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药物治疗是偏头痛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平肝通络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证实平肝通络颗粒对家兔脑膜血管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室完成.采用家兔脑膜血管.市售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 kg,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室饲养2周以上.干预平肝通络颗粒十二指肠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的颅通定对照,试验完成、血管管径恢复后,各再给药1次,30 min后由耳缘静脉按5μg/kg注射5-羟色胺.主要观察指标兔脑膜小血管管径值.结果平肝通络颗粒能够扩张正常家兔脑膜小血管管径,同时明显对抗注射5-羟色胺后兔脑膜血管管径的扩张,呈现双相调节作用.结论平肝通络颗粒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中缝大核是延脑腹侧中缝处的一个重要核团,在针刺镇痛、心血管活动调节、呼吸运动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其在消化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报道很少。目的:探讨中缝大核对家兔胃运动及胃电活动的调节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的机能实验室。对象:本实验于2002—09/2003—04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机能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70只,体质量2.0~2.5b,雌雄不拘,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Ⅰ级)提供,实验中随机分为7组,即生理盐水组、5-羟色胺组、赛庚啶组、P物质组、P物质拮抗剂组、吗啡组、去甲肾上腺素组。方法:通过中缝大核插管,分别向中缝大核内注射微量的5-羟色胺、赛庚啶、P物质、P物质拮抗剂、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利用霍尔效应原理同步描记家兔胃运动、胃电慢波的波幅与频率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中缝大核区微量注射5-羟色胺、赛庚啶、P物质、P物质拮抗剂、吗啡及去甲肾上腺素后胃运动、胃电的变化。结果:中缝大核微量注入5-羟色胺、P物质可抑制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慢波(P&;lt;0.05,P&;lt;0.01)。中缝大核微量注入赛庚啶、P物质拮抗剂后可使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慢波增强(P&;lt;0.05,P&;lt;0.01)。中缝大核微量注入吗啡、去甲肾上腺素后对家兔的胃运动和胃电均无影响(P&;gt;0.05)。结论:中缝大核内的5-羟色胺、P物质参与家兔胃运动和胃电慢波的调节,而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与中缝大核对胃运动胃电的调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3.
刘磊  赵士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910-3911,F003
背景:脑缺血时一氧化氮合成增加,参与脑缺血时脑血管扩张反应,但其释放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管径的相关性尚需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脑缺血时微血管管径与一氧化氮释放的关系。设计:随机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实施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成年蒙古沙土鼠8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定全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和电化学方法,测量沙土鼠软脑膜微血管管径和一氧化氮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微血管管径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脑缺血时,软脑膜细动脉立即收缩成线状,5min后开始舒张,缺血(40&;#177;10)min时,软脑膜细动脉扩张至最大值(56&;#177;16)μm,而后缓慢收缩;细动脉内的一氧化氮于缺血始合成增加,呈周期间断性释放,周期间隔为5~8min,持续时间3~5min,缺血10~40min,一氧化氮增至最大值(302&;#177;88)pA,而后逐渐减少,二者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886,P&;lt;0.001)。结论:脑缺血时一氧化氮分泌调控脑微血管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周慎  陈立峰  周重余  彭志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162-163,F0003
背景:补肾是治疗神经系统老化的主要方法,而神经系统老化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的密度减少、细胞老化和胞质中脂褐素颗粒沉积。目的:探讨滋肾健脑法对老龄小鼠脑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密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维生素E进行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材料:实验于2000-09/2003-11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鼠30只,益肾健脑1号药液(以下简称滋肾方),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研究室提供(由制首乌15g,桑椹15g,枸杞子15昏五味子6g,丹参30昏葛根30g,红花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远志10g,山楂10g,全蝎等药物组成,先将全蝎粉碎成细粉,余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入全蝎细粉即得),生药量为1.0g/mL。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蒸馏水,滋肾方组给滋肾方20.0g/kg,维生素E组给维生素E40.0mg/kg。均灌胃给药,体积为20mL/kg,1次/d,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1h,在麻醉状态下迅速处死小鼠。剪开颅骨,取出海马组织,在显微镜下计量CA1和CA3区的神经细胞数,计算出神经细胞密度值。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密度。②各组小鼠脑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3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密度:滋肾方组和维生素E组均高于对照组[CA1区:(3707&;#177;495),(3812&;#177;981),(257&;#177;372)mm^-2;CA3区:(2746&;#177;262),(2397&;#177;366),(1992&;#177;307)mm^-2,t=2.68~8.30,P〈0.05~0.01]。