的形态学特征。在整个S-DB复合体中,含PV和含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淋巴滞瘤脑病模型大鼠内侧隔核 斜角带垂直支 (Septummedialis verticaldiagonalbandcomplex ,SM vDB)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表达与空间参考记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记忆获得后及淋巴滞留脑病期间 ,大鼠SM vDB的NOS阳性神经元 ,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 )训练组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 96.91 % ,62 .96% (P <0 .0 1 ) ,与逃避潜伏期呈明显负相关 (SMr=-0 .7646,P <0 .0 1 ;vDBr=-0 .81 5 2 ,P <0 .0 1 ) ;细胞面积分别增加 42 .5 1 % ,3 5 .0 0 % (P <0 .0 1 ) ;免疫反应灰度值分别增加1 3 0 .5 1 % ,1 1 5 .41 % (P <0 .0 1 )。 (2 )脑病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 2 5 .91 % ,2 0 .1 3 % (P <0 .0 1 ) ,与逃避潜伏期呈明显负相关 (SMr=-0 .65 3 8,P <0 .0 1 ;vDBr=-0 .72 42 ,P <0 .0 1 ) ;细胞面积分别减少1 4.92 % ,1 2 .97% (P <0 .0 1 ) ,免疫反应灰度值分别减少 3 3 .3 4% ,41 .5 4% (P <0 .0 1 )。结论 :淋巴滞留性脑病神经元NOS表达减少 ,可能损害空间参考记忆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侯良芹  熊克仁  赵健 《解剖学杂志》2005,28(1):62-64,i004
目的:探讨大鼠蓝斑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隔外侧核(S1)和隔内侧核(Sm)的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与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相结合的技术。结果:S1接受来自双侧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占蓝斑核向S1投射神经元的60%左右,同侧居多;双侧蓝斑核都有NOS阳性神经元投射至Sm,占蓝斑核向Sm投射神经元的55%左右。结论:S1和Sm接受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蓝斑核NOS阳性神经元至S1的投射呈同侧优势,至Sm的投射双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成年大鼠前包氏复合体(pre Botzingercom plex)区L ENK、NPY、SP和5 HT 等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前包氏复合体区均有分布,其中L ENK 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梭形、三角或多角形,胞体直径为20~45 μm ; NPY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直径为15~42 μm ; SP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或三角形,胞体直径为12~25 μm ,以上三种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多,呈密集分布。5 HT 阳性细胞呈三角形或梭形,胞体直径为15~38μm ,数量少,呈散在分布。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神经化学特性及其神经元对呼吸等功能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邓小华  蔡维君  王淼  罗学港 《解剖学报》2001,32(1):34-42,T009
目的 了解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核水平支神经元内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A,TrkA)、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样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规律及两乾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核水平支TrkA、ChAT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和灰度值。结果 TrkA、ChAT分布于基底前脑神经元。生后1d可见TrkA表达,但生后5d才出现ChAT表达。生后20dTrkA、ChAT表达至高峰;生后30d下调,成年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老年鼠TrkA、ChAT样阳性神经元出现萎缩、数量也分别减少39.7%、33.3%;胞体平均面积分别减少15.7%、12.8%;平均灰度值分别减少29.9%、9.9%。同时,不同年龄大鼠T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记忆相关区域表达的改变,选用雄性SD 大鼠(青年组20 只,老年组40 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老年组又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改变。老年减退鼠内侧隔核、斜角带垂直支和斜角带水平支三个核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老年正常组分别下降了37.89% 、39.75% 和38.86% (P< 0.01)。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内侧隔核-斜角带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内侧隔核r= -0.8238,P< 0.01;斜角带垂直支r= -0.9076,P< 0.01;斜角带水平支r= -0.8138,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灰度值较老年正常组三个核团分别下降30.91% 、29.67% 和36.71% (P< 0.01),胞体面积较老年正常组减少29.05% 、17.52% 和37.87% (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丢失可能是引起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将老年大鼠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定量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SM-DB)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CFR)和NADPH-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其结果是:老年减退组大鼠和老年正常组大鼠相比较,SM、斜角带垂直支(vDB)、水平支(hDB)中的NGFR/NADPH-d双重反应阳性、NGFR单独反应神经元数也呈明显下降;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较老年正常组减少(P<0.05)。相关分析表明,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NGFR和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呈明显负相关。提示SM-DB的三类神经元都参与了老年记忆减退的机制,但以NGFR阳性神经元的损害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已成为神经科学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对四管阻塞造成的全脑缺血20min后再灌流0~24h的大鼠海马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再灌流0~6h之间CA2、CA3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均出现一过性减少.到24h时恢复三缺血前水平:而CA1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的减少出现于再灌流12h后。此外齿状回颗粒层及门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短暂性全脑缺血早期海马各区域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减少的不同时相特征.可能与海马各区域的不同缺血敏感性及不同缺血的病理学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应用单克隆抗胆碱乙酰化酶(ChAT)血清、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AEC成色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只猫的骶尾髓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为:1.ChA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L_7~Co_1节段前角各核团可见大量ChAT阳性神经元,它们可分为大、中、小3型。大、中型多极运动神经元的染色强度为淡至中等;小型神经元染色浓深,三者在核团内混杂存在。在骶髓中间带外侧核、中间带内侧核均可见梭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呈中等到深染;中介核内可见成色较淡的横向排列的长梭形神经元。在Ⅶ层内还可见成色深的中型多极神经元。在X层室周灰质中亦可见较深染的中、小型神经元。本文证明,后连合核区的腹侧部存在相当数量的小型阳性神经元,而在背侧部仅偶见于S_2节段。后角偶见小型淡染的神经元,散在于Ⅲ~Ⅴ层。2.ChAT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灰质各板层内均有分布,其密度依次为前角、中间带、中央灰质和后连合核区、后角。后角Ⅲ层者较密,Ⅰ层次之,而Ⅱ层甚为稀疏。前角诸核团内部及周围有阳性纤维分布,可见大量终扣与大、中型阳性神经元接触,还可见一些轴突末支上生有成串的终扣,围绕着一个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基部,与之形成多个接触点。在中间带各核团间有横行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相结合方法,观察斜角带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嗅球的投射。结果发现,当HRP注入嗅球后,HRPNOS双标神经元出现于斜角带核水平支外侧部和斜角带核垂直支腹侧部,也偶见于斜角带核垂直支背侧部,表明斜角带核有一些NOS阳性神经元投射到嗅球  相似文献   

