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对象与方法从1998年6月~2001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986例,男696例,女290例。年龄平均43.6岁,左侧偏瘫625例,右侧偏瘫361例。方法:(1)改善肌力的训练:在肌力训练中,可着重进行健侧肢体练习,通过健侧抗阻力促发引起的联合反射,诱发患侧无力肌群的收缩。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上、下肢的肌力训练,并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的收缩。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上、下肢的肌力训练,并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参与多综合肌力练习,取代单轴位、单关节、单肌群参与的肌力练习,也可做坐站练习,上下楼练习等。肌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出现肌痉挛应立即停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康复系统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下肢机器人康复系统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施下肢机器人康复系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康复系统能加速和增强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2].1990年全球髋部骨折病例中近一半发生于欧洲、北美及大洋洲,预计到2050年,随着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老龄人口比重的加大,这些地区髋部骨折患者数将占据世界总病例数大部分[3].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一亿两千万,到2050年将达到四亿五千万[4],髋部骨折发生率可能也会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现状、影响因素、测评指标及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和措施。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术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积极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恢复肌力及其协调性、达到患者髋部最佳状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议住院期间康复医生介入骨科病房,指导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出院康复期,以家庭为主要场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给予持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家庭访视、电话指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以积极配合的态度,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身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折施行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是常见的并发症,常给患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本对186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4.1%。  相似文献   

7.
下肢骨折施行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是常见的并发症,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本文对186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为94.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8周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正常76例,基本正常4例,无轻度功能障碍及肩周炎发生。8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8.75%。结论: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319-2319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造成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卒中后肢体的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148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0年6月~2001年2月我科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其中脑出血43例,脑梗死105例。男75例,女73例,年龄38~89岁,平均68.7岁。肌力0~3级71例,3级以上77例。均经CT检查确诊。住院7~66d。1.2方法(1)消除心理障碍:耐心和病人或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颈部脊髓损伤(SCI)后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完全性颈部SCI和不完全性颈部SCI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检测20例完全性颈部SCI患者、20例不完全性颈部SCI患者以及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隐神经的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1)运动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末端运动神经潜伏期(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都低于10%;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都高于20%,且完全性损伤组CAMP异常率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5)。(2)感觉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为0。结论:颈部SCI患者双下肢运动神经存在轴索变性,完全性损伤比不完全性损伤更重,感觉神经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38.4±2.9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36.3±2.1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评估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周、12周和16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研究针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特点,设计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的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脑外伤病人,两组病人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病人在发病后(≤3个月)即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个月~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ADL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病人在发病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小组模式下进行康复训练对工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下肢骨折术后的工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理疗,研究组将患者按照受伤部位分成小组,以小组模式进行康复,对照组按照治疗师和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以及踝关节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HDMA、HMHD评测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经1个月、3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Lysholm、AOFAS、MBI评分均逐渐明显提高,HDMA、HMHD评分均逐渐明显降低(均P0.05),并且研究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均P0.05)。结论: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工伤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Background: Recovery of movement function of affected limbs after burn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burn.Both heat and non- heat factors can injure body and lead to permanent disability.We treated 36 burn dermatoplasty case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from February 1999 to February 2002 and gained satisfactory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进行下肢肌肉最大收缩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运动功能评定及功能独立性(FIM)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股四头肌、胫前肌最大收缩时的sEMG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2周继续提高(P0.01);观察组sEMG信号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FIM评分亦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ASIA运动功能及FIM评分较治疗8周后提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股四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肌力,并能提高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胡军  徐艳  王兰珍  林海燕  王传刘   《护理与康复》2017,16(2):103-106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双侧下肢运动康复管理对改善偏瘫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侧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两侧下肢交替运动和姿势管理康复疗法。在康复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FAC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步行参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对治疗后的步行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且分析步行参数和两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AC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步行参数,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在患侧步长上显著提高,在步宽和左右步幅差上显著下降,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10 m步行速度所用时间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在步行参数与两项评分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其中患侧步长与评分呈现正相关,步宽、左右步幅差、10 m步行速度呈负相关。结论双侧下肢康复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偏瘫步态和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