②滋肾方组和维生素E组能减少线粒体老化及胞质中脂褐素颗粒沉积和溶酶体等老化改变。结论:滋肾健脑颗粒对老龄小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密度减少和细胞老化有一定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麻素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男:女为11:19,平均年龄19岁,病程0.5~12年;治疗上常规偏头痛药加天麻素20d得到较满意的效果。对照组:26例,男:女为9:17,平均年龄18.5岁,病程4个月~10年,治疗上给常规偏头痛药。结果治疗组:头痛消失10例,头痛明显减轻16例,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明显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头痛消失3例.头痛明显减轻7例。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明显16例,总有效率38.5%。结论天麻素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人体及动物实验采样方法,均是在体外进行,存在诸多的弊端。目的:利用微透析活体采样技术,建立眼后节清醒动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比较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方法:纳入15只兔,制备眼内炎模型。将微透析探针植入清醒兔眼玻璃体内24h后,随机分成3组,即静脉注射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分别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注射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连续检测兔眼玻璃体万古霉素的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静脉注射组兔眼玻璃体内的药物浓度较低,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兔眼给药后72h,玻璃体内万古霉素的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微透析方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连续、在线、活体检测清醒动物玻璃体内药物浓度;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玻璃体内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布比卡因广泛应用于治疗及缓解因手术、炎症、肿瘤等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其镇痛作用时间不能满足临床对药物缓慢释放延长镇痛时间的要求。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仿豚鼠皮丘法,检测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为载体制成的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在家兔体内所具有的缓释效应。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材料:新西兰兔16只,体质量(2.58&;#177;0.17)kg。干预:实验于2002—09/1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完成。①采用仿豚鼠皮丘法建立动物模型。①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注射组皮下注射布比卡因注射液5mg/kg;微球组皮下植入布比卡因微球5mg/kg。注射组兔于射液后5,10,20,30,45min,1,2,3,4,6,8,12,24h及微球组兔于给药后0.5,1,2,3,4,5,6,8,12,24,36,4g和60h耳缘静脉采血1.5mL进行指标测定。(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布比卡因浓度及进行药物缓释作用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血浆中布比卡因浓度的变化和局麻药作用直径。结果:16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药浓度变化结果:注射组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且浓度较高,为2.4664mg/L,随后浓度快速下降。微球组血药浓度相对较平稳,达峰较晚,峰浓度=0.7781mg/L,且血药浓度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平均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②药效缓释作用结果:发现布比卡因微球组的镇痛作用时间较布比卡因注射液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布比卡因微球制剂在家兔体内具有缓慢释放镇痛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伊华  彭艳红 《现代护理》2004,10(5):427-427
目的 为减少脑膜白血病病人腰穿次数、增加治疗效果,本文采用椎管内穿刺保留置管给药技术治疗脑膜白血病。方法 腰椎穿刺后将硬膜外麻醉导管保留于蛛网膜下腔,通过导管注射化疗药物。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保留4周。1例保留3周.均完成一个疗程化疗,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椎管内保留置管后鞘内注射是治疗脑膜白血病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值得探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达到稳定无复流模型的大约克型猪20头,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10头,维拉帕米对照组10头。比较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山莨菪碱后的TIMI血流帧数变化。分别测量不同时间冠脉中段管径的变化。观察各组用药前后体表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QRS宽度的变化。结果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TIMI血流计帧数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可明显改善冠脉前向血流速度,TIMI血流计帧数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从改善的程度上看,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较维拉帕米更为有效,但未显出统计学差异。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在给药3分钟时对冠脉中段管径扩张作用最强。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给药5分钟时对冠脉中段管径扩张作用最强。结论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明显改善大约克型猪的冠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 2+-3级,并且影像显示心外膜管径也有一定程度扩张。  相似文献   

10.
