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单抗及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法检测7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其中T淋巴细胞型(T-ALL)26例(35.6%),B淋巴细胞型(B-ALL)43例(58.9%),T/B混合型(T/B-ALL)4例(5.5%)。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分别为21.9%及65.75%。My^+ ALL中CD^+34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My^- ALL(59.65%)(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强烈连续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DFS)。方法 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依次进行①VDLP诱导治疗,②CAT巩固治疗,③HDMTX髓外白血病防治,④VDLP+EA早期强化,⑤维持与定期强化治疗5a。结果 初治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96%,HR-ALL和SR-ALL的5a持续缓解率(CCR)或DFS分别为62.1%和65.3%。结论 在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分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流式免疫分型研究,探讨CD19,CyCD79a,CD7,CyCD3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对28例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和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骨髓或静脉血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CD45/SSC设门,MPO以阳性细胞数≥3%为该表型表达阳性,其他白细胞分化抗原以阳性细胞数≥20%为该表型表达阳性。结果:14例B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19(100%)和CyCD79a(93%);14例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7(100%)和CyCD3(100%);CD10,CD34,HLA-DR,CD38等非系列相关性早期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较高的表达频率。结论:在ALL已经明确的情况下,CD19和CD79a是确定B-ALL最重要的单抗:CyCD22是B系列最特异性单抗,但敏感性过低;CD7和CyCD3是确定T-ALL最重要的单抗。 相似文献
4.
11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与临床表现及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11例初治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比较不同免疫表型ALL的临床表现、强的松反应、首次诱导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CR)的治疗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ALL中B细胞型81例(73.0%),T细胞型16例(14.4%),B/T混合表达14例(12.6%),My+-ALL25例(22.5%),FAB分型与免疫分型无明显相关性;T—ALL患儿淋巴结、肝、脾明显肿大,纵隔肿块发生率及外周血WBC计数高于其它两型(P〈0.05),强的松反应敏感率、首次诱导CR率较低,达到CR的治疗时间长;B、T细胞型和BFF混合表达型ALL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75.0%和83.3%,三者无明显差异;My^+-ALL与My^--ALL的CR率、三年生存率、复发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所提供的信息有限,应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治疗反应等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8例免疫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探讨不同表型ALL缓解率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8例形态学分型为ALL的患儿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进行分析,并与细胞组织化学(FAB分型)进行比较.对所有ALL患儿进行化疗,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结果:128例患儿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1.25%,有16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28例ALL患儿中104例表达淋系抗原,纯B系抗原表达52例,纯T系抗原表达22例.淋系中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30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主要表达CD33、CD13,4例ALL-L2为纯髓系表达,8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淋系表达,8例为未分化型,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2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其中在B-ALL中CD19敏感性最高,在T-ALL中CD7敏感性最高,HLA-DR、CD34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伴髓系表达的ALL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髓系表达者(X2=17.26,P=0.028).结论:免疫分型能助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是对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儿童ALL采用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重医儿童医院近3年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初步评估1999年全国ALL诊疗建议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3年4月共收治初发ALL 192例,参照1999全国诊疗建议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进行MIC相关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3年收治ALL病例数逐年增加;婴儿患者中高WBC者为77.78%,而10岁以上组为7.68%。B-ALL和T-ALL分别占59.89%和7.76%,合并髓系标志表达者11.65%。具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者为86%,激素实验不敏感者10%,HR-ALL占49.66%。接受化疗者47例,CR率91%,进入维持治疗18例,骨髓复发5例,其余未随访治疗。15例坚持治疗,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87%。结论:治疗前MIC分型和危险因素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规范化疗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按照1999年诊疗建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CR、髓外白血病预防和DFS。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方法对169例初次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抽骨髓进行形态学检查,常规染色分类,同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A-醋酸奈酚酯酶及氟化钠抑制等试验。按FAB标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型。骨髓染色体检查,采用24小时培养法或直接培养法。常规低渗,固定,行G或R显带,进行染色体分析。每例分析10~30个中期分裂相。异常克隆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ISSN,1985年)的标准命名核型。结果在169例患者中,69.2%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改变,其中结构异常占35.5%,数目异常占33.7%,M2、M3、M5、M4畸变比率较高,分别为27.8%、24.3%、7.1%、3.6%,占染色体畸变总数的90.8%,M1、M6次之,M0、M7较少有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异常以t(8;21)、t(15;17)、inv(16)畸变最多。t(8;21)在M2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0%,t(15;17)在M3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92.9%,inv(16)在M4畸变核型中检出率为66.7%。结论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形态学分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表明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对40例中国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正常核型为40%,染色体数量异常占42.5%,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7.5%,特异染色体异常包括有t(9;22)(q34;q11),t(4;11)(q21;q23)和t(8;14)(q24;q32)及环状染色体等.分析了2例急淋患者初发和复发时核型的变化,显示复发时有附加异常。研究认为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分析(MIC)有助于急淋的诊断和分型。此外,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急淋白血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杨亚萍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仇惠英,夏学鸣,薛永权摘要分析50例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系统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结果显示,FAB分型与MIC分型一致率为96%;免疫学分型与MI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表型、染色体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4岁,n=57)和成人组(>14岁,n=82)。检测并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所有患者随访5 a,记录患者完全缓解(CR)、复发、总生存期(OS)、中位OS等。采用Cox模型分析ALL患者复发、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9例ALL患者均进行免疫表型检查,其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115例(82.7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18例(12.96%),非T非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L)3例(2.15%),T/B双表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型)3例(2.15%)。成人组与儿童组患者的免疫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LL患者的干/祖细胞标志CD34、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阳性率明显低于B-ALL患者(... 相似文献
11.
