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 10~ 15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将会更高[1] 。为探讨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我们对江苏省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9月在线ADR报告表进行了综合分析 ,为临床用药、减少肝损害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江苏省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9月上报给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合格ADR报告表共4 6 48份进行调查。经检索 ,发生肝功能损害病例共30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81岁 ,平均年龄 4 4岁。所收集病例符…  相似文献   

2.
116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病因学近年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16例药源性肝损害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引发肝损害的中成药占56.03%,中药汤剂占17.25%;影响生长代谢药占9.48%,中枢神经系统药占5.17%,抗结核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占3.45%,消化系统药和解热镇痛剂各占1.72%,其它占1.72%。结论:提示目前中成药引发肝损害病例较前增多,对其安全性的监测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药源性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一般比较严重。现将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1 氟西汀袁浩龙[1]报道1例男患者,因焦虑口服氟西汀20mgd、氯硝西泮2mgd。检查肝酶正常。服药2周后,感疲乏,体检发现肝大,AST410UL,ALT829UL,γGT860UL。怀疑为药物所致肝中毒,停药后,肝酶水平复常。2 干扰素阚褚明[2]报道1例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予常规护肝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第3周开始,辅以干扰素,300万U,qd,连用4周,第5周改为qod。第6周患者自感乏力、纳差、腹胀逐渐加重,且呕吐频繁,牙龈出血,黄疸加重,检查:A…  相似文献   

4.
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青 《天津药学》2011,23(4):53-55
药源性肝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排在首位,其次是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及患者应充分重视药源性肝损坏的危害,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源性肝损害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敏 《中国药业》1999,8(10):25-26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多见,其中药源性肝损害的报道亦愈来愈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临床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作回顾性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整理的资料来源于1989年~1998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共86种,其中国家级19种,省级54种,学报13种、文献214篇。药源性肝损害病例共222例,涉及药物96种(其中中药、中成药23种),所有病例均是在合理治疗、正常剂量服药后引发药源性肝损害。2资料分析2.1药源性肝损害所涉及的药物品种见表1。2.2临床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4~2005年报道的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病例个案,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中,涉及12大类50种药,分布较广。其中前三位是:抗微生物类药品占34.6%,循环系统的药品占17.9%,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占12.8%。结论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而引起的肝功能损害。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广泛应用,各种新药特药不断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多种药物合用,使药源性肝损害发生率明显增高,日渐引起各界的重视。1 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1.1 抗生素及抗结核药 本类药物可以引起肝细胞损害。土霉素可致肝肿大、黄疸、脂肪肝等。四环素可造成妊娠期妇女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无味红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胆汁郁积的发生率为2%~4%。氯霉素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毒性大,可引起SGPT升高及肝损害。利福平即可以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又可以造成肝汁郁积,在抗结核治疗时,常将其与异烟肼合用以增强疗效,但两者合用毒性高达35%。因为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与异烟肼合用,使异烟肼的肝毒性代谢产物乙酰肼增多,因而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8.
105例药源性肝损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院近 4年来收治的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来源 我院收治确诊为药源性肝损害病例 10 5例。女45例、男 6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77岁 ,平均年龄 43.7岁。1.2 病例入选标准 入选病例均为已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诊断标准依据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1]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查阅了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史记录。2 结果2 .1 药源性肝损害在原发疾患中的分布、涉及的药物品种、临床分型、肝功能分布情况统计见表 1~ 4。表 1  10 5例药源性肝损害原发疾病统计…  相似文献   

9.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07例药源性肝损害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引起肝损害的例数较多的药物为异烟肼、小柴胡汤、丙硫氧嘧啶等。致肝损害的因素较多,近半数病例起病隐匿。因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眼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CNKI载录的178例药源性眼部损害的相关临床病历资料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药源性眼部损害案例男102例,女76例,主要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共涉及10大类药物112个品种,抗微生物药最多有54例。结论药源性眼部损害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加强对重点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眼部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412例药物致心脏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2例药源性心脏损害中,循环系统药物占30.58%,抗微生物药占14.81%。药源性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等。结论:临床要加强对药源性心脏损害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提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药剂科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的住院病历3762份,对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源性肝炎38例,患病率为1.01%;致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有9类;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黄疸;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多项肝功酶类指标升高。结论药源性肝损害可由多种药物引起,起病隐匿,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有法  王红艳 《中国药业》2010,19(15):43-44
目的分析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药源性肝损害患者相关资料共189份,从药物因素和患者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涉及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有抗菌药物、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心血管用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126种,原发病以皮肤病、结核病、关节炎、前列腺增生、高血压、高血脂等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为主,表现为肝细胞受损、肝内胆管瘀积等病理变化,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痊愈181例,好转8例。结论临床应强化安全用药意识,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必要时监测肝功能。发现疑似肝脏损害,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源性视力损害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视力损害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的137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药源性视力损害共收集到159例,抗微生物药物58例,占36.48%;其次为麻醉药物19例,占11.95%;消化系统药物15例,占9.43%;内分泌系统药物13例,占8.18%,其他类药物54例,占33.96%。临床表现以双眼损害为主,中、轻度视力损害占69.81%,严重的视力损害占30.19%。结论:临床应重视药源性视力损害,加强用药监护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药源性肝损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蕙  但菊开 《医药导报》2009,28(9):1231-1233
[摘要]肝脏是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最主要的场所,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药物在此进行聚合、氧化、还原、羟基化以及去甲基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从而在全身诸个脏器发挥效应。因此,肝脏是最易遭受药物影响造成损害的器官。据统计,包括中草药在内,有1 000余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如很多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神经系统药物等。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基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对药动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药源性肝损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亦为预防和减少药物引发肝损害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普遍认为,药源性肝损害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或机体免疫系统相关。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可因所用药物和患者个体特异性而有较大差异,通常按临床病理可分为急性药源性肝损害和慢性药源性肝损害两大类。发生药源性肝损害是多因素的,药物本身毒性、药物的剂量、患者的年龄、性别、对药物的敏感性、免疫状态、病理状态、联合用药等都可能在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disease)的报道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较常见的,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本文就药源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加以论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49例药源性肺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以“不良反应、肺水肿、哮喘、肺炎、呼吸抑制、肺结核”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2005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肺损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药源性肺损害的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70.8%)的中老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哮喘(77.6%)和呼吸抑制(16.3%),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感染药物(39%)和中药制剂(16%),大多数(55%)在给药后30min内出现。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李锡岩 《中国药事》1991,5(2):116-118
许多药物能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然而有些药物则能对胃产生严重损害,如引起或加重溃疡,诱发胃出血及穿孔等。易引起消化道损害的药物除阿司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外尚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凝血药、乙醇、氯化钾片剂等。 本文仅就常用几种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及损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何仁  王丹  吴玮芳 《海峡药学》2013,25(2):216-218
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国内外常见且较严重的药源性疾病,一些药物引起的常见的药源性肝损害屡有报道,我们也都熟知,但我们往往忽视药物引起的罕见的药源性肝损害,本文就临床用药过程中引起罕见药源性肝损害的五大类药物进行综述,望广大临床医师和药师警惕,并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