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前列腺炎的相关性。方法14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后行血清PSA水平检测的等相关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确诊有无合并前列腺炎,根据患者有无前列腺炎症分为2组,A组(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组)83例,B组(未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组)61例;然后将83例A组患者根据PSA水平进行分组,C组(PSA〈4μg/L患者组)32例,D组(PSA〉4μg/L患者组)51例。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与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结果A组血清中PSA水平(8.9±4.1)Izg/L,膀胱残余尿量(87.7±76.1)mL,前列腺体积(97.4±27.4)mL,明显高于B组;年龄(57.3±5.6)岁,明显低于B组。C组中重度基质炎症者构成比为31%,明显低于D组;中重度腺周炎症构成比为53%、中重度腺体炎症构成比为22%,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PSA升高水平与患者年龄、增大的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有关;PSA水平越高,前列腺基质炎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血清中PSA的增加具有病理意义,常可作为各种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依据。采用半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监测PSA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常用方法,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对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连续服用知柏地黄汤加味1~3个月,再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38例患者中31例有效,其中9例患者PSA恢复正常,11例降低,7例无效.结论知柏地黄汤加味对早期前列腺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尿通胶囊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观察尿通胶囊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临床研究 :将 486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86例口服尿通胶囊 ,对照组 1 0 0例口服前列康片 ,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前列腺的病理、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及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等。实验研究 :观察尿通胶囊急性毒性实验、抗增生实验及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临床观察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8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6.0 0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后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 ,PSA转阴 ,免疫球蛋白IgG、IgA均下降 ,IgM无明显变化。实验研究示 ,尿通胶囊 66g/kg ,4h分 3次给药 ,7日内无死亡 ,且小鼠活动正常 ;可抑制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上皮组织合成。结论 尿通胶囊的临床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可抑制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因合并感染导致肢端坏疽者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其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O.9%~1.7%,老年病人则可达2.8%~145%。而且,该病致残致死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1O%,截肢后3O天内死亡率为1O%,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需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谨就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概况作一综述。1西医治疗西医认为,糖尿病未消血管病变是发生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由于糖尿病患者处于一种高血凝、高血脂、高聚集状态,促使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造成血管腔…  相似文献   

6.
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腺醇终止早期妊娠(简称药物流产)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现对本所共148例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作一具体分析。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自1996年1月~1997年3月间月经停经5~7周,经妇科检查及尿hCG或腹部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早孕,既往月经基本规则,无药物流产禁忌的健康妇女148例,年龄17~41岁,平均27岁,孕次最多9次,最少1次.平均2.2次,平均产次为0.7次。1.2方法:米非司酮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提供,米索前列腺醇由澳大利亚进口。服法:于晨起空腹及午饭前空腹或午饭后2小时各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服3天…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3年2月~1995年12月采取7种不同止血方法行耻骨上膀眈内前列腺摘除术208例,现就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为59~87岁,平均70.1岁,病程均在2.5年以上。以急性尿潴留入院者153例(73.6%)、血尿入院者12例(5.8%),余43例(20.6%)均有尿潴留病史。伴有膀胱结石者6例(2.9%),BUN及Gr增高者21例(10.1%),肺结核者5例(2.4%),高血压者20例(9.6%)。前列腺Ⅱ°增生者118例(56.7%),Ⅲ°增生者90例(24.3%)。144例(69.2%)为两侧叶增生,64例(30.8%)属中叶增生。2治疗结果208例…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肿瘤相关性抗原,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预测复发。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浓度均明显上升,两者比值亦有所变化,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中PSA的浓度,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PSA浓度,其中前列腺癌(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82例,前列腺炎50例,同时做30例正常对照,并比较了2例肝癌,3例肺癌患者血清中的PSA。结果: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其血清中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前列腺癌增高的辐度最大。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治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特点,PSA水平愈高,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前列腺内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采用川参通注射液前列腺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前列康片治疗。