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结果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为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抗精神药物一般用药1周左右,症状缓解,部分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仍需带药出院维持一段时间。最终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老年患者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要引起注意,加用抗精神药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 采用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对观察组进行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对照组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对照组发病率42.85%;观察组70岁以上32例,术后精神异常9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7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其中1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1%;80~91岁15例,出现精神异常6例(其中4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3%.观察组发病率12.5%.结论 老年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经术前、术后早期干预,能降低精神异常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0例,其中人工半髋关节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8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平均82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在术后2~3周下地负重行走。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脑溢血,不能行走,2月后死亡。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假体选择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年龄65~98岁,平均76.9岁,生物型全髋107例,骨水泥型全髋94例,生物型人工股骨头104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82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50±10.3)min,出血量(149±27.7)mL,并发症发生率21%优于骨水泥型(61±11.5)min,(205±47.3)mL、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相对小,骨皮质厚,预计寿命长的患者选择生物型人工关节置换.年龄较大、体质弱,骨皮质薄的患者,选择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
廖化敏  官莉 《重庆医学》2015,(10):1435-143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用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全部或部分病损髋关节,以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1-2]。THR 能减轻髋关节疾病患者疼痛,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但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康复期,因而需加强对 THR 的护理,使其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文献[3]报道,康复训练是促进THR 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而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更是恢复THR 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出院 THR 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探讨其对 THR 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病变、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长期卧床,往往出现残废或死于大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尽早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功能。人工关节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良好的材料,是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使用年限长,可达20a以上,病人恢复快,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护理重点是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及进行出院指导。从1995年至今,我科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术后护理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潘洋 《吉林医学》2010,(33):6092-6093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情况,可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其他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跟踪随访2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接受者,对并发症的症状、原因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46例有术后并发症,多集中在疼痛、感染、骨折等症状中。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与否,与护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应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合理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结果,探讨围手术期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000年2月~2(}04年6月,为56例70岁以上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 术后多数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干劈裂,3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栓塞,1例术后脱位。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或其它髋关节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容易出现许多的并发症,因此作好围手术期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42例,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关节置换28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本组中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个月~11年)。死亡1例。优良率为71.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3.8%。结论: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纯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成功及术后恢复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总结。结果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5%、85%、88%,其中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在65岁以下的新鲜基底部或嵌插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经颈型骨折,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李远景  张德  丘宏伟  黄耀斌  汪璟  黄秀娟  黄健 《广东医学》2012,33(20):3129-313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规方法和术中联合调整前倾角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 对照组为18例(2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22例(2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调整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手术.结果 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人工关节前脱位,观察组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一般较大,全髋关节置换时联合调整髋臼杯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减小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颈外伤导致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所导致的髋关节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患者原有的病患关节,是重建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患者血液在深静脉出现异常凝结而阻塞静脉腔,引发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见于下肢,是 THA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2]。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 DVT 的形成及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3]。研究表明,THA 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率可达37.5%~70%[4],严重者甚至可以可造成 PTE,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被临床医护人员所重视[5]。为了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办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入选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工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破坏的关节面,以达到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原有功能,其手术后效果好,但出院后康复期较长,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面、系统护理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90例进行研究,围术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实行全面、系统护理,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对提高老年人髋关节置换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7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其术后康复过程.方法 70~99岁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平均83.6岁,均采用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50~65 min,平均55 min.21例患者均于术后1周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无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特异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人工关节在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认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4月共12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例患者在治疗1天后症状消失或缓解,4例5天后症状消失,1例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3个月,患者无精神异常复发及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病期间未出现跌伤、病理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关键,而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后,患者预后多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面、系统护理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90例进行研究,围术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实行全面、系统护理,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对提高老年人髋关节置换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丽华  潘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44-145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42例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关节置换28例.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0.5~11年),死亡1例,优良率71.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3.8%。结论: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中药效果佳,单纯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尤为有利。术后配合中药治疗.预后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功能训练、出院指导。结果:术后2~3周患者无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顺利出院。随访6~12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不痛19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3/4、微痛14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1/2、疼痛明显1例。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