卢惠苹  张雷  李希成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55-57,i002
目的:以家兔痛阈和反应时改变以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在脊髓的表达验证家兔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疼痛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完成。选用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2组,佐剂注射2组,佐剂注射后加吗啡2组,每组5只。皮内注射生理盐水7d,21d组作对照;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后7d组,21d组及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后7d,21d加用吗啡组。①各组兔的痛阈强度测定:将电流调至刚能引起家兔足趾回缩反应的强度,连测3次,间隔5min/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基础痛阈强度。②各组兔的反应时测定:将基础痛阈强度按3次/s连续刺激引起兔明显撤腿反应的时间为反应时,连测3次,间隔5min/次,取平均值。③应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测定c-fos和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兔于检测指标后当天,吗啡治疗组于吗啡注射后30min采集标本,脊髓灌注固定后切片。④进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30只家兔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家兔痛阈强度和反应时的变化:佐剂7d组与盐水7d组相比,痛阈明显下降[(3.00&;#177;0.57),(4.46&;#177;0-31)V,P&;lt;0.05],反应时明显缩短(15.92&;#177;1.57),(7.48&;#177;0.81)ms,P&;lt;0.01].其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②家兔脊髓c-fos阳性反应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佐剂7d组双侧脊髓背角有大量c-fos阳性表达,积分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P&;lt;0.05或0.01)。③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家兔右足跖注射佐剂后10h,右距小腿关节明显红肿,持续1周仍较明显。注射佐剂后7d光镜下右距小腿关节滑膜组织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注射佐剂后21d,滑膜细胞下纤维素大量渗出,甚至出现纤维素样坏死,滑膜脂肪垫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④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脊髓c-Fos蛋白阳性表达与痛阈、反应时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780,P&;lt;0.01)。结论: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可诱导家兔佐剂性关节炎。从急性期到慢性期,模型的疼痛逐渐减轻,脊髓c扣s在关节炎急性期表达最明显,慢性期有所减少,但仍较正常时表达增多;应用吗啡止痛治疗后,脊髓c-Fo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此结果进一步证明家兔疼痛模型的成立并且有客观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超声不但能精确地判断血管壁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性质,也能准确地对血管功能进行直观地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能否用于药物干预所致血管变化的评估。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3/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导管室完成。 材料:2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2.5~3.5kg,麻醉后分别分离和穿刺股动脉及颈总动脉,置入5F鞘管。 方法:将颈动脉处鞘管接压力换能器,在多导生理记录仪上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在X射线透视下,自股动脉处鞘管尾端插入20MHz超声导管至腹主动脉或胸主动脉处。稳定后,分别以2mL/kg自耳缘静脉给予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硝酸甘油,罂粟碱,在1min内推注完毕,而三磷酸腺苷给予“弹丸”注射。若血压和心率能够恢复至基线水平,则动物均给与上述药物。若血压和心率不能够恢复至基线水平,则停止药物的进一步应用,实验结束。每次给药前均使血压和心率恢复至接近基线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推注过程中记录超声影像以及血压,心电图变化。回放超声影像,观察并测量血管直径及面积变化。 结果:血管内超声可见兔大弹性血管管径及管腔面积减小时,血压随之下降。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硝酸甘油、罂粟碱以及三磷酸腺苷均可引起血管缩小,血压下降,与基础状态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非常直观形象地观察血管对各种药物的反应,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的作用,因而血管内超声可以用来筛选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2.
构建四氯化碳诱导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常用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筛选和评价,但目前很少有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观察造模过程中动物的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8—04存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实验动物巾心完成。材料: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雌雄各半,体质量1.75~2.25k,用于建立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40只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m=3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腹腔注射40gm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董生理盐水。1-3周四氯化碳剂量为0.1~0.2mL/kg,根据动物的情况每周注射2次:3-6周四氯化碳剂量调整为0.3-0.4mL/kg;6~8周为0.4~0.5mL/kg。于注药后4,8,12周分别留取肝组织和血清标本,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病理观察和生化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家兔肝脏大体及病理学改变,静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纳入口本大耳家兔40只,造模20d时,实验组家兔死广4只,原因主要为急性肝坏死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差。40d时死亡1只;50d腹腔注射因药物误入血管死亡1只。①对照组家兔肝脏外观呈暗红包,病理切片示: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实验组8周时,肝脏呈暗紫色,表面有轻微粟粒样改变,病理切片示:肝细胞点状及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呈早期纤维化症状。12周时,肝脏呈灰褐色,有较明显粟粒样改变。病理切片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问质纤维组织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为明显肝纤维化症状。③家兔血生化指标随着注药时间的延长,白蛋白含量及白球蛋白比值逐渐下降,球蛋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逐渐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前期明显升高后期又有所下降。结论:长期给予四氯化碳可导致家兔的肝纤维化形成,并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吲哚美辛在临床中最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 (IMC,消炎痛 )为非甾体抗炎药 ,是较强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本文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泌尿科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总述。1 偏头痛 [1 ]偏头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而引起的单侧头痛。其病理改变是颈内动脉分支收缩 ,继之颈外动脉分支及头皮动脉扩张 ,搏动增强而出现剧烈偏头痛。IMC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G)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其生化改变是血中 5 -羟色胺降低 ,血管壁中缓激肽蓄积 ,…  相似文献   

14.