经2个疗程(1个月)治疗后,以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量(MFR)、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PV)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63%,总有效率91.86%;对照组显效率43.24%,总有效率6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参通注射液前列腺内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起效快、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我院1995年10月~1998年6月间采用南京康友微波研究所生产的YWY-1型微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286例随访后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门诊病例及妇科普查中发现已婚妇女,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59岁。经产妇261例占91.3%,已婚未育妇女25例占8.7%。1.2诊断标准:根据高校教课书《妇产科学》第3版,宫颈糜烂分1度86例,1度119例,1度46例;宫颈息肉29例,宫颈腺囊肿6例。1.3治疗方法: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宫颈刮片检查无异常细胞,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排除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依据治疗计划,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植入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术后口服氟他胺内分泌治疗。结果:8例患者全部手术顺利,平均植入碘[125I]放射粒子42粒,1周后拔除尿管均可正常排尿,术后5~7d出院。随访术后3个月结果:PSA值平均为(1.7±0.6)μg/L;IPSS评分平均为(10.7±6.8)分。随访术后6个月结果:PSA值进一步下降,平均(0.9±0.4)μg/L;B超查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碘[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BPH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IPSS评分、血清总PSA浓度、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以及是否合并泌尿外科手术史同ED之间的关系。结果BPH患者168例,中位年龄67岁(29—87岁),ED患病率为90.5%(95%CI(84.7%,94.3%)),高龄(P〈0.001,HR=2.339,95%CI(1.445,3.785))、低最大尿流率(Qmax)(P=0.013,HR=0.946,95%CI(0.906,0.987))、合并泌尿外科手术史(P=0.029,HR=3.964,95%CI(1.064,14.767))为BPH患者中ED的显著性相关因素。结论高龄、低Qmax、合并泌尿外科手术史为BPH患者中E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列腺增生症(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年龄50~85岁BPH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本研究特定为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IPSS、Qmax、PS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BPH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密切相关,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Qmax、PSA无相关性。结论 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水飞蓟宾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的增殖是否通过减量调节前列腺上皮衍生的Ets(E26转录因子)因子(PDEF)的表达以及随后产生的前列腺特异抗原信使核糖核酸(PSA mRNA)的表达和PSA分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任钧国  刘建勋 《北京中医》2013,(11):826-829
目的研究肉桂对滋肾丸中盐酸小檗碱在正常大鼠前列腺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滋肾丸组(31.5s/kg)与知柏组(30.0g/kg)2组,每组25只,灌胃水煎液一次,药后1、3、4、6、14h,腹主动脉取血,摘取前列腺。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处理样品,用HPLC法测定血浆和前列腺组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0.01mol磷酸二氢钾(内含0.2%SDS)(43:57);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45nna。结臬盐酸小檗碱在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6—20ng/mL,最低检测限为0.3ng/ml,日内及日间RSD分别为5.77%与14.24%,平均回收率为98.87%;盐酸小檗碱在前列腺组织中的线性范围为1.25,100ng/mL,最低检测限为0.625n-ml,日内与日间RSD分别为8.7%与10.68%,平均回收率为97.21%。滋肾丸和知柏中盐酸小檗碱在前列腺中的分布系数分别为3,45与2.47;与知柏组比,盐酸小檗碱在前列腺中的相对摄取率为1.08,峰浓度比为2.10;滋肾丸组血浆盐酸小檗碱的c-明显降低(P(0.05),前列腺盐酸小檗碱的c。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在前列腺的渗透性较强,肉桂增强盐酸小檗碱在前列腺的渗透性可能是其引经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其比值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COUNTE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经临床确认的Pca、前列腺增生(BPH)、正常人血清中的fPSAt、PSA并计算其比值。结果Pca、BPH患者PSA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Pca患者PSA水平与BPH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PSA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PSA与tPSA联合检测并计算比值可提高Pc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肿瘤相关性抗原,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预测复发.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年龄与手术、前列腺体积的关系及超声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2007.7~2007.12间62例采用经腹壁彩色超声检查前列腺并经手术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年龄与手术、前列腺体积之间关系并分析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62例患者中40岁1例,50岁1例。60岁20例,70岁32例,80岁8例,平均年龄为70.8岁,前列腺左右径35~74mm,平均54mm,上下径24~75mm,平均45mm;前后径19~67mm,平均39mm;体积12~186ml,平均58.8ml。超声表现前列腺增生症时前列腺各径线均有增大,70岁以上体积明显增大。形态上对称规则多见。但随着年龄增加形态趋于饱满,易凸向膀胱,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腺回声减低,易伴发前列腺结石(33例)。结石以左右叶内片状的多见,其次以内外腺交界处的弧形结石多见。其中5例因有低回声结节,误诊为前列腺Ca。结论经腹壁彩色超声检查是,晦床常用的前列腺增生症检查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率高,但在与前列腺Ca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经直肠彩色超声,PSA或前列腺穿剌活检。  相似文献   

20.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大分子的可溶性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分子量330000~340000,等电点5.5,沉降常数7.7~7.9。其分子为一个长条状二聚体,长度50~60nm;含有3对多肽键,由二硫键连接。大量的文献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出血(DIC)、应激等有关,而且与冠心病(CHD)、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有关,因而纤维蛋白原的研究倍受关注。现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