用10种识别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对33例经形态学诊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比较和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某些免疫表型之间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显示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基本一致,而且比形态学分型更完善。提示细胞表面标记分析具有临床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SC散点图设门方法,对92例初发性B-ALL患者的骨髓幼稚细胞表面及胞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明显特征: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TdT最为常见;髓系抗原CD11b、CD13、CD15和CD33亦可见明显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6.7%、42.4%、17.4%和37.4%.不同亚型比较,前前B-ALL中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的表达率均在90%以上,而不成熟B-ALL不表达CD10,CD11b、CD13、CD33主要在前前B-ALL上表达,CD15则在前B-ALL中多见.儿童B-ALL的免疫表型与成人B-A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LL的异常骨髓细胞具有明显的本系列特征、原始细胞标记和跨系表达.且不同免疫亚型的B-ALL具有一定的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13.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跨系表达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跨系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35例ALL(111例B-ALL,24例T-ALL)患者幼稚细胞表面及胞质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在ALL中,髓系抗原(M)表达64%,T和B亚型中髓系抗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D13表达最为常见(40%),其次是CD33(37%)、CD11b(20%)和CD15(16%),CD13和CD33在CD34^+病例中的表达均高于CD34^-病例。B-ALL中,T系抗原CD4、CD2和CD7分别在19例、2例和2例中表达,CD4^+和CD7^+病例通常共表达CD13和(或)CD33;T-ALL中2例CD19表达者均伴CD13/CD33表达。结论 ALL伴髓系表达的频率较高(B^+M^+,T^+M^+),偶尔出现B系,T系和髓系共表达的表型(B^+T^+M^+),B系T系共表达但不伴髓系表达的表型(B^+T^+M^-)极少,跨系表达多存在各未成熟的阶段,髓系抗原表达与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所致的出凝血改变、相关原因及对策。方法前瞻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L-asp的ALL患儿51例,1)分析应用L-asp前、中、后出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AT)变化,并比较不同化疗强度(高、标危方案)和不同化疗阶段(第1、2、3次应用)出凝血指标变化;2)分析出凝血变化与血小板、D-二聚体和肝损害的相关性;3)探讨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纤维蛋白原的意义。结果51例患儿中,1)应用L-asp中、后期,Fib和AT值显著降低,但不同化疗强度和不同化疗阶段对L-asp中、后出凝血指标变化无明显影响。2)应用L-asp中、后期,血小板、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肝脂肪变性与应用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3)进行预防性补充输注的病人无血栓、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ALL患儿应用L-asp后Fib和AT显著下降;其改变与化疗强度、化疗阶段、凝血因子消耗及肝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预防性补充输注可能会减少血栓/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和探讨5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分型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收治的56例儿童ALL,按中山医科大学99(SUMS99)方案的分型标准,标危型ALL(standard risk-ALL,SR-ALL)33例,中危型(middle risk-ALL,IR-ALL)12例,高危型ALL(high risk-ALL,HR-ALL)11例;所有患者按SUMS99方案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4周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SR-ALL组和IR-ALL为100%,而HR-ALL组为72.73%(8/11),6周才CR者3例。S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17.1±6.4)d,I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4.5±5.6)d,H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9.9±6.3)d。本组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23.0%,其中死于骨髓复发者9例,死于感染者4例。本组目前无病存活共43例,其中SR-ALL组为90.9%(30/33),IR-ALL组为83.3%(10/12),HR-AL组为27.3%(3/11).SR- 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5.2个月,I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6.8个月,H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5.3个月。2例HR一ALL患者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分型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达到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本方案仍然未能解决HR-ALL的疗效,选择合适供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今后改善HR-ALL预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和探讨5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分型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收治的56例儿童ALL,按中山医科大学99(SUMS99)方案的分型标准,标危型ALL(standard risk-ALL,SR-ALL)33例,中危型(middle risk-ALL,IR-ALL)12例,高危型ALL(high risk-ALL,HR-ALL)11例;所有患者按SUMS99方案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4周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SR-ALL组和IR-ALL为100%,而HR-ALL组为72.73%(8/11),6周才CR者3例。S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17.1±6.4)d,I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4.5±5.6)d,HR-ALL组早期缓解时间为(29.9±6.3)d。本组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23.0%,其中死于骨髓复发者9例,死于感染者4例。本组目前无病存活共43例,其中SR-ALL组为90.9%(30/33),IR-ALL组为83.3%(10/12),HR-AL组为27.3%(3/11).SR- 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5.2个月,I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6.8个月,HR-ALL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5.3个月。2例HR一ALL患者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分型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达到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本方案仍然未能解决HR-ALL的疗效,选择合适供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今后改善HR-ALL预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60 例FAB分型拟诊为M5 的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4 例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5 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1 例最后诊断为M5 的患者中,免疫分型显示8% 裸型,49% 表达CD34 ,髓系标志以CD13 表达最高,其次为CD33 和CD14,分别有24 % 和18% 的患者表达T 系和B系相关抗原。结论 免疫分型对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平均3年零3个月后作了随访小结。结果:19例放弃治疗(38%);断续治疗1年者8例,其中2例已自动停药2~3年并且无病生存,余6例失访;23例能长期坚持治疗,其中3例死于感染,11例持续完全缓解至今,9例复发。在接受治疗的病例中,3年零3个月生存率为42%(13/31)。统计结果表明,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低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与无病生存期(EFS)的关系。方法 对48例初发末治疗的儿童ALL,用免疫酶标法测其骨髓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治疗采用1993年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白血病诊疗建议》。结果 40例为My^-BL,其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率97.5%,化疗2年内EFS82.5%,3年内EFS72.5%。4例My^ BL,首次诱导CR率50%,化疗2年内EFS25%。3例My^TL首次诱导均CR,但EFS与My^ BL基本类似。结论 目前儿童ALL的免疫表型测定在判断其疗效与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