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和生存的差异。方法分析1992年至2001年10年间收治的3751例肺癌病例,研究非吸烟者肺癌及吸烟者肺癌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肺癌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及生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吸烟者肺癌2545例(67.8%),非吸烟者肺癌1206例(32.2%)。男性肺癌80.3%为吸烟者,女性10.5%为吸烟者。不同病理类型中以鳞癌的吸烟率最高83.7%(1347/1609),其次为小细胞肺癌75.1%(373/497)。非吸烟者肺癌的女性比例、腺癌、第二原发癌比例、进展期比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等方面明显高于吸烟者肺癌;吸烟者肺癌伴随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鳞癌比例和采用手术治疗等高于非吸烟者肺癌。总体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吸烟和非吸烟者肺癌在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等存在差异,但生存情况无差异。对于肺癌病例,根据患者的吸烟状况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探讨影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疗效的因素,提高对女性肺癌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88年至1993年期间126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全部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254例,男性1009例.结果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仅有7.8%的女性病人有吸烟史,78%的病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正常,手术以肺叶切除为主,占80%,手术切除率95%,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病理组织学类型腺癌159例(62.6%),鳞癌65例(25.6%),大细胞癌13例(5.1%),腺鳞混合癌17例(6.7%).术后5年生存率36%.结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吸烟与女性肺癌的发病关系不密切,病理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术前分期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时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前微转移病灶检测将影响术后生存率,提高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疗效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40岁以上或吸烟的女性及配偶吸烟之女性可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发病特点、诊疗手段演变,进一步提高女性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9例女性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9例女性肺癌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占78.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58.3%;农民168例,占38.3%;家庭妇女149例,占33.9%。不吸烟的女性患者中以腺癌多见,占59.9%(236/394);鳞癌与小细胞癌分别占19.5%(77/394)、16.5%(65/394)。影像学检查中周围型肺癌占63.3%,以团块影表现居多(39.9%),其次为肺不张合并胸腔积液(23.2%)。气管镜下表现以直接征象(浸润性、增生性改变)为主,占19.1%;鳞癌以增生性表现为主,腺癌则以浸润性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占25.3%(111/439),单纯手术占24.8%(109/439),放弃治疗占41.4%(182/439)。结论女性肺癌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农民、家庭妇女占大多数;病理类型中以腺癌最常见,周围型居多,确诊时多已属中晚期。对于女性肺癌应提高认识,早发现、早诊治。  相似文献   

4.
816例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816例肺癌患者,比较两组肺癌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按照性别计算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居住地对于发病的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观察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40岁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间4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40岁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病理类型中以鳞癌居多,病理分期多见Ⅲ期;对照组患者中则以小细胞肺癌常见,病理分期亦多见Ⅲ期。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0.95%,低于对照组的6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生存率则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吸烟者是肺癌高发人群,多发鳞癌Ⅲ期,预后不佳,控制吸烟应是防治肺癌及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8例资料完整的青年(≤45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期、体力状况评分、血清CEA、CA125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58例规律治疗的青年肺癌患者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比较。结果: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血清CEA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肿瘤分期、PS评分、血清CA125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靶向治疗的PFS较化疗患者长(P<0.05),未突变组患者接受化疗PFS较靶向治疗患者长(P<0.05)。结论:青年肺癌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及血清CEA相关。青年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检测,突变患者首选靶向治疗,未突变患者接受化疗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以探讨老年晚期患者的EGFR突变类型及突变特征。方法 45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NSCLC的病理组织标本,经基因测序法检测其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对EGFR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NSCLC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为37.8%,其中外显子19约占52.9%;外显子21占41.2%,两者合占基因总突变数的94.1%。外显子19突变主要发生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第746~753位密码子上,均为碱基删除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del E746-A750;外显子20突变1例,突变发生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第768位密码子上的错义突变;外显子21突变发生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第848、858、861位密码子上的错义突变,而L858R是最常见类型。突变阳性率,男性22.7%,女性52.2%;吸烟者15.4%,非吸烟者46.9%;鳞癌14.2%,腺癌48.4%;Ⅲ期26.5%,Ⅳ期36.8%,EGFR基因突变率在性别比例、吸烟情况以及病理类型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学意义(P&lt;0.05);在肺癌分期的比较,差异无意义(P&gt;0.05)。结论 (1)EGFR基因突变约占NSCLC总数的37.8%, 以外显子19、21突变为主。(2)EGFR主要突变类型为碱基删除突变、错义突变,大部分突变发生在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其中,半数以上存在复合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筛查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住院的72例单纯COP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吸烟指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寻找影响COPD合并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咯血、消瘦、胸痛、肺不张、胸腔积液等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患者占比、吸烟指数>400支·a-1的患者占比、男性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0岁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肺癌确诊方式以气管镜活检为主(64.29%),病变部位以右肺为主(52.86%),病理类型以鳞癌及腺癌为主(85.7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84.29%),初次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发生转移(84.71%)。结论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130例,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85例,青年组(年龄≤40岁)45例。对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有无吸烟史、是否伴有胸痛、病理组织类型及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居多,青年组女性患病比例及吸烟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合并肺部疾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胸痛史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鳞癌比例高于青年组,腺癌比例低于青年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均低于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癌相比于青年人肺癌以男性、鳞癌比例较高;而青年人则以腺癌为主,半数伴有胸部疼痛及吸烟史。对所有的肺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3年来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住院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对该院2010年-2012年期间1521例肺癌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易感因素,病理类型等方面的特征。