11.
低血钙大鼠脊髓腹角钙结合蛋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金 《解剖学报》1998,29(2):174-177,I014
为观察低血钙对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低血钙大鼠髓腹角内钙结合蛋白免疫反应神经 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杏仁核簇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杏仁核簇内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杏仁核簇的大部分核团都含有NOS阳性神经元,其中,杏仁前区,杏仁基底核外侧部,杏仁基底核内侧部,杏仁外侧核后部,杏仁皮质核和杏仁内侧核均观察到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杏仁外侧核前部和杏仁中央核也见到少量NOS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神经元的出生前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松林  郑德枢  颜焱华 《解剖学报》1998,29(1):45-49,I007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9~40周人胎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PV)神经元及纤维的发育和形态。19周,少数含PV神经元出现于皮质板深部(相当于Ⅵ层处)。24周,含PV神经元仍仅见于Ⅵ层,但数量明显增加,多为双极细胞。26~29周,许多含PV神经元可见于Ⅵ及Ⅴ层,双级、多级及双簇细胞均可见。33~40周,Ⅴ、Ⅵ层含PV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并随胎龄增大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多为多极及双簇细胞。这些结果提示,Ⅱ-Ⅵ层含PV神经元遵循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另外,29~40周皮质Ⅰ层一些Cajal-Retzius神经元和水平纤维亦含PV;38~40周皮质Ⅰ层深部还可见较多含PV的小型神经元,散在分布于Ⅰ层含PV的水平纤维之间,提示PV可能参与发育过程中Ⅰ层内各种神经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 先用荧光素逆行追踪法显示基底前脑内投射至海马的荧光素标记神经元,观察摄片后再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荧光照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照片,辨认荧光素和nestin双标神经元。结果 在基底前脑注射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的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均存在荧光素标记细胞,其中一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在MS、vDB和hDB,双标细胞占逆行标记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3%、25%和20.6%;占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6%、15.7%和16.3%。结论 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向海马投射。提示在基底前脑有一个平行于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和GABA能投射的第3条通路。  相似文献   

16.
沈伟哉  郭国庆 《解剖学报》2001,32(4):317-319,T006
目的 观察人胎海马结构小白蛋白(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取孕龄为30周的人胎尸体,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结果 海马结构的各区域内均有丰富的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以锥体细胞怪最为密集。CA1、CA2、CA3始层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呈散在分布,胞体形态多样,细胞的突起伸向浅怪的始层和深层的分子层;分子层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较稀少。门区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密集,但细胞分层不明显,可见部分细胞的突起伸向齿状回;齿状回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集中分布于颗粒细胞层,其余各层在有少量散在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细胞染色浅谈,无明显突起,下托复合体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始层和分子层较稀少,细胞淡染,突起不明显。结论 海马结构的各区域均有丰富的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分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的颗粒层。各区域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发育成熟的时间可能并不同步,CA1-3和门区PV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发育成熟早于齿状回和下托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不同存活时间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内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且主要分布于终末内。切断一侧下颌神经后,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术后存活1周组的Vp背侧部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术后存活2周组的Vp背侧部、Vc背侧部、Vi背侧部,以及Vsup和Vmo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与术后存活1周组手术侧比较其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存活3周组上述部位内VGluT1样阳性物质表达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且与前两组手术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其中在Vmo内的表达几乎完全消失。结论切断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周围突可以导致其中枢突终末内VGluT1的表达水平下降;三叉神经复合体内部分VGluT1样阳性终末来源于外周。  相似文献   

18.
马晓凯  王滨  范凯  付元山 《解剖学报》2007,38(2):139-143
目的 探讨大鼠丘脑前核-海马下托复合体神经元环路的突触结构及谷氨酸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HRP束路追踪结合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结果 在丘脑前核内,可见HRP顺行标记的海马下托复合体传入轴突终末,终末多为卵圆形,内含圆形透亮突触小泡和数个线粒体.其做为突触前成分与HRP标记的树突或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胶体金颗粒标记胞体、树突、轴突终末等.HRP标记的轴突终末和一些非HRP标记的与突触后成分形成非对称性突触的轴突终末(Gray Ⅰ型)内,胶体金颗粒密度明显大于背景(胞体、树突、Gray Ⅱ型轴突终末等)的胶体金颗粒密度.其平均胶体金颗粒密度为突触后树突的3倍多,为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Ⅱ型)的6倍多.在两张邻近的连续切片,γ-氨基丁酸(GABA)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ABA胶体金颗粒浓重标记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背景标记极少;而非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Ⅰ型)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GABA阳性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在同一树突上可见GABA能轴突终末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和其他轴突终末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结论 丘脑前核内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轴突终末是谷氨酸能的;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皮质投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丘脑前核与投射至海马下托皮质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方法 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