绞股兰对小鼠脑血流量及耐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以菊  庞继兰 《现代康复》2001,5(5):117-117
目的:观察绞股兰对小鼠微循环及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57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3组。各组1次/d腹腔注射药物,连续10d。末次给药30min,每组随机抽取10只小鼠进行耳廓及脑膜血管微循环检查,并断头观察耐缺氧能力。结果:绞股兰50mg/kg组耳廓及脑膜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分别是0.61、0.64、79.4、77.3,同时耐缺氧能力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绞股兰25mg/kg组增增加耳廓血流量,延长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绞股兰能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艳春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02-1003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危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给予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阿托品等,用药过程加强监护,准确调节速率,确保用药安全。结果:应用微量注射泵可长时间、微量、匀速给药,在控制血压、血糖、镇静等方面比传统用药方法好,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流速均匀、精确度高,是ICU必备治疗用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定量药物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全麻药物对脑皮质功能有肯定影响,由于麻醉深度与麻醉剂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若能找出与麻醉药剂量相关性好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的脑区与频段,则此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在徐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成年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异丙酚2.5,5,10mg/kg^3组,每组12只,其中6只用于观察定量药物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另外6只用于观察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方法:每日14:00~17:00进行实验。3组兔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5,10mg/kg,药物均在30s内匀速注完。①将清醒兔俯卧位固定在兔台上,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别记录3组兔给药前和给药后20,30,40,50,60,70,80,90,100,110s,2,5,10,15,20,30min的定量药物脑电图。每时间点采样时间为5s。②记录兔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后,翻正反射均在1min内消失。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持续期越长(r=0.79,P〈0.01)。②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mg/kg对d: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mg/kg时,除左右顶区与2.5mg/kg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 结论: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针灸和西药关节腔注射对骨关节炎均有临床疗效,少见针灸联合中药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报道。目的:验证骨关节炎模型兔膝关节腔注射丹皮酚联合针刺足三里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不作处理)、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5组。后4组采用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复制出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模型组不作处理;中药组向兔右膝关节腔注射丹皮酚,1次/周,共5次;针刺组针刺兔双侧足三里穴,1次/d,共29次;针药组向兔右膝关节腔注射丹皮酚,1次/周,共5次,同时针刺兔双侧足三里穴,1次/d,共29次。于治疗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与结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组(P<0.05);而针药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显著低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提示膝关节腔注射丹皮酚联合针刺足三里可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关节软骨的破坏作用,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内皮素、一氧化氮作为一对维持血管张力,血流动力的平衡因子,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均有不同的反应,阐明高脂血症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和寻找保护血管内皮的方法及药物已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分析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内皮素-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材料:普通级健康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1.5-2.5kg,雌雄不拘。药饼由丹参、山楂、郁金、大黄、泽泻等按一定剂量比例碾为粉末,醋调为糊,制成直径5-8mm、厚2-3mm的药饼;艾炷:苏州东方艾绒厂,“神灸300灸”艾炷(型号:东方一号,批号:20021212)。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0完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灸组。除空白组外以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选两组穴位轮灸:Ⅰ组:巨阙、天枢(双)、丰隆(双)共五穴;Ⅱ组:心俞(双)、肝俞(双)、脾俞(双)共六穴。于实验开始第1天,选1组穴位,直接灸组兔将艾炷直接粘于穴位上点燃施灸,隔药灸组兔将去除底座的艾炷粘于置于穴位上的药饼上点燃施灸。每穴每次连灸4壮,每日1次,第二天换另一组穴位,两组交替,连灸40d。其余两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实验第41天,对各组动物进行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后内皮素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验动物治疗40d后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含量。 结果:实验过程中有5只兔因腹泻等原因死亡,其中空白对照组2只,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灸组各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55只。①隔药灸组血浆内皮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431.57&;#177;63.68),(500.14&;#177;75.41)ng/L,P〈0.05],但隔药灸组与直接灸组内皮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1.57&;#177;63.68),(429.08&;#177;77.07)ng/L,P〉0.05]。②4组血浆一氧化氮的含量虽然有模型组〈空白组〈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的趋势,但4组之间两两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7.17&;#177;16.55),(29.39&;#177;13.24),(30.24&;#177;20.25),(30.47&;#177;19.62)μmol/L,P〉0.05]。 结论:隔药饼灸和直接灸均对高脂血症兔血浆内皮素具有明显调节作用,且二者作用相近。对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迅速控制高血糖的差异。方法:把糖尿病患者分成多次注射(CIT)组和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5d内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比多次注射能显著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CSII治疗较CIT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或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远期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采用于细胞的血管再生疗法在梗死部位修复或重新建立有效侧支循环逐渐成为可能。目的: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兔缺血后肢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11在江苏省血吸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备兔后肢缺血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只。方法:分离培养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溴-2-脱氧尿苷标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实验组兔后肢缺血部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2周后行兔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移植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加速时间等;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分布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细胞移植2周后实验组免的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血流加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移植部位有抗5溴-2-脱氧尿苷染色阳性细胞存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部位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自体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