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导致多脏器病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糖尿病(DM)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迅速增高,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达国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发展中国家比例更高,青年2型DM患者逐年增加。DM属于多因子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致多脏器病变,病变分布广泛,尤以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及肌肉病变为多见,这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患者最容易并发的两种微血管并发症,而且危害严重.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许多研究结果提示,二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流行病学资料和家系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a)[Lp(a)]和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T2DM)以及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T2DM及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Lp(a)和Cys-C水平,比较其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的血清Lp(a)和Cys-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微血管病变的T2DM组相比,DR组和DPN组血清Lp(a)水平升高,而DN组血清Lp(a)和Cys-C水平均升高,并且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升高,血清Lp(a)、Cys-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Lp(a)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p(a)和Cys-C与2型糖尿病及微血管并发症具有相关性,Lp(a)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就发生改变,同时检测血清Lp(a)和Cys-C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系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微血管的改变可导致微循环障碍。本文在5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和血流变观察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2型DM病人D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治疗,预防和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糖耐量受损者、单纯T2DM无并发症者、T2DM合并小血管病变者、T2DM大血管病变者凝血功能,并与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T2DM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单纯DM组与并发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也有显著性差异,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无明显差异。结论 DM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凝血功能可以为DM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MD)患者甲状腺功能血清学多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6例T2MD患者,以是否患有亚临床甲减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147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T2DM+SCH组)129例,观察比较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激素与血管并发症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亚临床甲减的T2MD患者的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1)微血管病变与病程、TSH和SBP呈正相关(P0.05),与TT3、FT4和FT3呈负相关(P0.05);(2)大血管病变与病程、年龄、吸烟史、TSH、SBP、UA和LDL-C均呈正相关(P0.05);(3)有吸烟史的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非吸烟者增加1.63倍,TSH与合并亚临床甲减的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均存在相关性。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T2MD患者血管病变存在直接影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2019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通过彩超及眼底照相等相关检测方法分为单纯T2DM组32例(A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3例(B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32例(C组);选取健康体检者33例为正常对照组(D组)。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ADPN)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生化指标,分析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5(OH)D3与ADPN浓度从正常组、T2DM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到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PDN水平与FP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25(OH)D3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DPN、25(OH)D3为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DPN及25(OH)D3是保护因素,指标越高,则发生血管病变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四川省某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34)、骨量减少组(n=32)和骨质疏松组(n=20),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微血管病变组(n=23)和无微血管病变组(n=63)。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甲状腺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同时比较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TSH、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病变组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股骨颈及正位腰椎(L14) T值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TSH水平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与微血管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FBG及HbA1c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微血管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TSH、FBG、HbA1c水平与骨密度、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而积极监测T2DM患者TSH、FBG及HbA1c水平的变化或可为骨密度异常和微血管病变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熊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91-69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T2DM患者107例,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DM组52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55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采用凝固法测定各组血浆VWF:Ag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APN水平。结果T2DM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N水平显著降低,VWF:Ag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APN水平显著低于单纯DM组,而VWF:Ag水平显著高于单纯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和血浆VWF:Ag水平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血清APN和血浆VWF:Ag水平与T2DM发展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有关,其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诊疗、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M)患者并发慢性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是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甚为复杂,其中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起主要作用.我们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探讨2型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与早期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微循环状况,探讨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来医院就诊的均于阴道镜下病变明显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患者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41例外阴白色病变(其中鳞状上皮增生22例,硬化性苔藓19例)组织中CD34的表达情况,8例正常的外阴组织做对照。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的微血管数目(MVD值)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与正常外阴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硬化性苔藓(LS组)与鳞状上皮增生(SH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硬化性苔藓MVD值低于鳞状上皮增生。结论: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减少明显,鳞状上皮增生中血管数目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DM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早期DN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早期DN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及无微血管并发症的患19例正常人血清MDA、SOD、VitE水平。方法MDA要用硫代巴比妥酸法,SOD采用亚硝酸盐法,Vit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1.血清MDA水平:DM组显高于对照组(P<0.001),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P<0.001);2.血清SOD水平:DM各组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并发症组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01);3.血清VitE水平:DM组显高于对照组(P<0.001),无并发症组与有并发症组差异不显。结论糖尿病患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并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加重。血清MEA和SOD测定也许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般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及无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19例正常人血清MDA、SOD、VitE水平.方法MDA要用硫代巴比妥酸法,SOD采用亚硝酸盐法,Vit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1.血清MDA水平: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P<0.001);2.血清SOD水平:DM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有并发症组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01);3.血清VitE水平: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无并发症组与有并发症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并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加重.血清MDA和SOD测定也许可作为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郑丽丽  许琳琳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4):223-223,F0004
<正>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改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本文通过对9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分析,旨在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的差异,为临床监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魏铭  聂兴旺 《中国保健》2007,15(18):44-4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与尿中NAG和mALB在糖尿病(DM)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凝集法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当血GHbA1c正常时,DM尿mALB和NAG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血GHbA1c水平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血GHbA1c水平与尿mALB、NAG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不同血GHbA1c水平患者之间的尿mALB、NAG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GH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检测GHbA1c和mALB、NAG对于DM肾病的早期预防、控制血糖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HbAlc)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HbAlc≤6%的单纯糖尿病组46例和HbAlc>6%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43例,对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HbAlc>6%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HbAlc≤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