结果:1 521例肺癌中男性1 124例,女性397例,发病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60岁,左侧553例,右侧870例,未注明部位100例。有明确病理类型中,鳞癌397例,腺癌266例,小细胞癌89例,大细胞癌3例,其它49例。有吸烟史427例,慢性肺部疾病史487例等。结论:近三年来肺癌的发病趋势平稳,男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发病有上升趋势。肺癌发病右侧多于左侧。有明确病理类型中,以鳞癌为主;不同性别患肺癌的病理类型有所不同,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高发年龄段均为5091岁,平均年龄60岁,左侧553例,右侧870例,未注明部位100例。有明确病理类型中,鳞癌397例,腺癌266例,小细胞癌89例,大细胞癌3例,其它49例。有吸烟史427例,慢性肺部疾病史487例等。结论:近三年来肺癌的发病趋势平稳,男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发病有上升趋势。肺癌发病右侧多于左侧。有明确病理类型中,以鳞癌为主;不同性别患肺癌的病理类型有所不同,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高发年龄段均为5079岁。本组调查数据中,肺癌相关危险因素(吸烟,嗜酒,慢性肺部疾病史等)在肺癌中所占比例有差异;除顺庆区外,不同地区的肺癌就诊人数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均为病理证实的、至少接受过一个方案全身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六项入组标准,给予单用特罗凯150mg/d,服药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特罗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中位治疗时间为(4.2±1.4)个月(0.9~8.1个月);客观有效率为30.5%;疾病控制率为57.6%。性别、吸烟史、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对疗效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进展时间(204±21)d;中位生存期(365±23)d,1年生存率31.1%,其中肺腺癌的疗效的客观有效率最高,占38.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发生率为16.7%。结论特罗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叶汉深  何本夫 《海南医学》2014,(20):3086-3088
目的:探讨ALK、K-ras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放大聚合物法、EUvison法检测12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中ALK、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ALK和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120例患者ALK蛋白阳性表达17例(14.17%), ALK蛋白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内,少数位于细胞膜上;K-ras蛋白阳性表达66例(55.00%),K-ras蛋白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内和细胞膜上;ALK和K-ras蛋白均在抽烟史、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K蛋白在有抽烟史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抽烟史者,在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在高~中分化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ras蛋白在有抽烟史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抽烟史者,在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在高~中分化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和K-ras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是否有抽烟史、临床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胃癌的回族患者210例,汉族患者216例,统计相关病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回族胃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疼痛、体重下降、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34.8%(回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族胃癌家族史阳性率9.33%,略高于汉族(P〉0.05),回族吸烟饮酒者较汉族低(P〉0.05),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多发,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本地区回族胃癌患者中老年男性、农民较多,家族遗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与吸烟饮酒、血型、HP感染的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3.
陈萍  徐聂  侯梅  张杰  李慧艳  赵振华 《西部医学》2009,21(6):909-91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3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A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天1次,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行疗效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CR1例,PR16例,SD8例,PD9饲;其中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均与RR、DCR无显著相关性,既往化疗方案数与DCR有相关性。生存期随访至2008年7月,全组中住生存时间6.7个月(2.5~14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34.5%。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白细胞下降和转氨酶升高为主,多为轻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的患者其疗效没有显著差别。既往化疗方案个数≤1个者疾病控制率高于≥2个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终末期(PS评分≥3分)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22例不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和其他放化疗,只接受营养支持、控制疼痛、缓解症状等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2.0%(18/25),高于对照组的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皮疹发生率84.0%(21/25),腹泻发生率40.0%(10/25),厌食发生率12.0%(3/2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治疗组92d,对照组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既往化疗次数和化疗方案对疗效影响不大,而病理分型、EGFR突变情况和吸烟史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厄洛替尼可延长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疗效观察。方法:56例患者均有典型CT特征并经病理证实;并行放射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计划,在CT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术后第3~7天开始行EP或GP方案化疗,共完成4个周期,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植入成功,追踪随访2~6个月,CR 9例(16.07%,9/56),PR 36例(64.28%,36/56),NC 7例(12.50%,7/56),总有效率80.35%(45/56)。追踪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4.6月。生存率6个月91.10%(49/56),1年80.30%(45/56),2年60.70%(34/56),8例生存超过3年。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有着疗效满意、安全易耐受和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NSCLC患者160例使用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其中77例(48.1%)为一线治疗组,83例(51.9%)为二线治疗组。观测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并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EGFR—TKI治疗总有效率为33.8%(54/160),疾病控制率为74.4%(119/160)。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皮疹情况和血清CEA变化与有效率相关(P均<0.05);病理类型、吸烟史、皮疹情况、血清CEA变化与疾病控制率相关(P均<0.05);病理类型为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S评分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一线治疗、二线治疗疗效相当。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轻度腹泻。结论 EGFR—TKI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培林治疗晚期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诊断为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注入沙培林,每次5KE,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15例(37.5%);部分缓解18例(4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82.5%)。结论:胸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血清和病变组织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与预告的关系,寻找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和肺炎性瘤患者血清中以及各个病变组织中的VEGF的不同表达,分析VEGF的不同表达和患者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年龄、吸烟史等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清中VEGF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为(321.5±725)ng/L;而在肺炎性瘤患者中为(1415±40.1)ng/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吸烟史没有明显关系,但是和患者肿瘤组织的类型、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表达数量(1698±15.6)明显高于没有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即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现和肺癌患者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VEG,F的表达以及变化情况也许可以为提前诊断肺癌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